U-55號潛艦 (1916年)
陛下之55號潛艦(德語:SM U 55[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潛艦或稱U艇。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16年3月18日下水,至同年6月8日交付使用。U-55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艦之一,並參加了大西洋潛艦戰。在其十四次巡邏中,共擊沉協約國或中立國的61艘商船以及3艘協約國輔助軍艦,容積總噸為133742噸。戰後,該艇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日本正式投降,並一度以O-3號潛艦(日語:〇三潜水艦)之名在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
U-55號在橫須賀
| |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U-55號 |
下訂日 | 1914年8月23日 |
建造方 |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
船廠編號 | 237 |
鋪設龍骨 | 1914年12月28日 |
下水日期 | 1916年3月18日 |
入役日期 | 1916年6月8日 |
結局 | 1918年11月26日引渡英國,後移交日本 |
大日本帝國 | |
船名 | O-3號 |
交船日期 | 1918年12月19日 |
入役日期 | 1920年 |
退役日期 | 1921年 |
結局 | 1921年6月拆解報廢;1923年一度以第2538號輔助船之名重新服役 |
技術數據[1] | |
船型 | U-51至U-56型(Ms型)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高度 | 7.82公尺 |
吃水 | 3.64公尺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公尺 |
乘員 | 36人 |
武器裝備 |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十四次巡邏 |
戰績 |
設計
編輯作為戰時動員型潛艦(Mobilmachungsplan)的組成部分,U-51至U-56號批次的技術參數與早前但澤帝國船廠生產的U-43至U-50號大致相同,但在推進力和航速上有所提高。[6]U-55號的全長為65.2公尺;舷寬6.44公尺,當中的耐壓殼體寬為4.05公尺;有3.64公尺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水上排水量為715噸,水下為902噸。[7]
艇只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2,400匹公制馬力(1,765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200匹公制馬力(883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的直徑1.6公尺長螺旋槳,從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達17.1節(31.7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為每小時9.1節(16.9公里每小時)。U-55號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9,400海里(17,40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5海里(102公里)。它的潛航深度為50公尺。[6]
U-55號裝備了四具直徑為500公釐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艏、艉各兩具,並可攜帶合共7枚G6型魚雷。輔助武器為兩門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其中一門於1916年至1917年間被替換為105公釐45倍徑速射砲。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和32名水兵。[6]
歷史
編輯U-55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4年8月23日向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它自1914年12月28日開始鋪設龍骨,1916年3月18日下水,至同年6月8日在首任艇長、海軍上尉威廉·維爾納的指揮下正式正式入役,並被編入駐黑爾戈蘭島的第二潛艦區艦隊。[2]維爾納的職位於1918年8月10日被亞歷山大·魏斯上尉所取代;[3]漢斯·弗里德里希中尉則於同年9月15日接替魏斯,並指揮U-55號直至11月11日停戰。[4]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55號曾跟隨第二區艦隊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東部進行過十四次巡邏,共擊沉61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以及3艘協約國輔助軍艦,容積總噸為133742噸;另擊傷7艘(26161總噸)以及繳獲2艘(3466總噸)商船。[8]作為U-55號的首任、也是任期最長的艇長,威廉·維爾納上尉被指控犯有多項戰爭罪。據報他曾蓄意溺亡比利時王子號的船員,後者於1917年7月31日在愛爾蘭西北部遭攔截,至1917年8月1日被擊沉。倖存者回憶稱,這艘英國四桅輪船的船員當時奉命登上U-55號的上甲板,維爾納隨即脫去他們身上的救生衣,摧毀救生艇,只留下一艘小划艇。之後,潛艦潛入水中,將沒有任何救生設備的漂流者留給了他們的命運。42名船員中只有3人後來被單桅戰船唐菖蒲號救起。[9]1918年1月4日,維爾納又率U-55號在英格蘭西南部的哈特蘭角附近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醫療船雷瓦號。事件引發了英國人的強烈憤慨,但德國官方卻予以否認。[10]在維爾納治下,U-55號最著名的戰功是1918年7月17日在愛爾蘭東海岸用三枚魚雷擊沉了英國客輪喀爾巴阡號。1912年,喀爾巴阡號因成為第一艘營救正在沉沒的鐵達尼號而聞名。[11]
戰後,根據對德停戰協議的要求,U-55號連同倖存的U艇部隊餘部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英國,並在哈維奇正式向協約國投降。它隨後被移交給日本,並自1920年起以O-3號之名進入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與U-46號(O-2號)和U-125號(O-1號)一同,主要用作潛艦試驗。[12]1921年3月至6月,O-3號在佐世保海軍工廠拆解報廢,但1923年又短暫地重新服役,成為第2538號輔助船。[13]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容積總噸) |
結局[14] |
---|---|---|---|---|
1916年9月28日 | 奧爾西諾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172 | 擊沉 |
1916年9月30日 | 阿特勒號 | 瑞典 | 1725 | 繳作戰利品 |
1916年9月30日 | 塔拉韋拉號 | 瑞典 | 1741 | 繳作戰利品 |
1916年10月24日 | 克利爾菲號 | 英國 | 4229 | 擊沉 |
1916年10月28日 | 馬里納號 | 英國 | 5204 | 擊沉 |
1917年1月22日 | 埃塞爾號 | 英國 | 23 | 擊沉 |
1917年1月23日 | 埃登號 | 俄羅斯 | 142 | 擊沉 |
1917年1月23日 | 薩蘭號 | 荷蘭 | 3657 | 擊沉 |
1917年1月27日 | 藝術家號 | 英國 | 3570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衛矛號 | 英國 | 60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海倫娜與塞繆爾號 | 英國 | 59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瑪塞爾號 | 比利時 | 219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功德號 | 英國 | 39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特雷翁號 | 英國 | 46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W·A·H號 | 英國 | 47 | 擊沉 |
1917年1月30日 | 韋瑟里爾號 | 英國 | 46 | 擊沉 |
1917年1月31日 | 鄧迪號 | 加拿大 | 2290 | 擊沉 |
1917年1月31日 | 聖良號 | 法國 | 230 | 擊沉 |
1917年1月31日 | 伊馮號 | 法國 | 87 | 擊沉 |
1917年2月1日 | 艾達號 | 英國 | 24 | 擊沉 |
1917年2月1日 | 肉桂石號 | 英國 | 589 | 擊沉 |
1917年2月1日 | 因弗良號 | 英國 | 59 | 擊沉 |
1917年2月2日 | 波莫什尼克號 | 俄羅斯 | 167 | 擊沉 |
1917年2月6日 | 撒克遜-不列顛人號 | 英國 | 1337 | 擊沉 |
1917年2月7日 | 約拉人號 | 英國 | 3504 | 擊沉 |
1917年4月4日 | H·B·林內曼號 | 丹麥 | 444 | 擊傷 |
1917年4月5日 | 薇麗亞號 | 挪威 | 1049 | 擊沉 |
1917年4月6日 | 藤枝號 | 英國 | 3442 | 擊沉 |
1917年4月8日 | 佩特里奇號 | 英國 | 1712 | 擊沉 |
1917年4月8日 | 托靈頓號 | 英國 | 5597 | 擊沉 |
1917年4月8日 | 烏姆沃蒂號 | 英國 | 2616 | 擊沉 |
1917年4月12日 | 托羅號 | 英國 | 3066 | 擊沉 |
1917年4月15日 | 阿斯特賴亞號 | 丹麥 | 260 | 擊沉 |
1917年4月17日 | 凱恩希爾號 | 英國 | 4981 | 擊沉 |
1917年6月8日 | 俄羅斯王子號 | 英國 | 4158 | 擊傷 |
1917年6月9日 | 阿喀琉斯號 | 英國 | 641 | 擊沉 |
1917年6月11日 | 奧索尼亞號 | 英國 | 8153 | 擊傷 |
1917年6月12日 | 科羅納多號 | 英國 | 6539 | 擊傷 |
1917年6月23日 | 索菲號 | 丹麥 | 89 | 擊沉 |
1917年6月23日 | 星號 | 丹麥 | 120 | 擊沉 |
1917年7月31日 | 比利時王子號 | 英國 | 4765 | 擊沉 |
1917年8月6日 | 尤金伲亞號 | 義大利 | 4835 | 擊沉 |
1917年8月9日 | 奧克菲爾德號 | 英國 | 3618 | 擊傷 |
1917年8月12日 | 福克蘭號 | 挪威 | 4877 | 擊沉 |
1917年8月17日 | 埃迪娜號 | 英國 | 455 | 擊沉 |
1917年8月18日 | 班傑明·史蒂文森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255 | 擊沉 |
1918年1月4日 | 雷瓦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7305 | 擊沉 |
1918年1月5日 | 戰爭男爵號 | 英國 | 6240 | 擊沉 |
1918年1月9日 | 烏拉號 | 挪威 | 839 | 擊沉 |
1918年1月16日 | 吉納維芙號 | 法國 | 1598 | 擊沉 |
1918年1月20日 | 伊龍代勒號 | 法國 | 28 | 擊沉 |
1918年1月21日 | 瑪利亞·卡特琳娜號 | 荷蘭 | 71 | 擊沉 |
1918年2月26日 | 歐墨魯斯號 | 英國 | 6696 | 擊沉 |
1918年2月26日 | 穆什號 | 法國 | 65 | 擊沉 |
1918年3月1日 | 博爾加號 | 英國 | 1046 | 擊沉 |
1918年3月7日 | 布里澤號 | 法國 | 160 | 擊沉 |
1918年3月7日 | 聖喬治斯號 | 法國 | 102 | 擊沉 |
1918年3月7日 | 聖若瑟號 | 法國 | 434 | 擊沉 |
1918年3月8日 | 瑪德琳號 | 英國 | 2890 | 擊沉 |
1918年3月10日 | 克里斯蒂娜號 | 西班牙 | 2083 | 擊沉 |
1918年5月15日 | 戰爭田莊號 | 英國 | 3100 | 擊傷 |
1918年5月16日 | 塔戈納號 | 加拿大 | 2004 | 擊沉 |
1918年5月17日 | 莫提辛號 | 法國 | 4047 | 擊沉 |
1918年5月18日 | 登比堂號 | 英國 | 4943 | 擊沉 |
1918年5月18日 | 學者號 | 英國 | 1635 | 擊沉 |
1918年7月16日 | 米菲爾德號 | 挪威 | 1368 | 擊沉 |
1918年7月17日 | 喀爾巴阡號 | 英國 | 13603 | 擊沉 |
1918年7月23日 | 安娜·蘇菲號 | 英國 | 2577 | 擊沉 |
1918年7月31日 | 茨旺捷·科妮莉亞號 | 荷蘭 | 149 | 擊傷 |
1918年10月1日 | 蒙特福特號 | 英國 | 6578 | 擊沉 |
1918年10月2日 | 凱蒂爾號 | 比利時 | 2360 | 擊沉 |
1918年10月4日 | 天王星號 | 俄羅斯 | 350 | 擊沉 |
1918年10月10日 | 安德烈號 | 法國 | 160 | 擊沉 |
注釋
編輯腳註
編輯- ^ Gröner,第8-10頁.
- ^ 2.0 2.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Wilhelm Werner (Pour le Mérit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7 December 2014].
- ^ 3.0 3.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Alexander Weiß.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7 December 2014].
- ^ 4.0 4.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Hans Friedrich.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7 December 2014].
-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55.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 ^ 6.0 6.1 6.2 陳進,第71頁.
- ^ Herzog,第48頁.
- ^ Herzog,第68頁.
- ^ Langensiepen,第2–16頁.
- ^ War of the U-Boats (PDF). The New York Times. 28 July 1918 [2 August 20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5).
- ^ Carpathia sunk; 5 of crew killed; (PDF), The New York Times, 20 July 1918: 4 [2021-09-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8)
- ^ Herzog,第90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U-boats turned over to Japa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5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55.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7 December 2014].
參考資料
編輯-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Langensiepen, Bernd. Wilhelm Werner – Mörder zur See und Himmlers Spezi (pdf; 680 kB). Marine-Nachrichtenblatt. 2010-03 [2021-09-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