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條目尋找高質量的參考資料?

本文中提供的連結主要是一些常用的資源連結(以及一些近年新出現的搜尋引擎),關於一些相對專門的網站,可以參考Wikipedia:維基百科圖書館/資料

重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

編輯

總的來說,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主題對於寫好一篇條目來說非常重要。雖然這並非意味著只能編輯與自己專業知識相關的條目,但參與自己不熟悉內容的編輯,尤其對新人來說,可能會增加許多困難。筆者建議,在編輯相關條目之前,最好能有一定的背景知識。誇張一些說,如果想寫一篇與美國城市相關的條目,卻甚至不知道美國位於北美洲的話,會對編輯帶來很多困難、使自己難以寫出較高質量的條目。

合適的比重

編輯

非學術類參考資料

編輯

百科全書類

編輯

使用高質量的百科全書作為參考內容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大百科全書:[1]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需付費,但可以通過[2]等方法獲取)
1911年版不列顛百科全書:[3](英語)
內容已處於公有領域,可以隨意使用。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線版:[4](英語)
大部分內容免費,少部分內容需付費。
Kotobank:[5](日語)
朝日新聞社開辦的百科類網站,內容均選自紙本的百科全書。

學術類參考資料

編輯

一般而言,使用論文、專著等學術著作作為參考資料是相當理想的選擇。一般來說,推薦使用二次學術類文獻(如綜述論文、研究論文中的文獻綜述(Introduction)部分)為作為條目的主體[註 1]。不過,在引用學術來源時,也應該注意邊緣學說問題,條目中的內容應主要反映目前相對主流的觀點,在適當位置可以介紹一些最新的進展,而引用這樣的文章[6]似乎就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此外,引用學術著作時,也需要注意該論文是否屬於被撤稿(Retracted)的論文,例如[7]這樣被標註為撤稿的論文,就不宜在維基百科引用(一些資料庫因為未及時更新等問題,有時不會及時顯示出論文已被撤稿;也有的資料庫對撤稿論文的標註不醒目,有時會看漏等等)。

結合筆者的背景,以下主要介紹如何尋找醫學類的一些學術資源。

一些學術類資源

編輯
Google Scholar: [8]
包含各種語言的學術文獻,資料庫相當完備,只要輸入關鍵詞就能查到絕大部分想要的參考資料,但也應甄別部分質量較低的文獻。
Sciencedirect的Overview頁面(英語):[9]
網羅關於該主題的部分文獻摘錄,主要源於綜述、專注類文獻,適合用於編寫維基百科。
Pubmed:[10](英語,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類)
由NCBI的醫學圖書館建立的搜尋引擎,收錄SCI、ACS等指引收錄的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類文章,主要是英語文獻,但也提供一些別語言(如中文、日文)文獻的摘要檢索。
CiNii:[11]
能夠查閱日語寫成的專著、論文等資源。
中國知網:[12]
查閱中文寫成的論文、專著等等。如果沒有國內校園網等環境,可以考慮使用愛學術等網站查看中國知網上看不到的文章。
維普:[13]
性質與中國知網相似,也有一些非學術類的資源。
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主要收錄台灣的期刊論文。

許多非開放獲取(OA)的學術論文無法直接訪問,如果沒有校園網等環境的用戶,可以考慮使用Google學術提供的一個小插件來查閱不在少數的非開放獲取的學術論文。

原創總結的陷阱

編輯

總結

編輯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