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侑
中山侑(日语:中山 侑/なかやま すすむ Nakayama Susumu、1909年3月4日—1959年10月18日),臺灣及日本作家,筆名京山春夫、志馬陸平、鹿子木龍等。創作面向多元,包含詩、小說、廣播劇、歌詞等。曾擔任臺北高校雇員、《台灣警察時報》編輯,臺灣放送協會文藝部長等職位。
中山侑 中山 侑 | |
---|---|
出生 | 1909年(明治42年)3月4日 日治臺灣深坑廳 |
逝世 | 1959年(昭和34年)10月18日 日本東京都 |
国籍 | 日本 |
民族 | 大和民族 |
语言 | 日語 |
生平
编辑出生與中學時期
编辑1909年3月4日,中山侑出生於台灣深坑廳,父親為「理番警察」中山仁次郎。中山侑曾以「志馬路平」為筆名,發表多篇〈討伐譚〉、〈蕃界綺譚〉於《台灣警察時報》中,其中內容便是描述父親「理番」的故事。[1]而後中山侑進入台北一中就讀,另一位在台日人作家西川滿,是大中山侑兩界的前輩。目前能確認中山侑最初的文學活動,是1926年8月,中山侑以「京山春夫」為筆名,於《扒龍船》第一輯發表作品〈別れ〉等三首詩作以及隨筆。由於當時中山侑還是台北一中的學生,如果當時學生被發現從事文學創作,會受到退學處分,因此中山侑使用了「京山春夫」發表作品。[2]而後自台北一中畢業的中山侑,曾擔任臺北高校的雇員,並每年創刊不同的文藝誌,如《水田と自動車》、《赤い支那服》等,但皆十分短命。中山侑亦參加劇團等文藝活動。
上京時期
编辑根據南遊亭灣公(上清哉)〈長篇講談 南方田舍文壇〉(《ネ.ス.パ》4號(1935年7月))的說法,中山侑因為「失戀事件等糾紛」而於1932年前往東京。[3]而於台灣時代便接觸過馬克思主義的中山侑,在東京時於南千住的「隣保館」工作。「隣保館」為提供低收入者教化與經濟上幫助的機構。中山侑投注了十分大的熱情於隣保館的兒童教育之上。包含了教導兒童劇、作文、童話,或是創辦兒童刊物等。[4]在東京待了一年半的中山侑,於1933年的秋季返台。
《台灣警察時報》與台北放送局時期
编辑1934年,中山侑進入《台灣警察時報》擔任編輯與記者。在任職期間,中山侑曾經因為採訪工作進入霧社,與台灣的原住民族有所接觸。另外,也曾到訪1935年4月「新竹-台中地震」的受災地前線,或是收容痲瘋病患的樂生院進行相關的採訪報導。[5]1937年,因為中山侑籌辦了警察紀念日的廣播節目,受到認可而轉任臺灣放送協會台北放送局,但仍持續於《台灣警察時報》上發表作品。[6] 1939年,西川滿創立「台灣詩人協會」,中山侑擔任其中會員。隔年,《文藝台灣》發行,中山侑亦作為其編輯委員。而由於中山侑與西川滿文學方針的不同,1941年與張文環等人另成立啟文社,創辦刊物《台灣文學》。此時期中山侑的文藝活動亦十分多元,除了本業的廣播放送,亦有詩、隨筆、戲曲等作品產出。1943年,中山侑受到徵召前往中國從軍。
引揚時期至逝世
编辑1946年,中山侑被遣返回到日本。居住在相模原市「引揚寮」。而由於其妻子的親戚任職於日本放送協會,因此中山侑亦有機會能夠於日本放送協會中得到相關的工作。[7]擔任學習問答節目「ちえのポスト」製作,廣受好評。1955年,由秋田書店出版,中山侑與金井敬三共著的《NHK放送 ちえのポスト》上下兩冊。1959年,10月28日因為心臟衰竭逝世,享年五十歲。
-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
出生於台灣台北深坑廳,父親為警察中山仁次郎,雙親皆為日本三重縣出生。而後陸續於1895年、1897年渡台。
- 1926年(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
以京山春夫為筆名,於《扒龍船》第一輯發表作品〈別れ〉。加入以後藤大治為發起人的《新熱帶詩風》,其他同人尚有藤原泉三郎、上清哉、保坂瀧雄、西川滿。
- 1927年(昭和二年)
二月發行雜誌《青桐》,三月自台北一中畢業。四月起在台北高等學校擔任雇員,直到本年十二月為止。
- 1928年(昭和三年)
成為台北帝國大學聽講生。發行《水田と自動車》等雜誌。
- 1929年(昭和四年)
發行《赤い支那服》,同人有前嶋信次、木下廣居、福田良輔、宮本延人等。
- 1930年(昭和五年)
發行《水晶宮》,同人有北川原幸朋、寺本康平等。
- 1931年(昭和六年)
發行《蜻蛉玉》,同人有福田良輔、木下廣居、松村一雄等。成立劇團「南の小劇場」。
- 1932年(昭和七年)
上京,持續一年半的時間於東京度過。
- 1933年(昭和八年)
約莫秋天返台。
- 1934年(昭和九年)
七月獲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職務,擔任《台灣警察時報》編輯。《ネ.ス.パ》創刊,編輯為日根三郎,同人有中山侑、西川滿、山本奈良男、桑田喜好、新原保夫等人。
- 1936年(昭和十一年)
作為創刊編輯,發行文藝評論誌《kritiko》,發行所位於「台北市錦町一三六」。
- 1937年(昭和十二年)
七月轉任臺灣放送協會台北放送局。
- 1939年(昭和十四年)
任台灣詩人協會會員。十一月,與拝司和子結婚。
- 1940年(昭和十五年)
成為《文藝台灣》編輯委員。
- 1941年(昭和十六年)
長男淳一出生,任台北放送局文藝部長。五月與張文環共同創立《台灣文學》。七月起,與張文環的姓名不再出現於《文藝台灣》同人名簿。十月加入「台灣鄉土演劇研究會」,其他尚有王井泉、張文環、名和榮一、稻田尹等人。
- 1943年(昭和十八年)
一月受召集從軍,前往廣東前線戰場。偶然被路過的西川滿之弟所救。而後轉往南支作戰。
- 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
引揚,居住於相模原市的引揚寮。
- 1953年(昭和二十八年)
擔任NHK廣播第一放送中,學習問答節目「ちえのポスト」製作,廣受好評。
- 1959年(昭和三十四年)
十月二十八日,逝世。
相關研究
编辑- 中島利郎編,〈中山侑著作目録〉,《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文献目録》(東京:綠蔭書房, 2000年),頁330-343。
- 中島利郎,〈中山侑という人〉,《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序說》(東京:綠蔭書房,2004年3月),頁33-53。
- 鳳氣至純平,〈中山侑研究──分析他的「灣生」身分及其文化活動〉(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 星名宏修,〈ラジオと「蕃地」-中山侑のラジオドラマを読む〉,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都市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編 《往来する都市文化 : 《断片》から探るアジアのネットワーク》(大阪: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都市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09年3月),頁37-58。
- 蔡惠萍,〈中山侑及其廣播、戲劇作品〉,《臺灣學通訊》86期(2015年3月),頁31。
- 吳宗佑,〈生活就是報國:中山侑的青年劇運動〉,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組編,《往返之間:戰前臺灣與東亞文學•美術的傳播與流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2017年),頁 143–165。
- 周嘉俊,〈「不安」與「流離」:試探真杉靜枝、中山侑、龜田惠美子的「灣生」書寫〉(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
參考資料
编辑- ^ 鳳氣至純平,〈中山侑研究──分析他的「灣生」身分及其文化活動〉(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頁14-16。
- ^ 中島利郎,〈中山侑という人〉,《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研究序說》(東京:綠蔭書房,2004年3月),頁43。
- ^ 鳳氣至純平,〈中山侑研究──分析他的「灣生」身分及其文化活動〉,頁35。
- ^ 鳳氣至純平,〈中山侑研究──分析他的「灣生」身分及其文化活動〉,頁36-40。中島利郎,〈中山侑という人〉,頁48。
- ^ 鳳氣至純平,〈中山侑研究──分析他的「灣生」身分及其文化活動〉,頁41-51。
- ^ 中島利郎,〈中山侑という人〉,頁52。
- ^ 中島利郎,〈附録 中山侑著作年譜〉,《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研究序說》(東京:綠蔭書房,2004年3月),頁71、79。
- ^ 中島利郎,〈附録 中山侑著作年譜〉,《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学研究序說》(東京:綠蔭書房,2004年3月),頁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