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梵語Pañca-vidyā)或譯五明學五明處pañca-vidyā-sthāna),源于古印度婆羅門傳統,後被佛教所用,指五門學科。

概论

编辑

瑜伽師地論》卷38說,五明是「一切菩薩正所應求」,是研究佛學方法的五種分類[1]

  • 声明(梵語:śabda-vidyā;藏語སྒྲ་རིག་པ་):語言、語言學文字學訓詁學、文學等,即語言表達及書寫、著述能力。
  • 因明(梵語:hetu-vidyā;藏語ཚད་མ་རིག་པ་):邏輯學論辯術,已證內明的菩薩,可以藉此辯駁外道的異論,令未相信佛法的人相信,令已相信的人信仰更加堅定。
  • 内明(梵語:adhyātma-vidyā;藏語ནང་རིག་པ་):佛學教理學、哲學,為五明之首;對佛教而言,即三藏。對已證實相的菩薩,內明既利自己修行,又可幫助他人開悟。對婆羅門而言,則是指研習四吠陀論。
  • 医方明(梵語:cikitsā-vidyā;藏語གསོ་རིག་པ་):醫學藥學乃至咒術(陀羅尼)等,可助強身健體,並醫治別人的色身病苦,拯救眾生。
  • 工巧明(梵語:śilpa-karma-sthāna-vidyā;藏語བཟོ་རིག་པ་):藝術科技、工藝、農業等,即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藝。

宗派

编辑

五明學隨佛教傳入藏地,在藏傳佛教教學中常用,且影響并融入了藏地本地宗教苯教。藏地精通五明的學者,可以享有班智達的稱號。

注釋

编辑
  1. ^ 《佛学大辞典》【五明】梵语pan~ca vidya^-stha^na^ni。指五种学艺,为古印度之学术分类法。即:(一)声明(梵s/abda -vidya^ ),语言、文典之学。(二)工巧明(梵s/ilpakarma -vidya^ ),工艺、技术、算历之学。(三)医方明(梵cikitsa^ -vidya^ ),医学、药学、咒法之学。(四)因明(梵hetu -vidya^ ),论理学。(五)内明(梵adhya^tma -vidya^ ),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又五明有内外之分,依法华三大部补注卷十四载,上述五明为内五明,或除前三者相同外,以第四为咒术明,第五为因明;外五明则指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咒术明、符印明。[菩萨地持经卷三、菩萨善戒经卷三、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七、瑜伽论记卷五上、大唐西域记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