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礦場
五福礦場是香港歷史上一個位於大磨刀島的石墨礦場,於1952年至1971年期間由五福礦業運營,其開採的大部分高質產品出口到英國和美國;較低質者用作香港本地製磚業的燃料[1]。1955年,該礦場產石墨1500噸。1950年代末更增至3000-3500噸[2]。
歷史
编辑1923年,C M Heanley博士首次記錄到在大磨刀島西南角發現石墨。1951年8月,包括Tang Hon Fung先生在內五人以10萬港幣的資本,成立了五福礦業公司。申請採礦許可證後,開始在大磨刀島開採石墨。該礦場於1971年停止運營,並於1973年採礦許可證到期時正式關閉[3]。
石墨礦床
编辑大磨刀島北部由砂岩和粉砂岩構成,西南部由泥岩和頁岩構成。在西南部泥岩層和頁岩中,存在一系列向東北偏北傾斜約60度之石墨層[4]。石墨層約於石炭紀形成,成因係岩漿活動所產生的熱力變質作用[2]。石墨層的厚度從0.3米到3米不等,平均約為1m,但深度據說超過300米。石墨層的碳含量通常很高,約為80%[5]。
開採情況
编辑礦場一般採用下行梯段回採法(underhand stoping)開採石墨 。由於石墨層及其他沉積岩較軟弱,容易倒塌,所以採空的部份會以廢料回填,坑道也會以木材鞏固。由於開挖深度最深達至海平面以下90米,礦井安裝了水泵,持續從最低的隧道中抽走地下水,並且裝有抽風機維持礦井通風。由於石墨較軟,礦工多採用鎬和鏟子開採即可,僅在遇到堅硬岩石時才爆破。
島上大約有30名礦工住在小屋中。他們的食物、水和物資由小船從屯門(當時稱為青山)運到該島[6]。礦場設施,包括小型發電廠、碼頭、辦公室、曬乾石墨的平台都集中在大磨刀島的西南角[7]。
其他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香港海岸公園[10]
- ^ BGS publications online. pubs.bgs.ac.uk.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2).
- ^ 2.0 2.1 存档副本 (PDF).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2-26).
- ^ West Brother Graphite Mine –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industrialhistoryhk.org.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 ^ CEDD: https://hkss.cedd.gov.hk/hkss/eng/education/GS/eng/hkg/chapter8.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Geological Society of HK: https://industrialhistoryhk.org/wp-content/uploads/2015/08/Geological-Society-of-Hong-Kong-Newsletter-Vol-10-No-4-1992.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Industrial History of HK: https://industrialhistoryhk.org/west-brother-island-tai-graph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hkmapservice.gov.hk/OneStopSystem/map-search/getPreviewFile?itemId=DAP&sheetNo=1967-5235
- ^ Graphite Mining in the New Territories –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industrialhistoryhk.org. [2020-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 ^ https://digitalrepository.lib.hku.hk/catalog/th83m189t#?c=&m=&s=&cv=&xywh=-189%2C-1%2C1326%2C650
- ^ Designated Marine Parks and Marine Reserve. www.afcd.gov.hk.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