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诺尔吡咯合成反应
克诺尔吡咯合成反应(德語:Knorr-Pyrrolsynthese)是合成吡咯衍生物的常用有机反应,由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克诺尔(Ludwig Knorr)(Ludwig Knorr)首先报道。[1][2][3]
克诺尔吡咯合成反应 Knorr pyrrole synthesis | |
---|---|
命名根据 | 路德维希·克诺尔(Ludwig Knorr) |
反应类型 | 成环反应 |
标识 | |
RSC序号 | RXNO:0000497 |
反应是在锌和乙酸存在下,用α-氨基酮(1)和具有更强α-活泼氢的β-酮酯或β-二酮类化合物(2)室温进行缩合,得到吡咯或其衍生物。[4] 一般地,氨基酮应做成盐酸盐,或原位生成后立即参加反应(如以氨基肟作原料),以防止氨基酮发生自身缩合。[5][6]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Knorr, L. Ber. 1884, 17, 1635.
- ^ Knorr, L. Ann. 1886, 236, 290.
- ^ Knorr, L.; Lange, H. Ber. 1902, 35, 2998.
- ^ Corwin, A. H. Heterocyclic Compounds 1950, 1, 287. (综述)
- ^ Fischer, H. Organic Syntheses, Coll. Vol. 2, p.202 (1943); Vol. 15, p.17 (1935). (链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Fischer, H. Organic Syntheses, Coll. Vol. 3, p.513 (1955); Vol. 21, p.67 (1941). (链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