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鼐(1558年—1626年),孝與周庭山東青州府蒙陰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文學家、詩人,萬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公鼐
大明禮部右侍郎
籍貫山東青州府蒙陰縣
字號字孝與,號周庭
諡號文介
出生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逝世天啟六年(1626年)
親屬(曾祖)公躋奎、(祖父)公一載
(父)公家臣
出身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遷國子監司業,升左春坊左諭德,為東宮講官,升左庶子,因病歸里[1]

明光宗即位,召見公鼐,任命為國子監祭酒,上奏稱:


奏疏呈入宮中,明光宗沒有同意。天啟元年(1621年),改元不過半年,御史言官就有十多人被譴責調職,公鼐上疏勸誡並譏諷輔臣,因此得罪明熹宗而被譴責。不久仍升禮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充實錄副總裁。公鼐好學博聞,磊落有器量見識。見魏忠賢黨禍亂朝政,稱病歸里,不久去世。崇禎初年,恢復官職,並賜撫恤,文介[3]

著作

编辑

公鼐以詩文著名,提出“齊風”的詩歌主張,與于慎行馮琦並稱“山左三大家”。

家族

编辑

曾祖公躋奎,廣西按察司副使;祖父公一載;父公家臣,南京戶部主事。弟公鼒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明史》(卷216):公鼐 ,字孝與,蒙陰人。曾祖奎躋,湖廣副使。父家臣,翰林編修。鼐舉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屢遷左諭德,為東宮講官。進左庶子,引疾歸。
  2. ^ 《明史》(卷216):光宗立,召拜祭酒。熹宗進鼐詹事,乃上疏曰:「近聞南北臣僚,論先帝升遐一事,跡涉怪異,語多隱藏,恐因委巷之訛準,流為湘山之稗說臣竊痛焉。皇祖在昔,原無立愛之心。祇因大典遲囝,於是繳還冊立之後,有三王並封之事,憂危竑議之後,有國本攸關之事。迨龐、劉之邪謀,張差之梃擊,而逆亂極矣。臣嘗備員宮僚,目睹狂謀孔熾,以歸向東宮者為小人,不向東宮者為君子。盡除朝士之清流,陰翦元良之羽翼。批根引蔓,干紀亂常。至今追想,猶為寒心。夫臣子愛君,存其真不存其偽。今實錄纂修在即,請將光宗事蹟,別為一錄。凡一月間明綸善政,固大書特書;其有聞見異詞及宮闈委曲之妙用,亦皆直筆指陳,勒成信史。臣雖不肖,竊敢任之。」疏入,不許。
  3. ^ 《明史》(卷216):天啟元年,鼐以紀元甫及半載,言官獲譴者至十餘人,上疏切諫,並規諷輔臣。忤旨,譙責。尋遷禮部右侍郎,協理詹事府,充實錄副總裁。鼐好學博聞,磊落有器識。見魏忠賢亂政,引疾歸。初,廷議李三才起用不決,鼐颺言曰:「今封疆倚重者,多遠道未至。三才猷略素優,家近輦轂,可朝發夕至也。」侍郎鄒元標趣使盡言,以言路相持而止。後御史葉有聲追論鼐與三才為姻,徇私妄薦,遂落職閒住。未幾卒。崇禎初,復官賜卹,諡文介。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