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哪吒廟

大三巴哪吒廟葡萄牙文Templo de Na Tcha, junto às Ruínas de S. Paulo)位於澳門大三巴牌坊右側,聖方濟各斜巷茨林圍交界,為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大三巴哪吒廟常被視為澳門中西文化和恰相處之象徵,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其門前是另一文物舊城牆遺址

哪吒廟外貌
地图
地圖

沿革

编辑

創建於1888年,改建於光緒廿七年(1901年),政府也於1995年及2000年曾經維修此廟,即是清洗及修補廟頂、粉飾牆壁及裝飾物,更換部分朽壞木構件。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死人無數,該區坊眾以本區並無神廟壓邪,乃與柿山坊眾商議,擬請柿山之哪吒神來大三巴,建廟奉祀,但遭反對,屢洽不果,於是自行建廟。

建築特色

编辑

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同在一山坡上,依附在舊城牆一側,建築深8.4米,寬4.51米,為兩進式建築,但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罕見的例子。建築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米,四面牆體均以青磚築建而成,青磚表面抹灰並重新劃上磚線,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正脊高5米,檐口高3米多,整體主要以灰色為主,除山牆上有少許草尾點綴外,一般不作裝飾。

正殿入口前是哪吒廟之門廳,它是一歇山式建築,由於缺少了天井這過渡空間,其部分屋頂重疊於正殿屋頂上。門廳三周不砌牆,只以黑色木欄柵圍繞。整個屋頂之重量,由正面兩條石立柱及插入正殿山牆之木樑承托,建築正脊有鰲魚及寶珠襯托,垂脊呈飛檐狀。建築整體裝飾簡約,即使裝飾最多的地方,也只是位於兩重疊屋頂間之空間裏,整體風格內歛平實。

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澳門文物網.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建築
媽閣廟 | 港務局大樓 | 鄭家大屋 |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 | 崗頂劇院 | 何東圖書館大樓 | 聖奧斯定教堂 | 市政署大樓 | 三街會館(關帝廟) | 仁慈堂大樓仁慈堂博物館) | 大堂(主教座堂) | 大堂巷七號住宅(盧家大屋) | 玫瑰聖母堂 | 大三巴牌坊 | 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大炮台 | 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包括馬禮遜小教堂) |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燈塔)(保育危機
前地
媽閣廟前地 | 亞婆井前地 | 崗頂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穌會紀念廣場 | 賈梅士前地
区内其他地点及街道
海事博物館 | 妈阁斜巷 | 妈阁街 | 高楼街 | 政府總部事務局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三校 | 龙嵩正街 |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四校 | 澳門郵政局大樓 | 聖物寶庫 | 大三巴街 |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 澳門博物館 | 大炮台山 | 花王堂街 | 白鸽巢总站 | 东望洋山

22°11′52″N 113°32′26″E / 22.19778°N 113.54056°E / 22.19778; 113.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