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縣城隍廟
简介
编辑大兴县是附郭县,大兴县署设在京城内,无县城。[1]大兴县城隍庙位于大兴胡同中段路南,文丞相胡同西侧,山门朝北开向大兴胡同。南北向的文丞相胡同在此与东西向的大兴胡同形成一个丁字路口。大兴县城隍庙山门对面偏东、大兴胡同北侧正对文丞相胡同是清朝大兴县署旧址。[2][1]
大兴县城隍庙的山门等建筑保存至今。山门面阔三间,灰筒瓦硬山顶,中央为门道,上方拱券雕有五条龙,门两侧各有一石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落款为“大清同治十一年岁在壬申孟夏恭录”、“邑中后学姜伯麟薰沐敬书”。[2]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移建昭显城隍庙碑记》记载,大兴县城隍,自明朝以来一直被供奉在大兴县署头门西壁的一间小屋内。同治九年(1870年)冬,刘永怀集资在大兴县署的“坤方”(西南方)购置一块东西十三丈、南北二十六丈的空地,兴建大兴县城隍庙。同治十一年(1872年)完工。[2]
明清时期,京城习俗有城隍出巡,即大兴县、宛平县的城隍到都城隍庙拜见都城隍。农历五月初一日(一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大兴县城隍出巡之日。每逢该日,大兴县城隍塑像被放在舆轿上,由八人抬轿。信众许愿后为了还愿,扮成各类角色随行,这角色有的挥扇,有的牵马,还有的扮成罪犯披枷带锁。许下大愿的男人和女人,将双臂伸平,以铁钩穿肉,钩上悬灯,灯下端有红绳连到手指分担重量。清朝竹枝词唱:“可怜多少如花女,爱作披枷带锁人。”又有人扮成衙役、鬼差,鸣锣击鼓。沿途民众送茶水,或者焚香恭迎。[2]
大兴县城隍见完都城隍之后归庙,方才开庙降香。城隍塑像安放之后,许愿者跪在阶下,“由一人唱名说某某人当堂开锁,于是即有人为之开锁去枷,脱去罪衣罪裙,愿心已了,方可安然回家。又对助善人说某某人当堂释放,于是牵马打扇提灯诸人亦有了交代。”整个仪式持续一整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