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龍屬名:Tianyulong)是種鳥臀目畸齒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建昌縣髫髻山組。原本研究認為化石發現於白堊紀早期的熱河群,目前發現化石的地質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約1億5850萬年前[1]

天宇龙属
化石时期:侏羅紀晚期, 158.5 Ma
正模标本IVPP V17090,颚部,手,足和尾部用红色方框圈出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畸齒龍科 Heterodontosauridae
属: 天宇龙属 Tianyulong
Zheng et al., 2009
模式種
孔子天宇龍
Tianyulong confuciusi

Zheng et al., 2009

在天宇龍的化石,頸部、背部、尾巴有類似羽毛的壓痕。這些類似羽毛的結構物成細管狀,沒有分叉,是種真皮衍生物;與已知獸腳亞目有羽毛恐龍的原始羽毛相比,其結構相當類似。科學家推測,這些演化關係相當遠的恐龍具有類似的毛狀結構,很有可能牠們的祖先也覆蓋者類似的毛狀結構[2]

敘述

编辑
 
畸齒龍(A)、天宇龍(B)的頭顱骨比較圖
 
天宇龍的骨骼、羽毛重建圖

正模標本(編號 STMN 26-3)是一個亞成年體的骨骼,包含:部分顱骨、下頜、前段薦椎、中段尾椎的近側部份、接近完整的肩胛骨、左右肱骨、左尺骨的末端、部分恥骨、左右坐骨、左右股骨、右脛骨、右腓骨與腳掌,以及長毛的痕跡。科學家參考其近親畸齒龍的身體比例,估計這個亞成年體標本的身長約70公分[2]

分類與命名

编辑

天宇龍的模式種孔子天宇龍T. confuciusi),是在2009年由徐星等中國古生物學家敘述、命名。屬名是以保存標本的山東省臨沂市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館為名;種名則是以中國儒學孔子為名,孔子的故鄉曲阜就在該博物館的附近[2]

天宇龍屬於畸齒龍科,是群小型、原始鳥臀目恐龍,具有修長的身體、長尾巴、以及一對犬齒形牙齒,牠們可能是草食性雜食性動物。在過去,畸齒龍科的化石僅見於侏羅紀晚期的南美洲北美洲,可能還有生存於白堊紀早期英格蘭棘齒龍,天宇龍的發現,使畸齒龍科的地理分佈與生存年代擴大到侏羅紀晚期的亞洲

古生物學

编辑

天宇龍的毛狀痕跡分部於三個區域:頸部、背部、尾巴;其中以尾部的毛狀痕跡最長,長約6公分,是尾椎高度的7倍。這些毛狀結構彼此平行,沒有分叉,內部中空。毛的結構似乎相當堅硬,較類似鸚鵡嘴龍尾巴的管狀刺毛[3],較不類似獸腳類有羽毛恐龍的原始羽毛。在獸腳類的有羽毛恐龍中,天宇龍的毛狀結構最類似中華龍鳥北票龍,中華龍鳥與北票龍的原始羽毛也沒有分叉[4][5]

在過去,只有衍化的鳥臀目與獸腳類恐龍被發現毛狀物;天宇龍的發現使羽毛的演化過程更為複雜。鳥臀目的管狀毛與獸腳類的原始羽毛是否是同源演化的結果,目前還沒有結論。如果兩者是同源演化的後果,那鳥臀目與蜥臀目的祖先可能也覆蓋者類似的毛,而蜥腳下目則是在演化過程中失去毛。如果兩者並非同源演化的後果,那鳥臀目與蜥臀目則是獨自演化出管狀毛與原始羽毛;如同翼龍目與其他主龍類。另外,徐星等人發現北票龍與天宇龍的毛都是沒有分叉的長毛;但以橫剖面來看,北票龍的毛是扁平狀的,天宇龍的毛則是圓的[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Liu Y.-Q. Kuang H.-W., Jiang X.-J., Peng N., Xu H. & Sun H.-Y. (2012). "Timing of the earliest known feathered dinosaurs and transitional pterosaurs older than the Jehol Biot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 ^ 2.0 2.1 2.2 2.3 (英文)Zheng, X-.T., You, H.-L., Xu, X. and Dong, Z.-M. (2009). "An Early Cretaceous heterodontosaurid dinosaur with filamentous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Nature, 458(19): 333-336.
  3. ^ (英文)Mayr, G., Peters, D. S., Plodowski, G. & Vogel, O. (2002)"Bristle-like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at the tail of the horned dinosaur Psittacosaurus." Naturwissenschaften 89, 361–365.
  4. ^ (英文)Currie, P. J. & Chen, P. J. (2001) "Anatomy of Sinosauropteryx prima from Liaoning, northeastern China.", Can. J. Earth Sci. 38, pp1705–1727.
  5. ^ (英文)Xu X., Zheng X.-t. and You, H.-l. (2009). "A new feather type in a nonavian theropod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eath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hiladelphia), . doi: 10.1073/pnas.081005510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