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进攻上海

太平军进攻上海是1861年6月至1862年7月太平天國之亂期間的一場戰役。英法联军在中国首次大规模使用火炮。炮火给太平军造成重大伤亡,太平军指挥官李秀成被大炮发射的子弹打伤了左腿。

太平军进攻上海
太平天國之亂的一部分
日期1861年6月 – 1862年11月
地点
上海市西部、南部以及浦東
结果 清朝獲勝
参战方
大清
 法蘭西第二帝國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美国
太平天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李鴻章
程學啟
黃翼昇
潘鼎新
郭松林
劉銘傳
法蘭西第二帝國 卜羅德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何伯
美国 華飛烈
美国 Edward Forrester
李秀成
譚紹光
李容发
吉慶元
陳坤書
陳炳文
郜永寬
兵力
40,000 綠營
20,000 淮軍
3,000 常胜军
法蘭西第二帝國 4,000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3,000
120,000
伤亡与损失
10,000 死亡 25,000 死亡

序幕

编辑

1851年到1853年,上海老城厢被名义上与太平天国结盟的小刀会占领。清军于1853年2月全面收复该地区。[1]

1860年6月,赖文光率领的两万太平军攻入上海,五个月后撤離。1861年初,李秀成控制了浙江省江苏省两省,同時他還指挥着60多万太平军[2]。他的目标是夺取上海。应李秀成的要求,英法两国承诺保持中立。

1861年6月11日,太平军已集结了由譚紹光、李容发、陳坤書人等率領的五支軍隊。

上海道台吴煦負責指挥綠營,此外還有淮軍協防上海。

太平军一攻上海

编辑

1862年3月1日,洋槍隊奉賢縣肖塘擊敗了太平軍。 [3]

李容发率領20,000人進攻浦东[4]在他占领浦東后,上海當局向英国和法国寻求帮助。農曆十月,美国人華飛烈带着他手下的2000名菲律宾和中国士兵对抗太平军。

在李容发呼吁进行为期15天的停火后,上海當局于12月向朝廷寻求幫助。作为回应,20,000名淮军士兵立即馳援上海。 [4]

太平军二攻上海

编辑

1862年农历4月10日,李鴻章升任江苏巡抚。五天后,淮军开始反攻上海。

与此同时,金山縣縣令率领5000人綠營围攻被太平軍佔領的太仓。4月19日,李秀成派10万大军前往太仓。尽管李鸿章下令撤军,但縣令拒绝撤军,导致全军覆没。

4月29日,陈炳文占领嘉定,清军撤往上海。太平军随后准备从嘉定进攻松江和上海西北部。李鸿章命令程學啟反击陈炳文。

5月1日,嘉定被英、法和洋槍隊收復。同時李容发的部队在南汇向淮军投降。這激怒了李容发,他下令吉慶元進攻劉銘傳,但以失敗告終。這迫使李容发于5月10日从浦东新区撤出。清政府因此重新控制了上海东部和南部。

5月8日,程學啟向位於松江的太平军发起进攻,经过13天的战斗最終将他们驱逐出境。5月12日,青浦被清軍收復。太平軍從奉賢撤出[5]

李秀成得知松江、青浦失守後從蘇州發動反攻。5月17日在太倉擊敗清軍,並立即進攻青浦和嘉定。很快嘉定再次被太平軍攻佔。6月9日,青浦被太平軍攻佔。6月17日,太平军攻入上海,抵達法华寺、徐家汇、九里桥,並在九里桥、虹桥等地交戰。後來太平军退回至泗径。当时由於曾国荃湘军进逼天京並且驻营雨花台洪秀全要求李秀成回援,李秀成於是放弃泗泾,並将嘉定、青浦、太仓等地交由谭绍光负责,自己則回到苏州準備援救天京。[5]

李鴻章淮軍于五月中旬抵达上海周邊,但在嘉定被太平军击败。 [6]

太平军三攻上海

编辑

1862年9月,一支由谭绍光指挥的8万名太平军再次進攻上海,上海由淮军的郭松林负责防守。

9月12日,太平天国7万人从太仓昆山再次向清军发起进攻。很快他们抵達了青浦,並包围了两万清軍。清軍在反击下取得了一些阵地,但即使得到常胜军的增援,也未能取得太大进展。太平军利用这段时间建造了许多浮桥

李鴻章亲自到场督战,命令他的将军们要在嘉定击败谭绍光。9月21日,程學啟指挥6000名淮军和清军水师的联合部队,在8时至14时之间连续對太平軍發動8次进攻,终于切断了太平军的退路。淮军最終杀死了3万多太平军。程學啟胸部受了严重的枪伤。

谭绍光後來在郜永寬的陪同下退守苏州。太平军又发动四次进攻,但未果,洪秀全下令停止进攻並且撤军,上海战斗结束。清政府、英法联军取得胜利,太平天国此後不再打算攻佔上海。

参考文献

编辑
  1. ^ Williams, S. Wells. The Middle Kingdom: A Survey of the Geography, Government, Literature, Social Life, Arts, and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 and its Inhabitants, Vol. 1, p. 107. Scribner (New York), 1904.
  2. ^ Zheng, Xiaowei. Loyalty, Anxiety, and Opportunism: Local Elite Activism during 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Eastern Zhejiang, 1851–1864. Late Imperial China. December 2009, 30. 
  3. ^ Elleman 2001,第54頁.
  4. ^ 4.0 4.1 Ness, Immanuel; Cope, Zak. The Palgrave Encyclopedia of Imperialism and Anti-Imperialism.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744–745. ISBN 978-0-230-39277-9. 
  5. ^ 5.0 5.1 《战火三千年 第4卷》王天晞主编;颜吉鹤等撰 西安:未来出版社 1997 第56页. 
  6. ^ Elleman 2001,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