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言 (杂志)
《庸言》杂志创刊于1912年12月,由梁启超等人在天津创刊。吴贯因、黄远生先后担任编辑人,梁德酞担任发行人。第1卷第1号至第24号为半月刊,1914年第2卷起改为月刊,同年6月5日停刊。《庸言》杂志是中国封建帝制结束后,梁启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以政论为主,内容分建言、译述、译林、佥载等四大部,其办刊目的在于宣传进步党的政治见解。
庸言杂志 | |
---|---|
類型 | 政论实事刊物 |
版式 | 报刊杂志 |
創辦者 | 梁启超 |
出版商 | 庸言报馆 |
編輯 | 梁德酞 |
主編 | 吴贯因、黄远生 |
作者群 | 吴贯因、罗惇融、陈衍、张东荪、易顺鼎、何藻翔、姚华、林纾、陈三立、梁启勋、梁鼎芬、廖旭人、王运、魏易、黄睿等 |
創刊日 | 1912年12月1日 |
停刊日 | 1914年6月5日 |
語言 | 繁體中文 |
总部 | 天津日界旭街十七号庸言报馆 |
發行量 | 约每日900册 |
售價 | 免费 |
历史
编辑背景
编辑政党政治
编辑民国初年在“政党政治”观念的影响下,各种党派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各种党派有312个,上海、北京两地政党占全国党派数的一半以上。在这个大环境下,各种党派纷纷创办自己的报刊。同时也为其自身的利益作宣传,报刊逐渐用作相互攻击和低毁的武器。1912年3月9日,孙中山发布具有宪法性质《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又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在“咸与共和”的“大好”形势下,昌言无忌,言论自由,新闻事业迅猛发展[1]。
梁启超回国
编辑1911年11月,在袁世凯被清政府起用为内阁总理大臣时,就曾写信邀请梁启超回国“商定大计,同扶宗邦”。因此,梁启超明确表示“鄙人行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1912年10月8日,梁启超从日本抵达天津,回到阔别14年的祖国。[2]
归国后的梁启超马上投入到了复杂的政治活动当中。在天津,梁启超积极奔走于各个集会与讲演当中,并经常受到军政大臣的接见。“三天之中,登门拜渴者达200人,各省欢迎电报亦络绎不绝。[3]
同年10月22日,梁启超在北京报界欢迎会上发表演说时,表达了办报的决心:“鄙人二十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者也。”[4]10月29日,梁启超在北京给他女儿梁令娴的信中说,“本定今日出京,然各处欢迎纷纷不绝,竟至初一乃能行,实则断断不能不行,若再留十日亦必每日不断赴会耳,日日自晨九时至晚十二时,未尝停口,铁石人亦受不住,故非逃遁不可矣。返津后闭户十日,将第1号报出版。”[5]
1912年12月,《庸言》杂志在梁启超的准备与策划下在天津正式创刊了。
创刊
编辑1912年12月1日,《庸言》杂志在天津创刊,主创为梁启超,吴贯因担任主编。该杂志第1卷为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定期出版发行,由天津庸言报馆编辑出版,北京正蒙印书局印刷发行。该杂志的撰稿人队伍人数众多,主要有梁启超、吴贯因、张东荪、严复、林纤、夏会佑、陈家麟、丁世峰、周善培、蓝公武、麦孟华、黄为基等人。《庸言》封面采用横排板式,在最上一行印有“新会梁启超主干”,在《庸言》的下方还有其英文名“The Justice”,译为“公正”,在封面上还有重要文章的目录简介。在其封底内页标有编辑人吴贯因,发行人梁德酞。真正的创办人是梁启超,而编务则先后由吴贯因负责。[1]
究其刊名为《庸言》的原因,梁启超在第1卷第1号刊首说道[6]:
庸之意有三,一训常,言其无奇也。二训恒,言其无易也。三训用,言其适用也。振奇之论,未尝不可以骤耸天下之观听,而为道每不可久,且按诸实而多闭焉。天下事物,皆有原理原则,其原理之体常不易,其用之演为原则也。则常以适用于外界为职志,不入乎其轨者,或以为深绩隐曲,而实布帛蔽果,夫妇之愚可与知能者也,言其庞杂至今极也,而其去治理若愈远,毋亦于兹三义者,有所未惬焉,则庸言报之所为作也。
刊物发展及主要人物
编辑由于梁启超在舆论界享有很大的声望,这个刊物一创刊就销达一万份,七、八期后,有增加到一万五千份[7],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较大的刊物之一。这一时期,梁启超先后担任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和币制局总裁等官职,同时又是民主党、进步党的主要头目,他都始终没有放弃《庸言》主笔的名义。
在出版24号之后,《庸言》杂志便停刊一段时间,这跟与主创梁启超的政治活动有关。后期的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一职,政务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因此也就无暇《庸言》的总撰述。在《庸言》第一卷24期中,发文较多的依次为吴贯因、梁启超、罗惇融、陈衍、张东荪、易顺鼎、何藻翔、姚华、林纾、陈三立、梁启勋、梁鼎芬、廖旭人、王运、魏易、黄睿。[8]
1914年,梁启超被任命为币制总局的总裁,同时将《庸言》的所有编务交给黄远生全权处理。2月15日,《庸言》在黄远生的主持下续刊。该刊在形式上沿袭第1卷,同时又有所变化。自第2卷起,((庸言》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中旬定期发行。且封面改为竖排版式,并去掉了“新会梁启超主干”的标志。在封面内页的底部标有编辑人黄远庸,发行人梁德酞。[1]
在栏目板块的设置上,《庸言》月刊保留了第一卷的原有栏目,同时增设了《时评》一栏,主要针对当时发生的事件或者某一个问题发表评论。
停刊
编辑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激起了民众反抗,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抗议。后期,由于对袁世凯的一些做法和政策的极度愤懑和不满,梁启超也辞去了在政府中的币制总局总裁一职。此时,梁启超接到聘请,于是梁启超便成为了中华书局的专任编辑,并开始全力主办《大中华》杂志。在《大中华》创刊的初期,梁启超担任了其主要撰稿人,第1卷的12号中,梁启超共载文近三十篇,像第2号到第5号每期撰文都有四篇到六篇之多。这些文章大都以政论为主,反日反袁构成了其主要的言论倾向,“中日交涉紧张之际,于北京卡特报,盛举反对之声,高唱猛烈之排日论。四年秋,洪宪帝制问题发生,先生辞去参政院,主张绝对反对帝制”。[9]
至此,1914年6月,《庸言》在办刊近两年后正式停刊。前后两卷共处30期。
主要内容及思想
编辑版面设置
编辑《庸言》杂志第1卷的栏目编排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建言”、“译述”、“艺林”、“特载”、“杂录”。其中,“建言”一栏是整刊最出彩、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占整个报刊超过了一半的篇幅,这就决定了《庸言》以政论为主的刊物的性质。通关《庸言》杂志第1卷和第2卷,文艺部分也占有很大比例,第1卷的“艺林”栏、第2卷的“诗录”、“文录”栏,长袍马褂文学的角度为其根本宗旨服务。此外,《庸言》杂志第2卷在栏目编排方面有所变化,在保留第1卷“建言”栏目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时评”一栏。[1]
办刊思想
编辑宪政法制
编辑《庸言》杂志是作为宣传宪政理念的一个平台、一个舆论工具而诞生的,因此《庸言》杂志评论的内容自然围绕这一宗旨,并为其服务。为此,梁启超在《庸言》杂志创刊的第1号就发表政论《国性篇》一文,以强有力的姿态摆明自己的立场,为之后宣传自己的“宪政”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性,国之有性,如人之有性然。苟本无国性者,则自始不能以立国……”[10]
《庸言》同人提出了“中坚救国论”。“强健政党之对抗力何自发生耶?曰必国中常有一部分上流人士,惟服从一己所信之真理,而不肯服从强者之指命。威不可得而劫也,利不可得而诱也。既以此自励而复以号召其朋,朋聚朋则力,硼于中而申于外。遇有拂我所信者,则起而与之抗。则所谓政治上之对抗力,厥形具矣。”[11]
《庸言》同人还提出了“强有力政府论”,即通过先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体制,政府再以此对社会实行积极的干涉政策。[12]
经济民生
编辑在积极大力推行宪政的同时,《庸言》杂志同人也发表大量有关整顿租税、保护关税、整顿金融币制、兴办实业、节减政费的文章,为其实践宪政理念积蓄经济政策上的扶持。[1]
此外,《庸言》杂志同人提倡兴办实业以救。在提倡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庸言》杂志同人始终坚持一种立场,那就是反对利用外资兴办实业。“利用外资以开辟富源救济财政殆以成为全国所主张之说也…振兴实业乃生计政策而非财政政策也…不能就财政之急。”[13]
伦理道德
编辑在道德建设方面,《庸言》杂志同人提倡尊孔,提倡传统道德,依靠传统的道德力量巩固国家根基。在他们看来,社会能否存在,有赖于有没有公认的道德信条足以使人与人的关系联锁起来;国家的兴衰,其决定性因素就在于能否保持传统的道德根本不被动摇。
在《庸言》同人看来,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们在这个时期全部理论活动的中心,都是把维护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作为立国的基础,救世的途径。[1]
影响
编辑《庸言》在梁启超与黄远生两位主编的作用下得到快速的发展,体现并迎合了当时报刊界发展的新趋势,首先它的创刊正是报刊界繁荣时期,其次尤其是黄远生为主编时期,新闻事实被突出了,这与当时新闻界由“言论本位”向“新闻本位”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庸言》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界这种发展趋势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庸言》从创刊发行到停刊的时间比较短,但通过《庸言》的两位代表性的主编,以及对其办报思想的研究,通过对《庸言》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新闻发展史上“言论本位”与“新闻本位”两个时期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的追求与实践。[14]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刘派. 《庸言》杂志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年.
- ^ 梁启超. 《致罗淳融书【C】》. 梁启超文集. 1911年.
- ^ 李喜所,元青. 《梁启超传【M】》.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 ^ 梁启超.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J〕. 庸言,第1卷第1号日.
- ^ 丁文江,赵丰田. 梁启超年谱长编仁【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第390页.
- ^ 梁启超. 发刊词【J】. 庸言,第1卷第l号.
- ^ 见《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引梁1912年12月18日、1913年4月18日所作的两封《与娴儿书》。前书云:“《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顷已罄,而续定者尚数千,大约明年二、三月间可望至二万份。果尔,则家计粗自足矣。若至二万份,年亦仅五、六万金耳,一万份则仅不亏本,盖开销总在五、六万金内外也。”后书云:“报却可作乐观,已销万五千份矣。个人生计良得也。”
- ^ 宋三平. 从《庸言》看黄远生的新闻思想与实践. 出版史话. 2010年.
- ^ 王森然. 《近代二十家评传.近代中国史料丛刊【M】》. 文海出版社. : 第900册,19.
- ^ 梁启超. 国性篇【J】. 庸言,第1卷第1号.
- ^ 梁启超. 《政治上之对抗力【J】》. 庸言,第1卷第3号.
- ^ 吴炳守. 《民初梁启超中坚政治论与研究系知识分子的关系探讨【C】》. 191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年.
- ^ 叶景萃. 《论利用外资振兴实业不能救财政之危险【J】. 庸言,第1卷第8号.
- ^ 焦金灵,武占江. 从《庸言》易主看民初新闻传播界的新动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