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蓮(1842年—1898年),字亦青。山西平定州人。晚清政治人物。
咸豐十年(1860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為人節儉,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入京,各部官員多逃遁,希蓮仍每日按時到署。因忤肅順,乞假歸。同治元年(1862年),起原官。雲南報銷案發,同僚中褫職、遣戍者皆有,希蓮獨無所染。光緒中,出為江西廣饒道。擢山東鹽運使,調長蘆。累遷貴州按察使、陝西布政使。戊戌政變,希蓮憂慮大亂將起,與陝甘總督陶模建議籌建陪都。待北京陷落,帝后西逃西安,人始服其先見之明。《清史稿》有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