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浦寺,又译“桑古寺”,藏语称“桑浦贡巴”(:威利转写gsang phu dgon pa),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德阳村桑古组,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过去是藏传佛教噶当派重要寺院之一。[1][2]

桑浦寺
威利转写gsang phu dgon pa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
坐标29°32′35″N 91°5′14″E / 29.54306°N 91.08722°E / 29.54306; 91.08722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鲁派/萨迦派
開基俄·雷必喜饶
开山时间1073年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桑普寺
地址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29
认定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圖
地图

历史

编辑

桑浦寺位于堆龙德庆县驻地东南,拉萨河南岸的内邬托地方。桑浦寺以提倡因明、辩论而闻名,是藏传佛教以及噶当派历史上的重要寺院。[1]被誉为拉萨三大寺兴建之前的“卫藏六大学院”之一。藏传佛教的学院制、学位制、辩经制均源于该寺。西藏喇嘛一直流传着:“桑浦夏日经会,如果我没有去,那是我死了。热堆冬日经会,如果我去了,那是我疯了。”此因桑浦寺夏季环境幽美,有丰富的酸奶和食物供应,来此参加经会的僧人生活舒适;而在拉萨河北岸山沟内的热堆寺,冬季寒冷,食物很粗糙,参加经会的僧人生活艰难。[2]

桑浦寺名称中的“桑”在藏语中意为“秘密”。传说,阿底峡曾指着如今桑浦寺的所在地对弟子俄·雷必喜饶称,此地呈八宝吉祥形,中间如右旋的海螺,上空常现金色宝轮瑞相,四周有无数圣佛样貌的神山,故此地是难得的圣地,但需缘分具足后才能建寺。 [2]

1073年,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创建桑浦寺,起初称“桑浦内邬托寺”(藏语称“桑浦内邬托贡巴”,:威利转写gsang phu ne'u thog dgon pa),后来改称“桑浦寺”。该寺是佛学教理之发源地。寺内供奉许多佛像,以及雅绒两位大师(即雅楚·桑结贝绒敦·玛威僧格)的茅篷、穿着黑皮铠甲的护法神、恰巴大译师(本名却吉僧格,曾任桑浦寺第六任座主)的灵骨塔。[1]

俄·雷必喜饶是11世纪的人(生卒年份不详),当时称为“大俄译师”。他自幼随鲁梅十人中的征·益西云丹出家,后来赴康区向赛尊学法。1045年,他和枯敦·尊追雍仲等人返回前藏,在拉萨附近地方兴建扎纳寺阿底峡来到前藏后,他拜阿底峡为师,后来他在1073年创建桑浦寺。他和仲敦巴是兄弟,很敬重仲敦巴,曾多次赴热振寺向仲敦巴求教。他翻译并修订了多部有关因明的书籍,故获得“译师”称号。[1]

俄·雷必喜饶圆寂后,其侄子俄·罗丹喜饶(1059年-1109年,当时称为“小俄译师”)继任桑浦寺堪布。18岁时,他和热译师、年译师共同赴阿里参加孜德举行的“火龙年法会”,会后获得孜德之子旺秋德的资助,赴克什米尔留学17年。大约35岁时(1093年),他返回西藏。回藏之后,他曾短期赴尼泊尔学密法。他翻译了许多佛经,成为知名的译师。他在拉萨桑耶寺等地说法,有弟子两万三千余人。他在佛学上的成就超过其叔父大俄译师。他在西藏各地讲“慈氏五论”以及自续中观派的论典,他的见解大致沿袭了寂护师徒的理论。他翻译法称因明学论典,在西藏开创“新因明学”。日后,还出现他的转世系统,成为昌都地区格鲁派活佛。俄·罗丹喜饶的弟子中,卓隆巴很有名。卓隆巴原名为“罗追迥乃”,曾经注疏很多显密经论,并且依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炬论》著成《道次弟广论》与《教次第广论》,阐述噶当派教义。后来,宗喀巴据此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1]

恰巴·却吉僧格(1109年-1169年)任桑浦寺堪布时,善讲因明。他写有许多因明方面的著作。据传,西藏佛教各派的寺院僧众通过辩论学经,便是由他开创。桑浦寺鼎盛时期,西藏佛教各派有不少僧人来此学习,在显教方面对西藏佛教各派均发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因明方面,称 “桑浦寺夏学”。大、小俄译师翻译了许多因明著作,并讲解,藏族史上称之为“新因明”(相对玛·雷必喜饶,即洛穷所传播的“旧因明”而称)。经恰巴·却吉僧格及其众位弟子宣传,直到15世纪,桑浦寺一直为西藏讲因明的重要寺院。除此之外,般若(以《现观庄严论》及注疏为主)、中观(以《入中论》及注疏为主)等学也大多由桑浦寺传播。[1]

恰巴·却吉僧格之后,桑浦寺分成了上、下两院。萨迦派掌权时期,曾将桑浦寺的几个扎仓划归萨迦派管辖。15世纪,格鲁派兴起后,桑浦寺随其他噶当派寺院先后改奉格鲁派,成为格鲁派寺院。[1]

桑浦寺夏学一般在藏历每年3月30日至5月15日举行。鼎盛时期,在此学经的僧人约两万。许多信众在寺内捡小毛球回家制熏香,这些小毛球是羊毛袈裟与其他服装相互摩擦而结成。[2]

21世纪初,桑浦寺为萨迦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但僧人仅余四人。[2]

建筑

编辑

从德阳村村委会出发,沿着一条山沟向里走,桑浦寺便位于山沟尽头。21世纪初,桑浦寺现存建筑有上、下两座殿,主殿供佛,下殿是僧人的住所。主殿后面,还有七座殿堂的废墟。桑浦寺原来有11座大分寺及其下属的百余座小分寺。如今,遗址对面仍有许多小型建筑遗址,据说是过去来桑浦寺学习者自建的居所。[2]

21世纪初,桑浦寺的院子里有一块牌匾,上写“巴旦桑普寺”。寺院建筑正在维修。[2]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