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裝甲師 (德國聯邦國防軍)
第10裝甲師(德語:10. Panzerdivision)是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的一支裝甲師,擅長低強度戰爭。[1]該師的師部及參謀部皆位於西格馬林根。
軍第10裝甲師 10. Panzerdivision | |
---|---|
存在時期 | 1959年4月1日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德国 |
部門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
種類 | 师 |
功能 | 傳統戰事 不對稱戰爭 |
規模 | 約12100人 |
駐軍/總部 | 德國法伊茨赫希海姆 |
別稱 | 「獅之師」 「Löwendivision」 |
格言 | 可靠,敏捷,迅速 Zuverlässig - beweglich - schnell! |
紀念日 | 1959年4月1日 |
參與戰役 |
歷史
编辑第10裝甲師成立於1959年。該師原先僅包含裝甲單位,但現在亦編有山地獵兵部隊。因此,高山火絨草臂章亦成為該師的象徵紋章。第10裝甲師是德國兩個駐歐洲軍團中的永久單位之一,另一單位則為2006年以前直屬於該師的德法混合旅。
1993年後,該師廣泛參與了許多海外部署行動:1993年至1994年間派駐索馬利亞、1995年至1996年間則派駐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直至1998年部署才結束。1997年,該師更參與了聯邦國防軍自成軍以來首次戰鬥任務(蜻蜓行動)。2000年,第10裝甲師部署了超過8000名人員至巴爾幹半島。2002年至2003年間,該師亦參與了巴爾幹半島及阿富汗境內許多不同的派駐任務。
第10裝甲師的編號(10. Panzerdivision)及其總部的名稱(Graf-Stauffenberg-Kaserne,直譯為史陶芬堡伯爵營房)是為了紀念曾於1939年至1943年間服役於德意志國防軍第10裝甲師、後因參與德國抵抗運動及7月20日密謀案而遭到納粹政權殺害的成員。
組織架構
编辑- 第10裝甲師,位於法伊茨赫希海姆
- 第10裝甲師參謀本部及通信連,位於法伊茨赫希海姆
- 第131炮兵營(Artilleriebataillon 131),位於魏登,配有16門PzH 2000 155毫米自走榴彈炮、8輛M270多管火箭系統、KZO無人機以及2套COBRA反制炮擊雷達
- 第345炮兵教導營(Artillerielehrbataillon 345),位於伊達爾-奧伯施泰因,配有24門PzH 2000 155毫米自走榴彈炮、8輛M270多管火箭系統、KZO無人機以及2套COBRA反制炮擊雷達
- 第12裝甲旅(Panzerbrigade 12),位於卡姆
- 第12裝甲旅參謀本部及通信連,位於卡姆
- 第8偵察營(Aufklärungsbataillon 8),位於弗赖翁
- 第8山地裝甲營(Gebirgspanzerbataillon 8),位於普夫赖姆德,配有44輛豹2A6主力戰車
- 第104裝甲營(Panzerbataillon 104),位於普夫赖姆德,配有44輛豹2A6主力戰車
- 第112裝甲擲彈兵營(Panzergrenadierbataillon 112),位於雷根
- 第122裝甲擲彈兵營(Panzergrenadierbataillon 122),位於上菲希塔赫
- 第4裝甲工兵營(Panzerpionierbataillon 4),位於博根
- 第4補給營(Versorgungsbataillon 4),位於羅丁
- 第23山地獵兵旅(Gebirgsjägerbrigade 23),位於巴特赖兴哈尔
- 第23山地獵兵旅參謀本部及通信連,位於巴特賴興哈爾
- 第230山地偵察營(Gebirgsaufklärungsbataillon 230),位於菲森
- 第231山地獵兵營(Gebirgsjägerbataillon 231),位於巴特賴興哈爾
- 第232山地獵兵營(Gebirgsjägerbataillon 232),位於比绍夫斯维森
- 第233山地獵兵營(Gebirgsjägerbataillon 233),位於米滕瓦尔德
- 第8山地工兵營(Gebirgspionierbataillon 8),位於英戈尔施塔特
- 第8山地補給營(Gebirgsversorgungsbataillon 8),位於菲森
- 第230山地運輸馱獸訓練中心(Einsatz- und Ausbildungszentrum für Gebirgstragtierwesen 230),位於巴特賴興哈爾
- 第37裝甲擲彈兵旅(Panzergrenadierbrigade 37) ,位於弗蘭肯貝格
參見
编辑註記
编辑- ^ 10. Panzerdivision. Heer. [201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