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是在适中水分下发育的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

位於格林德瓦的草甸

草原的区别: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草甸属非地带性植被,可在不同植被带内。簡言之,草甸較濕,草原較乾。

分布

编辑

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地下水位较高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北自欧亚大陆北美洲、冻原带,南至南极附近的岛屿均有草甸出现。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温带广布。中国散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尤其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高寒草甸。

演替

编辑

河漫滩是形成草甸的最佳地段,河漫滩受河水的周期性浸淹、坡积水、地下水的灌溉、河流冲积(沉积物起施肥作用),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漫滩草甸有时沿河流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

  • 长根状茎植物:在新冲积的沙质地几乎没有腐殖质,长根状茎植物侵入、定居。营养枝叶死亡后有机质积累,土壤表层逐渐紧实,通气性减弱。而长根状茎植物需土壤通气良好,当土壤通气性减弱后,这些植物开始从草群中减少、消失,逐渐被疏丛型植物代替。这一阶段约5~7年内完成。
  • 疏丛型植物:这类植物具短的地下根茎,不需要疏松的基质,疏丛型禾本科植物定居后,逐渐形成有草皮的地表,伴随着有机残落物增多,水分的流动受阻,空气只能在土壤表层中流通,有机质分解主要在嫌气条件下进行。于是对疏丛型禾本科植物生长发育渐趋不利,后者不断地被密丛型禾本科植物代替,这一阶段持续约数十年。
  • 密丛型植物:这类植物的分蘖节位于地表面上,根系在空气不足的土层中,每年生长的新芽、根,在嫌气条件下发育良好。这一时期有机质的积累更为强烈,可能导致沼泽化。

在寒温带、温带的森林带,气候潮湿凉爽,草甸可经沼泽化,逐步演变成沼泽。在草原带,由于地表径流汇水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旱生植物增加,草甸可经草原化,逐步演变成草原。在荒漠带的低洼汇水地,蒸发量加大,土壤盐分增多,盐生草甸可被盐生荒漠代替。

类型

编辑
 
真草甸 (莫斯科)
  • 真草甸:主要由典型中生植物组成,适生于中等湿度环境。土壤为排水好的黑土,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优势植物以宽叶的中生多种杂草为主,外貌华丽,构成“五花草甸”。
  • 草原化草甸:以旱中生植物为主,土壤为黑土,分布在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也出现在草原带内土壤水分较好的阴坡、宽谷低地上。如东北大平原、内蒙古东部广布的羊草-杂草草甸。
  • 沼泽化草甸:草群中混生大量湿生草本植物,是草甸向沼泽过渡的类型,发育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通气不良的环境。在地下有永冻层的地区,水分不易下渗,土壤过度潮湿;或在低温嫌气条件下有机质不易分解,产生了半泥炭化的腐殖质;这样常形成沼泽化草甸;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多由喜湿的莎草科植物占优势地位。
  • 盐生草甸:分布在不同盐碱化土壤的低地、海滨。表土含盐高,植物具抗盐的特性。有些植物根系深,以躲避含盐分高的表土,如大叶白麻甘草芨芨草等。有些植物叶片多汁肉质化,如一些碱蓬盐爪爪西伯利亚蓼等;有些植物有泌盐能力,以免体内积聚过多金属离子,如二色补血草柽柳等。芨芨草草甸是盐生草甸代表,广布于欧亚大陆的草原、荒漠带,在中国西部地区分布广。
  • 高寒草甸:在高山、高原的湿润、寒冷的环境中,分布着湿冷中生草本植物,也受生理性干旱。大面积草甸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天山横断山等。草甸下部与高寒灌丛复合分布,上部与高寒垫状植被接壤。海拔3500~5000米。地势高,日照强。风力大,气温低,最热月份有时出现霜冻。土层薄,一定深度下存在永冻层,植物的根系盘结,形成坚实的“地毯式”草皮层,耐践踏。

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