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见录
《身见录》是最早一部中文欧洲旅行记,著於1721年,作者樊守义,字利和,清康熙帝使者。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命樊守义随同法国传教士艾若瑟出使聖座,澄清中国礼仪之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随艾若瑟东还,途中艾若瑟不幸在好望角舟中病故,樊守义独自归国,六月十三日抵达广州,九月十一日奉诏到热河,叩见康熙帝。康熙六十年(1721年),樊守义将他在欧洲十二年多的见闻,撰写成《身见录》。
《身见录》书稿从未刻印,深藏在梵帝冈图书馆中,二百余年,不为人知。1936年,目录学家王重民在北平出版的《图书季刊》上,发表“罗马访书记”,文中第一次介绍《身见录》这本书。1937年在瑞士伏利堡大学任教的的阎宗临博士,在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中找出夹在一部名为《名理探》[1]书内的《身见录》手稿14页,便将其拍摄下来。1941年阎宗临将《身见录校注》发表在桂林《扫荡报》的《文史地副刊》。1959年,山西师范学院学报重刊此文。2003年,阎宗临之子阎守成,将此文收入《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一书[2],2007年收入阎宗临《中西交通史》一书[3]。
行程
编辑康熙四十六年樊守义随同法国传教士艾若瑟,乘巨舰从澳门启航,“浩浩洋洋,洪无际涯,向西南而昼夜行焉”。在二个月内,经过巴拉哥亚、婆罗洲至马六甲,停船15日,等候季风开航;经盘葛、苏门答腊,入大洋,航行三四月抵达圣萨尔瓦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停船三四日,登岸住宿于耶稣会院,并参观天主堂、圣母堂、和多所修道院。修道院附设学校,每校学生数百人,有四年小学,两年中学,三年大学。第三、四日,获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召见,后在葡京停留四个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再启程,经直布罗陀海峡,遇风停留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再两个月后抵达意大利国境。二月下旬抵达热那亚,有属国科西嘉島[4]。由此取陆路经比萨、锡耶纳,抵达罗马,晋见教宗克勉十一世。艾若瑟和樊守义将康熙皇帝关于铎罗来华、中国礼节问题和西洋教务问题的旨意,详细向教宗克勉十一世呈述。
游历
编辑樊守义在意大利九年,先后游览参观了意大利名城,包括罗马圣伯多禄教堂、圣保禄堂、弗拉斯卡蒂、蒂沃利、那波利、卡普阿、维苏威火山、博洛尼亚、摩德纳、帕尔马、帕维亚、米兰、福尔切利、都灵、皮埃蒙特等地。
三百年前樊守义就游历了圣萨尔瓦多,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和意大利罗马、蒂沃利、那波利、卡普阿、维苏威火山、米兰、都灵、皮埃蒙特等地并記下游记,可称为中国最早的欧洲游记[5],比李鸿章大使的(《李傅相历聘欧美记》),戴鸿慈大使(《出使九国日记》)等,早了两个世纪。
《身见录》只在清廷内部传阅,未曾刻印。尽管如此,中国历史学家阎宗临,将樊守义与晋法显相比,二人都是平阳县人,法显最早往佛国天竺取经,前后十四年余,著有《佛国记》;樊守义则远渡重洋,出使聖座,前后十二年余,著有《身见录》,具有特殊历史意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