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山縣[1]漢代宕渠縣地,南朝梁鄰州及鄰山縣;北魏改為鄰山郡,以山為名;隋初郡廢,並縣入鄰水;唐分置鄰山縣,又置鄰州,尋廢州;元時縣省。故治在今四川省大竹縣東南。[2]潾山,在縣西四十里,重疊潾比為名。 天寶元年,改為潾山郡。乾元元年,復為渠州。

沿革

编辑
  • 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始置鄰水縣、鄰山縣,並屬鄰州
  • 北朝後魏廢帝年間(551年-554年),降鄰州為鄰山郡,屬渠州
  •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 ,併鄰山縣入鄰水縣,廢鄰山郡,直屬渠州[3]
  •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鄰水縣復置鄰山縣,又以潾水縣墊江縣、潾山縣、鹽泉縣四縣置潾州。武德八年(625年),又廢鄰州,隸渠州。天寶元年,改渠州為潾山郡,乾元元年,復為渠州[4]。寶歷元年(825年),鄰水縣及大竹縣皆省入鄰山縣[5]
  • 唐大中初,復置鄰水縣
  • 前蜀,復置鄰州,並復置大竹縣,俱屬鄰州。
  • 宋初,又廢鄰州,屬渠州隣山郡,乾德三年(965年),移治故隣州城。[6]
  • 宋至道二年(996年),大竹縣併入鄰山縣。
  • 宋大中年間,復置大竹縣
  • 元至正間,鄰山縣省入大竹縣。

註釋

编辑
  1. ^ 《舊唐書》、《新唐書》作潾山縣;《宋史》作隣山縣
  2. ^ 《中外地名大辭典(六至七冊)》,人文出版社,民國70年6月,第4804頁
  3. ^ 《隋書》卷二十九 志第二十四/地理上/梁州/宕渠郡
  4. ^ 《舊唐書》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地理二/十道郡國 二/山南道/山南西道/渠州下
  5. ^ 《新唐書·地理志》卷四十 志第三十/地理四/山南道/西道採訪使/渠州潾山郡
  6. ^ 「渠州,下,隣山郡,軍事。……隣山。下。梁縣。乾德三年,移治故隣州城。」《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地理五/潼川府路/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