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山佤語Haktiex ParaogHaktiex Vax),意為佤族所生活的的區域[1][2]。19世紀時,阿佤山区又被視為南北两部分,北部「葫芦地」由俗稱葫蘆王的佤族頭人部落管理,曾歸耿马土司;南部「莽冷地」,曾屬孟连土司,乾隆中期脫離,[3]:263-267後孟侖改屬木邦[4]:179

1987年雲南大學出版的《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整理各方文獻,認為阿瓦山的範圍北起南汀河下游的南部,南至薩爾溫江南卡江的合流處,西以薩爾溫江為界,東北與東南包括今滄源縣屬的勐角、猛董、岩帥及孟連縣屬的龍坎、富岩一帶,正東以怒江瀾滄江的分水嶺為界。[3]:263-267

五色線圖中,阿佤山區的佤族聚居被標上了野𱭶地。其地亦有卡瓦山、哈瓦地區之稱。1940年重慶國民政府「訓令渝字第八五五號」,抄發改正西南少數民族命名表[5]:438,𱭶𱭵改正為人部偏旁的新創字佧佤[6]:17。卡瓦原為擺夷對佤族的他稱,卡在傣語意為奴隸,帶有貶義。故在1949年後,再將佧佤山改稱為「阿瓦山」。

另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劉子愷. 村寨網,佤族條目,人口與地理:「阿佤山」、佤邦.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2.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3. ^ 3.0 3.1 尤中. 《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 1987. ISBN 9787548218609. OCLC 1050502506. 
  4. ^ 《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印度帝國地名錄) 17. Manglön. 1911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5. ^ 國民政府. 〈抄發專為學術上研究應用之西南少數民族命名表令仰遵照並飭屬遵照由〉. 《國民政府公報》 卷號29:渝:294 (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 1940-09-18 [202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6. ^ 行政院, 〈禁止對邊疆同胞用足以妨害民族團結之名詞及改正西南少數民族命名表〉,數位典藏號:014-011300-0078, 國史館藏, 1942 [202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