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衢
《臺灣陳辦歌》
馬步衢突是不知智,真心用了義民伊。 黃城打入營盤去,力得馬總焚半死,一條性命歸陰司。 |
馬步
生平
编辑馬步衢曾於嘉慶八年(1803年)由行伍選為臺灣北路協左營外委,嘉慶十二年(1807年),擢升為右哨頭司把總。道光三年(1823年),升官成為鎮標左營千總,後於道光六年(1826年)因拘捕械鬥領導人而被加賞守備的頭銜[1]。
道光十二年(1832年)九月,嘉義地區的張丙等人起事,馬步衢奉命防守斗六門。但其兵力單薄,因此向嘉義都司許荊山求助[2]。張丙轉戰嘉南時,馬步衢於營區內建造土牆、竹圍,開挖壕溝,以備不時之需[3]。
馬步衢看見起事群眾十分覬覦斗六門,便命令監生張彩五[註 1](人稱張紅頭)招募鄉勇二百名備用,以抵抗張丙。但張彩五不答應,馬步衢便罵他「坐觀成敗」,還說等事件平定後一定會追究他的責任。張彩五心懷怨恨,便在十月二十七日與梁辦合攻斗六門軍營。馬步衢等人力守營區,曾先後擊斃約200名起事群眾[4][5]。張彩五後令族人張成為「大元帥」,藉此聚集群眾,幫助張丙等人[6]。
十一月初三日,起事首領黃城前來攻擊,但許荊山趁夜砍掉營區內的竹圍後逃跑[7],馬步衢、方振聲、陳玉威等人在城內死守20餘日,糧食已用盡[8]。當時有陳馬等人勸馬步衢逃跑,其不答應,立志死守。馬步衢與方振聲等人知道難抵禦民軍,便囑告家屬逃生。方振聲之繼妻、幕友、幕友之次子、僕人,以及陳玉威之妻皆希望一同生死。馬步衢等人遂撰寫草稟,並在稟內寫出願意殉難之人士姓名,命令陳玉威之子陳繼昌改裝易服,到臺灣鎮總兵劉廷斌那邊投遞[9]。之後黃城攻進斗六門,方振聲、馬步衢眼見情勢危急,便收集剩餘的火藥試圖自焚,但因火藥量少而沒有死亡[10][11],後被民軍割掉舌頭、「含血以噴」,將其殺害,死後屍體被剁成肉醬[12][13]。
後續發展與紀念
编辑許荊山逃跑後,劉廷斌稟告許荊山追出土圍,被起事民眾梁辦追趕,不知下落。但在當日受傷的兩名士兵供出,許荊山實際上是挖開竹圍、帶兵逃走,並無被梁辦追趕之事。瑚松額、閩浙總督程祖洛等人通知各地官員將許荊山抓獲:「死則銼屍示眾,生即明正典刑,以彰國法。」[14]。許荊山以及張紅頭在瑚松額等人的追緝下迅速被逮捕,許荊山與起事民眾張丙、陳連、陳辦、詹通一同被押送至京城[15]。
事件平定後,方振聲被追贈為知府,謚義烈,賞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被追贈為游擊,謚剛烈;賞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被追贈為都司,謚勇烈,賞雲騎尉世職[16],三人皆入祀京師昭忠祠。方振聲之妻張氏被追贈為淑人;陳玉威之妻唐氏被追贈為恭人,均謚節烈,並建立牌坊表彰。幕友沈志勇賞六品頂戴;沈志勇之子沈聯輝賞七品頂戴,均對其頭銜給予議恤,後於斗六興建專祠[17][18]。
註釋
编辑- ^ 於《治臺必告錄》中記載為張清紅。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三七二:忠義四十二》:「馬步衢,福建臺灣人。由行伍於嘉慶八年拔臺灣北路協左營外委,十二年擢右哨頭司把總,道光三年升臺灣鎮標左營千總。六年,臺灣莊民械鬪,步衢拏獲首伙各犯,在事出力,賞加守備銜。九年,軍政卓異。」
- ^ 日.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二:方振聲列傳》:「振聲聞警,即與署守備馬步衢、署千總陳玉威籌守禦……然兵力單薄,慮陷圍,乃檄嘉義都司許荊山軍其外,以為犄角。」
-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上年十月初間,逆匪張丙等戕官圍城,馬步衢等恐被擾及,當於汛地築土為圍,插竹成柵,開挖壕溝,以備不虞。」
-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迨後馬步衢見賊眾屢窺斗六門,諭令張紅頭雇募鄉勇二百名備用,張紅頭不允,馬步衢斥其坐觀成敗,並稱平賊之後定當究問。張紅頭心懷怨恨。適黃城在林圯埔一帶豎旗滋事,既恨馬步衢等之拆屋搜拏,又慮斗六門不破,南北不能肆擾,因於十月二十七日與梁辦合夥共攻斗六門營盤。馬步衢等竭力守御,至十一月初一日,先後槍炮轟斃賊匪約有二百餘名。」
- ^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卷一》:「馬步衢憂賊眾兵單,召監生張彩五即張紅頭使募鄉勇協守,彩五不從,反與賊合。」
-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卷二:記臺灣張丙之亂》:「監生張清紅(人呼張紅頭)與馬步衢有隙,令族人張成偽稱「大元帥」,集眾助賊。」
- ^ 清.陳衍《臺灣通紀》:「嘉義都司許荊山與邵令同出捕賊,至土庫,為陳辦所逼,奔避斗六門;步衢留與禦賊。荊山見勢危,破竹圍遁。」
- ^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卷一》:「相持二十餘日食盡,賊肉薄登城。」
-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時有網民陳馬等亦勸馬步衢逃逸,馬步衢不允,力矢死守。旋與方振聲等知難抵敵,囑令家屬逃生。維時馬步衢並無家屬在汛,方振聲將五歲幼子方淮善同其生母梁氏,託交雇婦蕭李氏帶出逃匿甘蔗林內。方振聲之繼妻張氏,陳玉威之妻唐氏,均願以身殉。更有方振聲之幕友沈志勇,因賓主情深,不忍捨去。沈志勇之次子沈聯輝願與父同生死。又有方振聲之跟丁、僱工江承惠、曾大祥、邱新、許廚子亦願同死。馬步衢等遂急作草稟,並於稟內開列殉難人名,蓋用鈐記,逼令陳繼昌改裝易服,赴劉廷斌處投遞。」
-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馬步衢等恐火藥為賊所有,焚燒自戕,均因藥少未死。」
-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卷二:記臺灣張丙之亂》:「斂所餘火藥,與方振聲自焚,不死……」
- ^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卷一》:「方、馬、陳三公短刀巷戰,力盡被執,罵賊益厲,賊割其舌,含血以噴,與家屬、幕友、長隨兵丁同遇害。」
-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卷二:記臺灣張丙之亂》:「馬步衢無眷屬,或勸之走,厲聲叱之。斂所餘火藥,與方振聲自焚,不死;遂與方振聲妻張氏併幼女、玉威之妻唐氏被執,皆罵賊死,賊醢之。」
-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臣瑚松額、臣程祖洛奏,為查明殉難最烈之縣丞備弁並克全大義之家屬幕友、請從優獎恤、以昭激勸、恭折具奏、仰祈聖鑒事。竊臣等欽奉諭旨:……查劉廷斌原稟有許荊山追出土圍,被逆犯梁辦追趕,不知下落之語。臣等傳到當日守汛受傷兵丁陳名奎、張朝龍二名,僉供許荊山實系挖開竹圍、帶兵逃走,並無被賊追趕之事,與馬步衢等遺稟相符。是劉廷斌原稟尚系道路未通以前傳聞之詞。惟當陳繼昌投遞遺稟後,已知許荊山帶兵逃逸,並不嚴行跟查,又無只字稟報,至本年正月十二日奏補遺缺折內,仍不據實參究,但以無著二字含混聲敘,實屬有心朦庇,應請旨將升任廣東提督台灣鎮總兵劉廷斌交部議處。臣等現已通飭台灣內地各口岸文武各官……一體實力搜拏逃弁許荊山務獲,死則銼尸示眾,生即明正典刑,以彰國法。」
- ^ 清.《清實錄:宣宗成皇帝實錄》:「諭軍機大臣等、據瑚松額等馳奏、查明提鎮道府剿捕守御情形。及殉難員弁並家屬幕友、請加獎恤各摺。……著瑚松額等嚴飭緝拏許荊山及張紅頭、迅速就獲。其許荊山一犯。著與逆犯張丙、陳連、陳辦、詹通、四犯,派委妥員,一並解京盡法處治。」
-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方振聲著加恩照陣亡知府例賜恤,賜謚義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著加恩照游擊例賜恤,賜謚剛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著加恩照都司例賜恤,賜謚勇烈,賞給雲騎尉世職。」
- ^ 民.趙爾巽《清史稿:志六十二:禮六 (吉禮六):昭忠祠、賢良祠、功臣專祠、宗室家廟、品官、士庶家祭》:「道光間,江南祀黎世序,臺灣祀方振聲、馬步衢、陳玉威,趙城祀楊延亮,虎門祀關天培暨陳連升父子,鎮海祀裕謙,定海祀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京口祀海齡,寶山祀陳化成。」
- ^ 日.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二:方振聲列傳》:「振聲追贈知府銜,謚義烈;步衢游擊銜,謚剛烈;玉成都司銜,謚勇烈。各世襲騎都尉罔替,入祀京師昭忠祠。張氏贈淑人,唐氏恭人,均謚節烈,建坊旌表。予志勇六品頂戴,聯輝七品頂戴,均照銜議恤。命於斗六准建專祠,春秋致祭,以從難幕客、家丁、弁兵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