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善
黃嘉善(1549年—1624年),字惟尚,号梓山,山東省即墨縣(今青岛市即墨区)人,明末大臣,萬曆初以進士入仕,長期在地方任職,曾任寧夏巡撫,休養生息,邊境得以保障。萬曆末年,官至兵部尚書。
黃嘉善 | |
---|---|
大明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 |
籍貫 | 山東即墨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惟尚,號梓山 |
出生 |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
逝世 | 天啟四年(1624年) |
親屬 | (叔)黃作孚、子黃宗庠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编辑万历四年(1576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初授河南叶县知县,升大同府知府。二十三年五月升山西副使、駐左衛備邊,二十七年正月升陝西分巡西寧道,改山西大同兵备道副使,闰四月加按察使銜。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六月,黃嘉善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任內著重加強邊防,休養生息,修建臨河堡等衛城。對待韃靼,黃嘉善主撫,重開貢市。授三邊總督。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韃靼進犯、延綏、寧夏、甘肅三镇,黄嘉善親自登城約戰,并率軍出擊,獲得勝利。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兵破撫順,朝廷大震。廷推黃嘉善為兵部尚書,條上戰守機宜。次年十一月起在家養病[1]。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病危,首輔方從哲偕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黃克纘等受顧命[2]。九月,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光宗亦駕崩。兵科都給事中楊漣彈劾黃嘉善八大罪,嘉善隨即被免職。[3][4]
著作
编辑遺跡
编辑天啟元年(1621年),朝廷追封黃嘉善曾祖黄昭、祖黄正、父黄作圣為一品,并敕建“四世一品坊”,匾額為董其昌題寫。此坊至民國尚存。2016年重建。
天啟二年(1622年),朝廷敕建“总督三边坊”,匾額為王鐸題寫。2016年重建。[8]
黃嘉善墓在城東五里。[9]
參考
编辑引文
编辑- ^ 《明史·卷112》:嘉善十一月養病。楊應聘十一月以侍郎署。
- ^ 《明史·卷218》:四十八年七月丙子朔,帝不豫,十有七日大漸。外廷憂危,從哲偕九卿臺諫詣思善門問安。越二日,召從哲及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黃克纘等受顧命。又二日,乃崩。
- ^ 《明史·卷244》:自光宗崩,至是凡六日。漣與一燝、嘉謨定宮府危疑,言官惟光斗助之,餘悉聽漣指。漣鬚髮盡白,帝亦數稱忠臣。未幾,遷兵科都給事中。御史馮三元等極詆熊廷弼。漣疏論其事,獨持平。旋劾兵部尚書黃嘉善八大罪,嘉善罷去。
- ^ 《明史·卷112》:嘉善九月免。應聘三月卒。崔景榮十月任。
- ^ 《即墨縣志·卷之九》:黃嘉善,字維尚,號梓山,萬歷丁丑進士。初令葉,歷陞大同知府,會撫臣汰兵,兵譟,嘉善單騎入軍,諭以利害,皆散去。明日,取首惡誅之,事遂定。擢兵備,加按察使,尋陞寧夏巡撫,時中涓督稅秦中者欲持權擾兵務,請於朝?加銜鎮守命旦夕下,嘉善抗疏,持不可,乃已。撫寧夏十年,休養生息,烽火不驚,寧夏立祠祀之。授三邊總督,秋防,花馬池虜薄城下請賞,嘉善登城約戰,虜懼,引去,擊之,大捷。旋移疾歸。三年,撫順失守,廷推大司馬兼京營戎政,條上戰守皆切機宜,加柱國,少保,賜鐵券。二年,再移疾歸。自寧夏受事,歷邊疆二十年,入樞府兩受顧命。及卒,上爲輟朝,贈太保,予祭葬,崇祀名宦鄉賢。
- ^ 《即墨縣志·卷之十》
- ^ 《黃氏詩鈔十七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研院圖書館
- ^ 王羲之祖脉竟在这里 细数即墨古城牌坊的故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青島新聞
- ^ 《即墨縣志·卷之二》:尚書黃嘉善墓,縣東五里。
書目
编辑- 清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清 乾隆《即墨縣志》
外部連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 劉竟成 |
明朝大同府知府 萬曆二十年-二十三年 (1592年-1595年) |
繼任: 李芳 |
前任: 魏養蒙 |
明朝兵部尚書 萬曆四十六年-泰昌元年 (1618年-1620年) |
繼任: 崔景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