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うばくしゅう),是日本佛教的一个宗派,其规模在日本的三個禪宗之中,仅次于临济宗曹洞宗。其本山为日本京都府宇治市万福寺(山号新黄檗山),開山始祖是清初赴日傳教的隱元隆琦。前稱為临济正宗

歷史

编辑

黄檗宗的名字来源于唐代僧人黄檗希运福建福清的黄檗山万福寺。1654年,福州福清万福寺的临济宗僧人隐元隆琦受邀前往日本弘法。萬治元年(西元1658年),隱元謁見幕府將軍德川家綱,家綱甚為敬重,賜贈金衣。寬文元年(西元1661年),幕府欽賜山城宇治之地,懇請隱元建寺弘揚祖風,即於同年五月施工興建,寺名亦為「黃檗山萬福寺」,遙尊福建黃檗山的祖庭為「古黃檗」,以別於此地的「新黃檗」。是年,隱元於晉山陞座典禮上賦詩道:「新開黃檗壯禪機,正脈流傳海外奇」。

隐元認為自己就是临济宗的僧侶,参照圆尔无学祖元無準師範一系的临济宗学说,他稱之为“临济正宗”,但與唐代傳入日本的临济宗有所不同,所以時人稱之為黄檗宗,其宗风融合了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等宗派,具有明代的禅宗特色。

隱元著有《黃檗清規》,對當時日本禪宗各寺廟的戒條影響甚鉅,後曹洞宗卍山道白日语卍山道白在宗門改革中,就以《黃檗清規》作為重要參考。

隱元的禪法在上流社會大興,以後水尾法皇為首的貴族公卿、以幕府要人為首的實力武家們,以及仕紳名流相繼皈依黃檗宗。在江户幕府的保护下,黄檗宗得到了各地大名的支持。隐元隆琦的再傳弟子铁眼道光又致力于社会公益和民间教化,其势力逐渐壮大。

1874年,明治維新教部省将“禅宗”定为临济、曹洞二宗,强制下令将“黄檗宗”更名为“临济宗黄檗派”。1876年,黄檗宗从临济宗中独立出来。

註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