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洲洋

(重定向自七星洋

七洲洋七洲列岛,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正东方海域,唐朝时代称为九州。自宋朝以来,七洲洋便是由泉州泛海到外国必经之地。

《海岛逸志》地图中的七洲洋

七洲洋以凶险著称,史籍中第一次出现七洲洋名称是在南宋钱塘吴自牧所著的笔记《梦粱录》:

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是泉州便可出洋。迤逦过七洲洋,舟中测水,约有七十余丈。……海洋近山礁,则水浅,撞礁必坏船。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自古舟人云:‘去怕七洲,回怕昆仑’。[1]

中国历史学家韩振华(1921—1993)有详细考证:自泉州放洋,七州洋是泛海往外国做买卖的必经之地。七州洋水案七十余丈,约200米余,是一条深海航线的海道。[2][3]

1283年,元朝忽必烈派大将史弼南征爪哇,曾过七洲洋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浙江温州周达观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占城、真蒲、横渡淡洋至吴哥国登岸。

郑和航海图》第40图有“七洲”,就是七洲洋。

在十六世纪晚期成书的《顺风相送》中,“七洲洋”名称频繁出现,书中多次提到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乌猪山—七洲洋—独猪山”航线,“乌猪山”即今广东珠江口西侧、台山市南部海域的“乌猪洲”,属川山群岛,而“独猪山”即今海南省万宁市东南海域中的“大洲岛”,故中间的“七洲洋”必定为“七洲列岛”。七州山:山有七个,东上三个一个大,西下四个平大。七州洋一百二十托水。

成书于明末清初的《指南正法·大明唐山并东西二洋山屿水势》记载:“单未七更取七洲洋,有屿仔,东有三个西有四个。”(第117页)这是文昌七洲列岛的典型特征。[4]

“舟过此极险,稍贪东便是万里石塘[5]。船过七洲洋,“往回三牲酒粥祭孤”[6]

七洲洋的名字被通用到18世纪末,代王大海在1791年所著《海岛逸志》,仍有七洲洋。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吴自牧,《梦粱录·江海船舰》
  2. ^ 韩振华,《七州洋考》,载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南洋问题研究》杂志1981年6月,ISSN 1003-9856 CN 35-1054/C。
  3. ^ 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论证》,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03年,ISBN 9628269194
  4. ^ 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乙)·指南正法》,中华书局,2000年4月,ISBN 7101020259/K.87。
  5. ^ (明)张燮,《东西洋考》卷九
  6. ^ 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甲)·顺风相送》,中华书局,2000年4月,ISBN 7101020259/K.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