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历史机构
(重定向自上海市人民公社)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是上海市的革命委员会,简称上海市革会、上海市革委或上海市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及其后一段时期上海市地方政权机关,于1967年2月成立,1979年12月撤销,重新设立上海市人民政府。
主要领导 | |
---|---|
主任 | 彭 冲(末任) |
机构概况 | |
上级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瘫痪) |
机构类型 | 省级革命委员会 |
行政级别 | 正省级 |
授权法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联络方式 | |
总部 | |
实际地址 |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 |
邮政编码 | 200002 |
影像资料 | |
1967年上海市革委会成立 |
历史
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市的造反派于1967年1月“一月风暴”中夺取了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各级机关的权力,2月5日成立的新政权[1],称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2月12日,毛泽东与张春桥、姚文元、王力和戚本禹谈话,说服他们放弃人民公社称号。2月20日,毛泽东指出“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2月23日,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2],是党政合一的临时机构。1971年中共上海市委重新召开会议,一部分系统被划入市委。1979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重新设立,市革命委员会被撤销[3]。
机构
编辑→代表1976年文革结束后仍残留的革委会的改组机构[4]
计划
编辑经济计划组、综合计划统计组→计划委员会
经济
编辑工业组、工业交通组→工业交通办公室
建设
编辑(无)→基建组→基础建设委员会
农业
编辑农村组、郊区组→农业办公室
科学技术
编辑科学技术组→科学技术委员会
对外经济贸易
编辑(无)→出口办公室→进出口办公室
商业
编辑财贸组→财政贸易办公室
教育、卫生、宣传
编辑教育卫生组、政宣组→文教组→教育卫生办公室
成人教育
编辑(无)→工农教育委员会
机构编制
编辑组织组
主要领导人
编辑- 时间:1967年2月至1976年10月
- 主任:张春桥
- 第一副主任:姚文元
- 副主任:王洪文、徐景贤、王秀珍(1970年3月上任)、杨富珍(1970年3月上任)、马天水、王维国(1970年3月上任、1971年9月离任)、陈敢峰(1970年3月上任)、王少庸(1970年3月上任)、刘耀宗(1970年3月上任)、高志荣(1970年3月上任)、周丽琴(1970年3月上任)、赵林根(1970年3月上任、1972年12月免职)、周纯麟(1970年12月上任)、武占魁(1972年11月上任)、王一平(1972年11月上任)、金祖敏(1972年11月上任)、冯国柱(1972年11月上任)、陈丕显(1975年9月上任、当年10月调离)、杨西光(1975年11月上任)
过渡时期
编辑过渡时期领导人由中央直接任命
- 时间:1976年10月至1977年12月
- 主任:苏振华
- 第一副主任:倪志福
- 第二副主任:彭冲
- 副主任:林乎加(1977年1月上任)、严佑民(1977年1月上任)、赵行志(1977年1月上任)、王一平(1977年1月上任)、周纯麟(1977年1月上任)、杨西光(1977年1月上任)、杨富珍(1977年1月上任)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
先前机关: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 |
上海市最高行政机关 1967年2月-1979年12月 |
后继机关: 上海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