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铁海线铁路下南港溪桥是位于台湾苗栗县南港溪上的一座铁路桥梁,连接苗栗县竹南镇竹南车站造桥乡谈文车站,1991年重建通车。

下南港溪桥
坐标24°39′34″N 120°52′03″E / 24.659414°N 120.867420°E / 24.659414; 120.867420
承载台铁海线铁路
跨越南港溪
地点 中华民国台湾苗栗县竹南镇造桥乡
官方名称下南港溪桥[1][2]
维护单位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上游桥梁南港溪桥(省道台1线
设计参数
桥型上部结构: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
下部结构:单柱悬臂式混凝土桥墩
全长138.64米(455英尺)
宽度双线桥梁
最大跨度19.8米(65英尺)
跨数7
桥墩数6
历史
施工单位行政院退辅会荣工处
开通日大日本帝国 1922年
重建日台湾地区 1991年
地图
地图

沿革与设计 编辑

第一代桥 编辑

台湾日治时期海线铁路自1919年8月1日开工兴建[3],在中港驿(今竹南站)至淡文湖驿(今谈文站)区间跨越南港溪之处兴建“下南港溪桥”,为4孔每孔跨度40呎(约13米)的上承式钢钣梁单线铁路桥[4]、长51.6米,桥台为松木桩基础、桥墩为沉箱基础[1],工程由技师鸟崎二郎负责,施工期间数度遭遇洪水而阻碍工程[3][5][6],尔后该桥随着海线铁路于1922年10月11日全线通车而启用[7]

第一代桥植基不深,台湾战后时期1977年起,台湾铁路管理局蛇笼保护各桥墩,但受海水侵蚀而腐朽,钢梁也因为铁桥靠近海边而腐蚀严重,亟待改建[1]

第二代桥 编辑

台湾铁路管理局自1980年代起,大规模重建各线旧桥,其中第二代下南港溪桥纳入“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计划中重建,而且为配合海线铁路双轨工程,选线迁建于第一代桥下游侧旁边,由退除役官兵辅导会荣民工程处议价承包兴建,桥梁下部结构为单圆柱悬臂式桥墩及开口式沉箱基础、上部结构则为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桥梁全长138.64米,计7桥孔,每孔跨度19.8米,桥宽为复线化设计,桥上弯道半径1,200米,自1988年8月7日开工,1991年3月13日始完工切换西正线通车,并拆除第一代桥[1],桥面铺设传统道碴轨道

其他纪事 编辑

  • 第二代下南港溪桥工程,一并改建了该桥北侧路段的下头份溪桥与若干小桥,以及新增一座旱桥[1]
  • 二代桥启用后先维持单线行车,至2008年1月24日竹南车站谈文车站复线化工程铺设东正线通车后[8][9],本桥始成为双线行车之桥梁。

周边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台湾铁路管理局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处. 《鐵路沿線老舊橋樑重建工程總報告》第4冊技術篇. 台北市. 1991年5月31日 (中文(台湾)). 
  2. ^ 台湾铁路局,《台湾铁路路线图(西线)》,1965年5月(繁体中文)
  3. ^ 3.0 3.1 〈海岸线の概况〉,《台湾日日新报》,1922年10月10日海岸线开通纪念号4版(日语)
  4.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21年報(大正八年度)》. 台北: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1920年12月27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典藏: 页48 [2021年3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7日) (日语). 
  5. ^ 蔡龙保. 《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 二版一刷. 台北市: 台湾书房. 2007年7月: 页46. ISBN 978-986-6764-00-4 (中文(台湾)). 
  6.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华民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台湾)). 
  7. ^ 〈談文車站〉. 《台湾驿站之旅》网站. 2004-2020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台湾)). 
  8. ^ 中华民国交通部: 96年度《交通年鉴》、97年度《交通年鉴》,第三篇 铁路,第一章台湾铁路,第一节路线,台北市(繁体中文)
  9. ^ 许洋豪:〈竹南=谈文间双线化〉,《铁道情报》182期,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2008年3~4月号,页4(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