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米勒

美国剧作家(1915—2005)

阿瑟·艾许·米勒(英语:Arthur Asher Miller,1915年10月17日—2005年2月10日),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犹太裔剧作家及玛丽莲·梦露的第三任丈夫,生前曾剧作《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他也是肯尼迪中心荣誉奖得主。

亚瑟·米勒
Arthur Miller
出生1915年10月17日
 美国纽约州纽约哈林区
逝世2005年2月10日(89岁)
 美国康涅狄格州罗克斯伯里
职业剧作家
散文家
国籍 美国(犹太人)
母校密歇根大学
创作时期20世纪
代表作推销员之死
临桥望景
萨勒姆的女巫
奖项普利策戏剧奖
1949年 《推销员之死
托尼奖最佳话剧
1949年 《推销员之死
1953年 《萨勒姆的女巫
配偶
父母Isidore Miller
Augusta Miller
儿女

签名

生平 编辑

米勒生于哈莱姆区的一个波兰犹太人移民家庭[1][2][3][4]。他的父亲伊萨德(Isadore)拥有一家400人的女装工厂,母亲奥嘉斯达(Augusta)是家庭主妇。除亚瑟·米勒外,还育有克密特(Kermit)以及。全家居住在曼哈顿一幢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阁楼中。但1929年大萧条使他家变得一贫如洗,于是搬家到布鲁克林区,当时米勒十几岁,每天早起,在上学前送面包挣钱补贴家用。从林肯高中毕业后,米勒在一家仓库做搬运工和文员以支付大学学费。

1936年米勒发表第一部剧作《荣誉的真谛》(Honors at Dawn)在密歇根大学公演,为他赢得霍普渥德奖(Hopwood Award)。两年后他自密歇根大学毕业,取得英语学位。1940年时,米勒与在大学中结识的女友玛莉·史拉托利(Mary Slattery)结婚。婚后育有珍妮(Jane)与罗伯特(Robert)二子,而因为他曾经在美式橄榄球赛中受过伤,有幸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免除兵役。

米勒在1948年的剧作《推销员之死》为他赢得了普利策奖、三座东尼奖,以及纽约剧评人协会奖,《推销员之死》是一部一次赢得上述三项奖项的剧本。他的下一部剧本《熔炉》(在1995年改编成电影时,在中港台等地分别译为《萨勒姆的女巫》、《灵欲劫》以及《激情年代》等)1953年1月22日在百老汇首演。

1956年6月,他与玛丽结婚,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调查演艺圈有无共产党颠覆活动,被伊利亚·卡赞指称参与了共党集会,在月底(6月29日),他迎娶了八年前透过卡赞所结识的玛丽莲·梦露。 米勒1953年创作的《炼狱》因反对美国的极右翼麦卡锡主义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1957年3月31日,米勒因为拒绝提供参与共党集会者的姓名,被控藐视国会,之后在1958年8月8日由美国最高法院给予平反。同年,发表《戏剧集》(Collected Plays)。

 
米勒与梦露的1956年结婚典礼

他在1960年创作出长篇小说《不合时宜的人》,继而改编成电影脚本,成为梦露出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在1961年1月24日时,他与梦露离婚,隔年2月17日另娶摄影师英格·莫拉丝(Inge Morath)。米勒和莫拉丝是在拍摄电影《花田错》(The Misfits)时结识,育有瑞贝卡(Rebecca)与丹尼尔(Daniel)二子。根据传记作家马丁·葛登能(Martin Gottfried)的说法,丹尼尔在1962年出生时就有唐氏症。米勒将丹尼尔安置在罗克斯伯的一家医疗机构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他(虽然莫拉丝有)。米勒在他的自传《时光枢纽》中也没有提到过丹尼尔,纽约时报在2005年2月11日的讣闻中也忽略了这点。(在洛杉矶时报以及其他地方,则有相关报导)

莫拉丝逝世于2002年1月30日,同年5月1日,米勒成为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文学奖得主,誉为“毋庸置疑的现代戏剧大师”。

2004年12月时,89岁的米勒宣布他与34岁的艺术家阿格尼斯·巴莱(Agnes Barley)自2002年起已经同居两年,并且计划结婚。2005年2月10日,米勒因膀胱癌心脏衰竭罗克斯伯里过世,享年89岁。他上个月刚出院,本来一直住在纽约妹妹琼家里,感觉痊愈无望才转到罗克斯伯里[5]

作品 编辑

米勒反对商业化、纯娱乐的庸俗戏剧。他的作品着重于家庭、道德和个人责任感,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舞台剧本 编辑

电影剧本 编辑

其他作品 编辑

  • 《焦点》(Focus,1945)
  • 《希望渺茫(但不严重)的环境》(Situation Hopeless (but Not Serious)
  • 《黄金岁月》(The Golden Years
  • 《名声》(Fame
  • 《原因》(The Reason Why
  • 《无家可归的女孩的生平:以及其他》(Homely Girl, a Life: And Other Stories
  • 《亚瑟·米勒剧场文集》(The Theater Essays of Arthur Miller
  • 自传《时光枢纽》(Timebends: A Life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ampbell, James. Arthurian legends. The Guardian. July 26, 2003 [May 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2. ^ Ratcliffe, Michael. Arthur Miller. The Guardian. February 12, 2005 [May 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3. ^ Kampel, Stewart. Q&A with Rebecca Miller. Hadassah Magazine. September 19, 2013 [May 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4. ^ Miller, Gerri. Daughter Documents the Inner Arthur Miller. Jewish Journal. March 14, 2018 [May 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5. ^ Richard Christiansen. Miller's last days reflected his life. Chicago Tribune. February 23, 2005 [202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