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甲子太郎

伊东甲子太郎いとう かしたろう天保6年(1835年) - 庆应3年11月18日(1867年12月13日)),新选组参谋兼文学师父。后来的御陵卫士(高台寺党)盟主。武明。最初名字为大藏。号诚斋。假名为宇田兵卫。

伊东甲子太郎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伊東甲子太郎
假名いとう かした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Itou Kashitarou

出身 编辑

幼名祐之。原名为铃木大藏。生于常陆志筑藩。是东大桥现(石冈市)私塾“俊塾”校长、铃木忠明的长男。在念完父亲的私塾后,前往水户并进入金子健四郎的道场。由于在里面学习神道无念流剑术和水户学,因此思想倾向勤王

道场 编辑

之后,金子到江户藩邸工作的时候,他跟着前往江户,在金子隐居以后,跟随杉山某某,以后进入深川佐贺町北辰一刀流剑术的伊东道场学习。后来受道场主人伊东精一认可,于是收养并招赘他,他因此改姓氏为伊东而被称为伊东大藏。由于他的努力让位于深川的道场相当兴盛,门徒也急速增加。另依据元治元年8月当时水户藩户田银次郎日语戸田銀次郎的随从的纪录、他的妻子叫做满,两人间生下叫做饭、英的女儿[1]

新选组 编辑

元治元年(1864年)10月,经由同门的藤堂平助的介绍而进入了新选组。同年十一月,和弟弟铃木三树三郎,朋友篠原泰之进日语篠原泰之進加纳鹫雄日语加納鷲雄服部武雄、门人内海二郎日语内海次郎中西昇前往京都。这个上洛的元治元年正好是甲子年,因此改名为伊东甲子太郎。

在新选组,因为其文武兼备的才能而且身为伊东道场的道场主人,因此被拔擢参谋兼文学师父,其长相俊美而且能言善道,因此人望也相当高。起初相当受到近藤勇的欢迎、但是土方岁三却认为他是个心怀异心的策士而对他有所警戒。在山南敬助切腹而死的时候,伊东作了四首和歌来纪念他。

虽然伊东和新选组在攘夷这一点上相当契合,但由于新选组是佐幕派,与以勤王(倒幕)为志向的伊东相反而因此暗中造成双方产生矛盾(但伊东脱离新选组后,曾向同志学习英语。所以应注意勤王(稳健派)和武力倒幕(激进派)这一点上并不一致)。

御陵卫士 编辑

庆应3年3月20日,以监视萨摩的动向为名目,伊东从孝明天皇手上接下守护皇陵的任务并脱离新选组。御陵卫士(高台寺党)因此组成。从新选组组成以来就在队上的队士兼第八队组长藤堂平助也因此脱队并加入御陵卫士。


庆应3年11月18日,近藤以谈论国事为由邀约伊东从他小妾的住家出来并且设计让他喝醉,然后在他回宅时让新选组的大石锹次郎等人暗杀他(油小路事件)。死亡地就在本光寺的门口前。有一说新撰组先从暗处以长枪刺穿伊东的肩、颈后才现身攻击,伊东虽然拔刀迎战,但仍在喊出“这个奸贼”后倒下。享年33岁。 暗杀伊东,新选组之所以采取让他喝醉、让多数人伏击、暗中攻击他等慎重的暗杀手法,这是因为恐惧他身为北辰一刀流剑术道场主人的剑术实力,因此就连近藤和土方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对付他。

之后新选组将伊东的尸体弃置在油小路上,这是要将那些御陵卫士引诱出来的手法。在御陵卫士们前来收尸时,遭到埋伏的新选组所攻击并且造成藤堂平助等人被杀害。这时只有御陵卫士的服部武雄一人浴血奋战让新选组难以对付,结果服部因为刀被折断而遭原田左之助所杀。

墓所位于戒光寺(庆应4年3月13日,其他御陵卫士则从光缘寺被改葬于此)。

其他 编辑

  • 伊东位于深川中川町的伊东道场,其塾生以及门下弟子众多,已达到小旗本程度的规模。
  • 庆应3年(1867年)曾向朝廷提出4封建白书。大政奉还后的第3封建白书中,要求以公家中心建立新政府,并以一和同心为口号向天下召募人才,并将畿内的5国划分为新政府的直辖地,并倡导国民皆兵。另外,第1封建白书中,提倡反对神户开港,3封中提倡“大开国,大强国”,近似透过积极开国达到富国强兵的思维(但,神户开港因为违反孝明天皇的遗志而遭其反对。另外据说他遭暗杀时身怀第5封信的草稿,依据同时代记录,该内容与第3封的内容相近,并希望以此说服近藤。当时的第一手资料“鸟取藩庆应丁卯笔记”中,萨摩藩的吉井幸辅日语吉井友実向越前藩的中根雪江日语中根雪江称这个建议“一个比一个还优秀”)。 松浦玲日语松浦玲评论这份建白书“连德川家也能参与这个政权的内容很接近坂本龙马的稳健思想,以公家为首并让畿内5国作为直辖地的点子是非常独创的意见”。另外市居浩一则指出“传闻伊东与萨摩通谋一事全是误会,伊东并没有与萨摩联系的证据,这份建白书的内容也当然与萨摩的武力倒幕派的意见完全不同”。
  • 明治后,涉嫌暗杀伊东的相马主计因此遭流放到新岛
  • 大正7年(1918年)受赠从五位昭和7年(1932年)4月被送入靖国神社接受合祀。
  • 其养子铃木新(兵库县巡查)墓所位于神户市兵库区大黑天福海寺
  • 池田屋事件隔年,为了扩大人数而前往江户召募队士,回程中在草津住宿,并在旅馆的客人名簿中留下“伊藤”的记载[2]

登场作品 编辑

小说
影视剧

备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