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花园(英语:Ho Tung Garden),别称晓觉园,位于香港歌赋山山顶道75号,是一座建于1927年的中式大宅及私人花园,由香港富商何东爵士平妻张静容购入改建,设计融入中西建筑特色,属于中国文艺复兴风格。张静容、其子何世礼、孙儿何鸿毅曾先后居住大宅,出售前业主为何东孙女何勉君

何东花园
Ho Tung Gardens
何东花园主楼(2012年)
曾用名The Falls(1887年-1938年)
别名晓觉园(1938年至今)
词源何东
概要
类型别墅
建筑风格中国文艺复兴风格
归类私人住宅
地点 香港山顶道75号
地址75 Peak Road
坐标22°15′51″N 114°09′09″E / 22.264028°N 114.152497°E / 22.264028; 114.152497
起造1925年
竣工日1927年
翻新1949年(复修战时毁损)
1953年(分拆为6个单位出租)
1980年(加建升降机楼)
拆除日2014年
托建方公和洋行
所有者何勉君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花岗岩
大小11,520平方米
层数3(主楼)
设计与建造
保护情况一级历史建筑[*]
翻新团队
主承包商巴马丹拿(1949年、1953年)
马海(1980年)
地图
地图
参考
狄丽玲、李浩然及谢正勤(2010)何东花园建筑价值的顾问研究
郑宏泰、黄绍伦(2010)何东花园文物评估报告

何东花园是香港仅存与何东有直接关连的大宅,加上建筑特色及历史价值,在2010年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其后何勉君坚持拆卸重建,香港特区政府曾一度把何东花园列为暂定古迹,但限期届满后仍未达共识,政府为免负担巨额诉讼及赔偿,最终经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在2012年12月决定放弃将何东花园列为法定古迹,与业主商讨最大程度保留部分建筑物。不过最终保育失败,2014年12月大宅已拆,由重庆富商张松桥以51亿元购入,获批建2幢3层高的巨宅。[1][2]

历史

编辑
 
何东花园前身的欧式大宅 The Falls
 
1930年代的何东花园
 
1935年何东爵士美国副总统约翰·N·加纳(右二)在何东花园留影

1923年,香港大贾何东爵士与平妻张静容以6万6千元,购入位于香港岛太平山山顶道75号的地皮兴建住宅,原址为遮打华尔浓经纪行合伙人华尔浓(J.Y.Vernon)拥有,名为The Falls的西式别墅[3]:49-50。大宅由公和洋行设计,原设计包括一个大客厅、13间睡房及家佣睡房的大宅,以及一座用以摆放先人灵位的祖先楼,因后者属中式建筑,当时港英政府原先打算拒绝兴建计划,但未几发生省港大罢工,令当时政治气氛有所改变,最终大宅于1925年正式动工,1927年完工[3]:50-51。在殖民地时代初期,山顶区不得兴建中式楼宇,亦限制华人在山顶区居住,何东因此成为首位获港英政府准许在山顶区居住的非欧籍人士[4]

何东与元配麦秀英居住在西摩道8号红屋,故The Falls一直被作为平妻张静容与儿孙聚首,招待私人朋友,以及静修与讲经说道的地方;笃信佛教的张静容,亦利用何东花园招待僧尼[3]:55。大宅完成后,一直沿用The Falls为名,1938年张静容去世,何家在大宅内为她举行葬礼,华洋政商领袖乃至市民大众纷纷到场致祭[3]:57。同年大宅正式名为何东花园,而何家为纪念张静容,以何东及她的别名何晓生及张莲觉中各取一字,命名为晓觉园,并在通往大宅的入口修建中式花岗石碑楼[3]:52:57

 
何东花园于1949的俯视图,可见大宅被战火损毁的部分

1941年12月,何家子孙为何东与元配麦秀英祝寿,并贺钻婚[3]:58,但未几香港保卫战展开,港英政府征用何东花园作为西旅后勤物资集散地及信息收发站,经过日本军队多次空袭及舰艇轰炸,建筑物破烂不堪[3]:53-54

战后,何东斥资重修何东花园,但何东家族在战后适逢巨变,何家多名子女已不住在大宅内,何东只好把大宅拆为6个独立单位出租。何东在1955年去世后,何东花园传给何世礼,并收回不出租,作为1962年自中华民国国军退役返港后的住处,期间不时在大宅款待政商名流,包括前中央银行行长张嘉璈夫妇、前东北大学代理校长甯恩承、曾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阿尔伯特·魏德迈夫妇、时任亚洲太平洋商工总会理事长辜振甫夫妇、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3]:59。何世礼1998年在大宅逝世后,由子女何鸿毅及何勉君先后居住[3]:55

建筑特色

编辑

何东花园大宅的监督兴建工作由张静容负责,她委托了著名划则师楼“公和洋行”来设计,以融合中国及欧洲的建筑风格为特色,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风格,在20世纪初期在香港和中国流行,何东花园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国文艺复兴建筑,甚至比中国内地同类建筑更早落成[4]

 
何东花园的中式观景台及宝塔

何东花园位于山顶道第75号,入口建有一座1938年建成的中式牌楼,刻上英文名称“Ho Tung Gardens”,其左右两侧分别刻有“行道有福”、“积善馀庆”八字,牌楼的“晓觉园”由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对联“来去皆净土,安隐即名山”则是时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的叶恭绰所题[5]

沿斜坡下落,即见峡谷中有一座宽广敞的花园,花园里有中国风格的绿瓦红墙亭楼,向左拐有一道西式石拱桥叫宝华桥,得名于《八十八佛宝忏》中“南无虚空宝华光佛”,桥拱则名为善财洞,洞内筑有石桌及石椅,刻有“入三摩地”的字句;桥头竖立着楼高五层的宝塔,塔身用混凝土建造,屋檐铺设绿色琉璃瓦。塔旁有一尊素白观音像立于喷水池中,池面浮满荷叶与莲花,池身刻有回纹。花园内亦建有一座刻有“觉岸同登”及“西方胜境”的月门,通往嵌有字砖块的中式泳池[6]

何东花园大宅主楼建于平台之上,平台东南隅筑有中式观景台,大宅则铺浅灰色石造外墙,座北向南,背山面海,以绿色琉璃瓦覆盖西式洋房。主楼建有一座模仿意大利钟楼风格的方形塔,建有拱形门窗及中式瓦顶,风格中西合璧[7]

保育失败

编辑

古物古迹办事处在2009年3月19日公布1,444幢建筑物的评估结果及建议评级,并展开为期4个月的公众咨询[8]。何东花园被建议评级为一级历史建筑,业主何勉君在2010年7月致函古物古迹办事处提出异议,理由是何东爵士并不在何东花园居住、该处无举行过重要家庭活动,而建筑物内部曾进行大规模改建等。专家小组考虑业主意见,认为何东花园是现存惟一与何东爵士有直接相关的住宅物业,而中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历史建筑物亦属罕有,故建议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一级历史建筑[7]

何勉君计划把何东花园拆卸,重建为11幢别墅,屋宇署在2010年12月批准了建筑图则和拆卸图则,同时通报古物古迹办事处,因一级历史建筑只属行政评级,意味建筑物不受法例保护,但政府可考虑获批一级历史建筑名单中,宣布文物价值达到“极高门槛”建筑物为法定古迹,并在这类建筑物可能受到拆卸或改动时,把建筑物宣布为暂定古迹[7]。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遂于2011年1月25日宣布,把何东花园列为暂定古迹,并在1月28日正式刊宪,生效期为一年,以换取时间与业主磋商[9][10][11]

何勉君其后向时任行政长官的曾荫权提出呈请,并向发展局要求撤回暂定古迹的公布,及批准工程进行。政府则提出换地方案,建议把何东花园周边的网球场及绿化地带,合共11,520平方米的土地作交换[12],但何勉君认为换地的地段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而绿化地带改变用途须经过城市规划程序,认为会延误或遭公众反对,令地段不能发展,故不接受方案[13]

古迹办其后委托曾任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郑宏泰及该研究所名誉教授黄绍伦,负责为何东花园进行文物价值顾问研究;建筑价值顾问研究,则委托港大建筑文物保护课程的狄丽玲李浩然谢正勤等学者撰写,再次确认何东花园达到宣布为法定古迹的极高门槛[7]。2011年10月24日,林郑月娥宣布启动把何东花园列为法定古迹的法律程序,以免暂定古迹期限届满后,何东花园失去法律保护[13]

然而,何东花园的暂定古迹期限在2012年1月27日届满后,政府与业主仍未就保育方案达成共识,林郑月娥解释当局评估后认为大宅不会受到破坏,故愿意暂停法定古迹的程序,争取与业主磋商[14],重复一级历史建筑的行政评级。业主何勉君在1月18日更发表公开声明,强调何东花园既不保持原貌,亦非香港集体回忆一部分,无意透过换地保留,又指委托专业公证人员进行评估,认为工程完成后价值可达70亿元,质疑何东花园被列作法定古迹将严重限制用途,造成沉重的损失;又强调有意保留大宅内的中式花园,泳池及塔楼[15]。林郑月娥证实政府与业主的谈判在2012年2月中止,当局曾提出多项保育方案,包括保育大宅外墙,但都被业主拒绝,须交由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作出最终决定,但坦言不表乐观[16]

2012年12月4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指示古物事务监督不得宣布何东花园为法定古迹[17]。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解释,当局曾提出以地换地及收购业权等方案,提出以30亿元收购及保育何东花园,但业主方面提出的索偿金额高达70亿元,又表明不会开放予公众参观,故政府认为动用数以十亿计的公帑保育历史建筑,并不能得到社会认同。当局仍与业主磋商最大程度的保育,并考虑透过录像、摄影及三维激光扫描等方案作记录[18],而何东花园的保育失败案例,亦促使政府检讨保育私人历史建筑的政策[17]。大宅最后于2014年12月拆除。

2015年1月21日,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何勉君(HO MIN KWAN)以51亿元出售山顶何东花园给SEASON GLITTER LIMITED,折合每平方呎楼面地价逾82000元,惟新买家以公司名义买入,需要付买家印花税(BSD)及双倍印花税(DSD)共23.5%,合共11.985亿元,若地价连同税项计入成本,买家总成本63亿元,每方呎楼面地价10.1万元。

参见

编辑

参考注释

编辑
  1. ^ 山頂道75號B屋. 与华营建筑. [202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中文(繁体)). 
  2. ^ 山頂道75號前何東花園地皮部分轉讓 . 东方日报. 2020-08-21 [2021-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7) (中文(繁体)).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何東花園文物評估報告 (PDF).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3). 
  4. ^ 4.0 4.1 山顶道75号何东花园文物价值顾问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备忘录,2012年10月10日
  5. ^ 香港文化遗产基金会(2011)何东花园内的题字[永久失效链接],《何东花园2011最终报告》
  6. ^ 详见:何东花园建筑价值的顾问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7.2 7.3 山顶道75号何东花园的评级及建议引用《古物及古迹条例》把何东花园宣布为暂定古迹[永久失效链接],古物咨询委员会讨论文件,2011年1月25日
  8. ^ 1,444 幢具文物价值的建筑物评估:常见问题[永久失效链接]”古物古迹办事处,2005年11月
  9. ^ 发展局局长谈何东花园列为暂定古迹(只有中文)(附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2011年1月25日
  10. ^ 何东花园列为暂定古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2011年1月28日
  11. ^ 《古物及古迹 ( 暂定古迹的宣布 ) ( 何东花园 ) 公告》[永久失效链接],2011年第26号法律公告
  12. ^ 详见:何东花园鸟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2011年10月24日
  13. ^ 13.0 13.1 发展局局长谈何东花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2011年10月24日
  14. ^ 发展局局长谈土地供应及何东花园(只有中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2012年2月4日
  15. ^ “业主称何东花园值70亿元‘不算集体回忆’反对列古迹”《星岛日报》A04,2011年12月19日
  16. ^ “何东花园保育前景不乐观”《星岛日报》A14,2012年3月8日
  17. ^ 17.0 17.1 发展局局长出席前中区政府合署西座及何东花园事宜记者会开场发言(只有中文)(附短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2012年12月4日
  18. ^ “政府弃保何东花园  业主企硬重建 发展局恐涉诉讼”《苹果日报》A08,2012年12月5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