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号战舰的最后一战
俾斯麦号战舰的最后一战于1941年5月26日至5月27日,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大约560公里处展开。虽然这是一场战舰之间的决定性海战,却没有普遍接受之名称。
俾斯麦号战舰的最后一战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海战的一部分 | |||||||
1941年5月27日的最后一战。在被包围轰击下,“俾斯麦号”在海平线上燃烧 | |||||||
| |||||||
参战方 | |||||||
英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 | 德意志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约翰·托维 弗雷德里克·达尔林普尔-汉密尔顿 |
君特·吕特晏斯 † 恩斯特·林德曼 † | ||||||
兵力 | |||||||
2艘航空母舰 3艘战舰 4艘巡洋舰 7艘驱逐舰 | 俾斯麦号战舰 | ||||||
伤亡与损失 | |||||||
1艘巡洋舰被适度击破 3艘被击伤 (友军误伤) |
俾斯麦号战舰自沉 2,200人阵亡[1] 110人被俘 |
该战役丹麦海峡海战的后续,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和护送她的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已经击沉了著名的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击伤另1艘战舰威尔士亲王号,迫使它退出战斗。这次战斗后,“俾斯麦号”被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的船只和飞机追击了两天。最终在5月26日晚上,它的舵机因被鱼雷轰炸机攻击而报废并于次日早上被官兵自行凿沉。
回顾
编辑在丹麦海峡海战中,“俾斯麦号”的油箱已经损坏,它意图驶至布雷斯特港口进行维修。她的同伴,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留下来继续进一步进入大西洋。行动开始后,“俾斯麦号”,躲避了追击的英军(“威尔士亲王号”和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在26日下午被1架巡逻的英国飞机发现。它包括4个主要阶段。第1阶段由鱼雷轰炸机从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进行空袭,鱼雷机的攻击击中了“俾斯麦号”的舵机,使其方向舵无法转向。第2阶段是由英国驱逐舰在夜晚紧钉及骚扰“俾斯麦号”,没有任何船舶受到严重损害。第3阶段是由英国战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于27日上午在巡洋舰支援下进行攻击。经过约90分钟的战斗,“俾斯麦号”在被炮火击中、鱼雷命中而失去战斗力后打开通海阀自沉。在英国方面,“罗德尼号”被友军炮火误伤和自己的炮管发生爆炸而受损。[2] 英军战舰在撤退前救起了110名“俾斯麦号”的生还者[3],由于U型潜艇迫近,因此留下几百个生还者。在最后阶段撤出的英国舰只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袭击,英军损失了驱逐舰马绍那号。德军舰只及U艇到达沉船现场,并救起了另外5名生还者。
背景
编辑由于决心为在丹麦海峡海战被击沉的“海军的骄傲”胡德号复仇,英国海军派出所有可用的单位追捕“俾斯麦号”。旧式的复仇级战列舰拉米利斯号脱离格陵兰岛东南的护航任务,并责令其拦截“俾斯麦号”以防止它尝试突袭进入北美的海上航线。
“威尔士亲王号”及巡洋舰“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仍然在该地区的海面和尾随德国船舶。一支英国舰队,包括战舰“英王乔治五世号”、航空母舰“胜利号”和他们的护航舰队,在“胡德号”未沉没前从斯卡帕湾起航。战舰“罗德尼号”在24日起脱离护航任务。
在5月24日傍晚,从航空母舰胜利号起飞、隶属第825海军航空中队的一群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在尤金·艾蒙德中校领导下展开攻击。其中1枚鱼雷命中,但只对“俾斯麦号”的装甲造成表面的轻微损害。
“俾斯麦号”一直在英军巡洋舰队的长途监视下,至5月25日凌晨3时左右,她趁着对手作锯齿状航行时,“俾斯麦号”作了近270°右舷转向,因此英军巡洋舰队的雷达失去俾斯麦号的踪影,俾斯麦号遂前往在法国的德国海军基地。虽然与俾斯麦号失去了接触4个小时,但或许是因为英国的雷达发挥作用,或是德国人运气差,至今仍不清楚原因,德军海军上将君特·吕特晏斯向总部发出的长达30分钟的无线电讯息遭到截听,从而使英国及时得知俾斯麦号大约前往的目的地。然而,一个错误出现在当时追击德国人的英王乔治五世号战舰上:它误算“俾斯麦号”的位置,导致追击方向转往过于遥远的北方。俾斯麦号因此能够在5月25日至26日不受阻碍地驶向法国以寻求德国空军及海军驱逐舰的海空保护。现在,燃料正在成为双方主要关注的问题。
英军在5月26日碰上好运气。上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空防司令部第209中队在大西洋上空飞行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从北爱尔兰湖厄恩的皇家空军阿奇代尔城堡基地起飞以飞越多尼戈尔走廊,这是爱尔兰政府秘密提供的1条小走廊,[4] 该飞机由美国海军后备队观察员伦纳德·B·史密斯少尉驾驶,[5] 终于发现了俾斯麦号(借由跟踪由俾斯麦号破损油箱所漏出的浮油痕迹),并向英国皇家海军司令部报告了俾斯麦号的位置。从那时起,英军掌握了俾斯麦号的位置,虽然俾斯麦号的速度显著变慢,但英军仍派出为数众多的各式军舰前往追击,希望阻止俾斯麦号进入德军飞机的保护范围。目前英军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H舰队身上,其主要军舰是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战斗巡洋舰声望号及巡洋舰谢菲尔德号;海军上将詹姆斯·萨默维尔指挥的H舰队,已从直布罗陀北上。
26日晚上至27日
编辑当日傍晚黄昏,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剑鱼式飞机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发动攻击。第一波攻击误将H舰队中奉命接近及骚扰俾斯麦号的英舰谢菲尔德号当作攻击目标。虽然此事件令机队损失了宝贵的时间,但却证明了这次的误攻有利于英国,因为攻击谢菲尔德号的鱼雷磁性雷管无法正常运作,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决定后续攻击所使用的鱼雷均改搭配接触式雷管,不再使用磁性雷管,这项决定避免了之后再产生无效鱼雷攻击的可能。尽管天色已晚,英军决定再次出击,这波空中攻击几乎在黑暗中进行,在晚上9时左右,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再次借由ASV II式雷达发现俾斯麦号。[6]由约翰·莫法特驾驶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所投下的1枚鱼雷击中目标,令俾斯麦号的方向舵及舵机被卡在距离端口15°,造成俾斯麦号最初只能够在海上不断绕圈。舰上人员修复方向舵的努力失败,[7] 俾斯麦号在当时8级风力和海况下试图轮流使用3道传动轴的力量,这导致俾斯麦号被迫航向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的方向,而这2艘英军本土舰队的战舰,正从西面追击俾斯麦号。[8] 5月26日晚上11时40分,吕特晏斯各向西部集团军的德军指挥部发出信号:“舰身无法操纵,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枚弹药,元首万岁。”[9]
纵观这天晚上,俾斯麦号受到部落级驱逐舰哥萨克号、锡克号、毛利号、祖鲁号及波兰驱逐舰雷电号不断地鱼雷攻击,虽然没有任何一枚鱼雷击中俾斯麦号,但俾斯麦号的高阶军官担心英军的骚扰战术恐拖垮德军的士气,并使已经筋疲力尽的舰上官兵更加疲劳。
击沉俾斯麦号
编辑1941年5月27日星期二上午天空深沉灰暗,海平面上升及撕裂的风从西北面吹来。因为这场西北风,托维认为迎风进攻俾斯麦是不可行的。他决定向西北行进。敌舰继续向北转向,而他从相反的航路部署到南面大约15,000码(14,000米)。之后从118度方向在25,000码(23,000米)距离外看见俾斯麦号。[10]
两艘英军战舰罗德尼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并进靠近俾斯麦号,俾斯麦号被背后早晨的太阳照亮。罗德尼号开往北面,开火攻击俾斯麦号的舰舷,而乔治五世号位于另一侧,随后也向俾斯麦号发炮攻击。两艘英军战舰在早上9时前开火,俾斯麦号虽也还击,但却因无法转向和舰身向左舷倾斜的因素而严重影响射击精度,而俾斯麦号减速至时速7海里(13千米)也使其成为一个易瞄准的目标,俾斯麦号很快就被击中数次。重巡洋舰诺福克号和多塞特郡号亦加入战局开火射击俾斯麦号,诺福克号一次齐射,摧毁了俾斯麦号的前部舰桥与光学测距仪,杀死许多德军高级军官。大约26分钟内,俾斯麦号共计被命中2发8英寸炮弹、5发14英寸炮弹和4发16英寸炮弹,2座前主炮塔、舰桥及前、后测距仪相继被摧毁,这意味着俾斯麦号继丧失有效的机动能力之后,又丧失了统一的指挥与火控,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并且逐渐下沉。其后罗德尼号以更近距离(约3公里)攻击俾斯麦号的上层结构,而英王乔治五世号也持续开火,其炮火以更垂直的角度击中俾斯麦号,使炮弹更容易穿透至甲板。
俾斯麦号的舰旗仍然飘扬。尽管双方战斗力量已失去平衡,但俾斯麦号丝毫没有投降的迹象,所以英国海军不愿驶离俾斯麦号,一直到俾斯麦号明显已经无法抵达法国时,英军战舰罗德尼号、英王乔治五世号及驱逐舰群才被遣回。诺福克号已经用磬所有鱼雷,而多塞特郡号射出4颗鱼雷可能在相对近的距离击中俾斯麦号,如此却反而帮倒忙,[注 1]虽然在俾斯麦号的上层结构已几乎完全遭到摧毁,但其引擎仍可运作,且当时船体仍然健全,因此为避免被英军俘获,俾斯麦号幸存的军官发出凿沉和弃船的命令,许多舰上官兵落入水中。
俾斯麦号在当日早上10时40分沉没。
英军的多塞特郡号和毛利号试图营救幸存者,但U艇出现的警报导致他们在驶离现场前只能救起110名俾斯麦号的官兵,原本2,200名俾斯麦号官兵的大部分仍留在海面上。第二天早上,德军潜艇U-74号被派来试图寻找俾斯麦号的航海日志(该艇亦从远处听到下沉的声音),这艘德军潜艇和另一艘德国气侯观测船阿亥茵贝克号仅救起另外5名生还者。
余波
编辑俾斯麦号沉没后,英国海军约翰·托维上将说:“俾斯麦号致力抵抗数倍于己的敌人,她表现出最英勇的战斗精神,更无愧于昔日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她下沉时旗帜仍然飘扬。”英国海军本部委员会发出讯息感谢参与人员:
枢密院祝贺三军总司令、本土舰队及其他有关单位在不懈的追击下,成功摧毁敌人最强大的军舰。有关胡德号及其舰队之损失,我深感遗憾。由于报复摧毁敌人之军舰,令大西洋的贸易和我们的盟友更安全。根据目前的资讯,枢密院也赞赏胜利号及皇家方舟号的舰队航空兵,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技能和奉献精神,我们可能无法达成目标[11]。
由于不知道俾斯麦号的命运,德军西部集团军指挥部在几个小时内仍持续向俾斯麦号发出信号,直到路透社报导来自英国的消息,始知俾斯麦号已经沉没。在英国,下议院在当日下午较早时分即获知俾斯麦号已经沉没。[12]
战斗结束后,英国军舰把俾斯麦号的生还者带回到英国。经过漫长的审讯和处理,生还者在后来的战争期间成为战俘。虽然没有英国军舰在最终击破俾斯麦号的行动中被俾斯麦号击沉,但英军驱逐舰马绍那号在翌日撤退时被纳粹德国空军击沉。
俾斯麦号的沉没对英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喜讯:俾斯麦号沉没可以分散公众对英军地中海舰队在克里特岛战役期间遭受惨重损失的注意力(其中巡洋舰加尔各答号、斐济号、告士打号、纽约号和驱逐舰灰狗号、赫里福德号、帝国号、朱诺号、凯利号和克什米尔号被击沉)。此时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所剩兵力,分别是航空母舰可畏号、战舰巴勒姆和厌战号、驱逐舰开尔文号和努比亚号、巡洋舰阿贾克斯号、俄里翁号、珀斯号和恶作剧号,必须以此残存力量来对抗意大利皇家海军的4艘战舰和11艘巡洋舰。[13]
参考书
编辑- Brown, J. D. Carrier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Shepperton, UK: Ian Allen. 1968. ISBN 978-0-7110-0040-7.
- Chesnau, Roger (Ed.)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 Dewar, A.D. Admiralty report BR 1736: The Chase and Sinking of the “Bismarck”. Naval Staff History (Second World War) Battle Summary No. 5, March 1950. Reproduced in facsimile in Grove, Eric (ed.), German Capital Ships and Raiders in World War II. Volume I: From “Graf Spee” to “Bismarck”, 1939-1941. Frank Cass Publishers 2002. ISBN 0-7146-5208-3
- Garzke, William; John Dulin.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101-0.
- Kennedy, Ludovic. Pursuit: The sinking of the Bismarck. William Collins Sons & Co Ltd 1974. ISBN 0-00-211739-8
- Müllenheim-Rechberg, Burkard von. Battleship Bismarck: A Survivor’s Story. Triad/Granada, 1982. ISBN 0-583-13560-9.
- Schofield, B.B. Loss of the Bismarck. Ian Allan Ltd 1972. ISBN 0-7110-0265-7
注释
编辑- ^ 因为此时俾斯麦号的左舷大量进水,处于向左翻覆的过程中,而多塞特郡号命中俾斯麦号右舷的鱼雷非但对这一过程毫无帮助,反而无意间充当了俾斯麦号的临时损管,鱼雷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撕开了右舷的下部舰体,造成右舷大量进水,产生了平衡注水的作用,暂时延缓了俾斯麦号的翻覆。
附录
编辑- ^ “俾斯麦号”作为舰队旗舰共有2,220人 (包括2,092名士兵及128名舰队参谋人员) (Chesnau, p.224)。 “莱茵演习行动”共有超过100个编外人员,包括商船船员作为得奖船员、培训的学员和拍摄电影单位 (Kennedy, p.33)。 这些编外人员的数目及实际伤亡人数不详。
- ^ Kennedy, pp. 206, 283.
- ^ 其中1名生还者最后死亡,其余则成为战俘。
- ^ BBC - WW2 People's War - World War Memories of an Ulster Childhood. [201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4).
- ^ 存档副本. [201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 ^ Brown, p.34
- ^ Garke, p.235.
- ^ Garke, p.235-236.
- ^ Jackson 2002, p. 91.
- ^ Barnett, 311.
- ^ Congratulations to the Fleet. The Times. 29 May 1941, (48938): p. 4 [19 October 2010].
- ^ War Situation. [201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 Pack, S.W.C. The Battle for Crete (1973) ISBN 0-87021-810-7 p.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