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1933年11月24日),字叔嘉,笔名路石,男,湖北枣阳人,中国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

刘道玉
出生刘道雨
(1933-11-24) 1933年11月24日90岁)
湖北省枣阳县
教育程度
  • 1953年10月-1958年8月:武汉大学化学系
  • 1961年1月-1963年7月:留苏预备部、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家、化学家
奖项
  • 1985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
  • 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功勋章
经历
    • 1977年5月-1979年4月: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
    • 1979年5月-1981年8月: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 1981年8月-1988年2月:武汉大学校长
代表作
  •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2005)

刘道玉任高教司司长期间,为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年至198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刘道玉出生于湖北枣阳县蔡阳乡北大刘家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三人,排行老三。原名刘道雨,8岁入蔡阳私塾发蒙,先生将其改名为道玉,并冠字叔嘉。后就读于蔡阳铺中心小学、襄阳二中、襄阳联中、枣阳中学、襄阳高中。[1]

初入武大与留学苏联 编辑

1953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55年成为武汉大学脱产专门从事肃反的学生干部,1956年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肃反积极分子,1957年班上反右领导小组组长、四清工作团副团长,1958年8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助教。1961年1月1日与同学高伟结婚,随后到北京在留苏预备部学习,并到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留学,留苏时是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因中苏关系恶化,1963年7月中断学习回国,未获得学位。[1]

再入武大 编辑

回国后仍返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任讲师。1966年5月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副教务长,随即文革爆发,先后任校文革教育组组长、武汉教职工战斗兵团司令、北京大学文革联络组组长、工宣队任命的校教改组组长。1973年7月任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革后期任校党委副书记。[1]

任职教育部 编辑

1977年5月借调北京,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1978年末患肺炎后病休。任职期间,主持多次高校工作会议,对全国高校的拨乱反正如恢复高考、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等起过重要作用。[1]

重返武大,任职校长 编辑

1979年5月辞去高等教育司司长职务,仍回武汉大学,先后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同时坚持化学研究,1982年8月及1985年5月先后被评为副教授及教授。

1981年8月21日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1983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他出任常务理事[2]

由于受到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大学三方保守势力的阻挠,1988年2月10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但刘道玉却被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誉为“永远的校长”、“武汉大学的蔡元培”。[3]

在此期间,还兼任的职务有:1983年5月-1993年9月任武汉市人民政府第一、第二届咨询委员会主任;1988年5月-1999年2月,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委员会主任;1988年10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八九学运 编辑

八九学潮时,刘道玉已无职务,只能劝阻学生出校,并联名上书要求高层与学生对话。事后党员重新登记时,竟未获通过。[4]

教育创新 编辑

刘道玉卸职后,除继续从事化学研究外,主要研究教育。1994年3月8日,武汉路石教育改革基金会(后改称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成立,任理事长。并出任私立武汉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

研究成果 编辑

刘道玉除任职校长外,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化学和教育理论两方面。

在化学方面,主要研究金属有机化学。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863”高技术和攀登计划项目等多项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部分获优秀论文奖。

在教育方面,从事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智力·创造力》、《创业与人生设计》、《爱的学校》等10多部著作并在报刊上发表了150多篇文章。1983年撰写的《要重视大学生智力培养》获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湖北省优秀社科图书三等奖;《教育经济学研究》获全国教育成果一等奖。《爱的学校》获武汉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2004年11月在《学习月刊》第11期发表《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刘道玉.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35430878. 
  2. ^ 李均著.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29–130. ISBN 7-5361-3221-2. 
  3. ^ 刘道玉简介. 凤凰网读书频道.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4. ^ 野夫. 尘世·挽歌. 新星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2258990. 
前任:
庄果
武汉大学校长
1981年7月-1988年4月
继任:
齐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