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1933年11月24日),字叔嘉,筆名路石,男,湖北棗陽人,中國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武漢大學校長等職務。

劉道玉
出生劉道雨
(1933-11-24) 1933年11月24日90歲)
湖北省棗陽縣
教育程度
  • 1953年10月-1958年8月:武漢大學化學系
  • 1961年1月-1963年7月:留蘇預備部、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
職業教育家、化學家
獎項
  • 1985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1987年獲日本東洋哲學學術研究獎章
  • 1993年獲英國劍橋名人中心二十世紀功勳章
經歷
    • 1977年5月-1979年4月: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等教育司司長
    • 1979年5月-1981年8月: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
    • 1981年8月-1988年2月:武漢大學校長
代表作
  • 《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2005)

劉道玉任高教司司長期間,為恢復統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年至1988年任武漢大學校長,從教學內容到管理體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學分制、主輔修制、插班生制、導師制、貸學金制、學術假制等等,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舉措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1]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劉道玉出生於湖北棗陽縣蔡陽鄉北大劉家坡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家中兄弟三人,排行老三。原名劉道雨,8歲入蔡陽私塾發蒙,先生將其改名為道玉,並冠字叔嘉。後就讀於蔡陽鋪中心小學、襄陽二中、襄陽聯中、棗陽中學、襄陽高中。[1]

初入武大與留學蘇聯

編輯

1953年10月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1955年成為武漢大學脫產專門從事肅反的學生幹部,1956年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肅反積極分子,1957年班上反右領導小組組長、四清工作團副團長,1958年8月畢業後留校任教,任助教。1961年1月1日與同學高偉結婚,隨後到北京在留蘇預備部學習,併到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留學,留蘇時是支部書記和學生會主席。因中蘇關係惡化,1963年7月中斷學習回國,未獲得學位。[1]

再入武大

編輯

回國後仍返武漢大學化學系任教,任講師。1966年5月被任命為武漢大學副教務長,隨即文革爆發,先後任校文革教育組組長、武漢教職工戰鬥兵團司令、北京大學文革聯絡組組長、工宣隊任命的校教改組組長。1973年7月任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文革後期任校黨委副書記。[1]

任職教育部

編輯

1977年5月借調北京,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等教育司司長,1978年末患肺炎後病休。任職期間,主持多次高校工作會議,對全國高校的撥亂反正如恢復高考、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等起過重要作用。[1]

重返武大,任職校長

編輯

1979年5月辭去高等教育司司長職務,仍回武漢大學,先後任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同時堅持化學研究,1982年8月及1985年5月先後被評為副教授及教授。

1981年8月21日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重點大學中最年輕的校長。他倡導自由民主的校園文化,從教學內容到管理體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學分制、主輔修制、轉學制、插班生制、導師制、貸學金制、學術假制等等,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舉措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1]1983年5月28日至30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大會選舉了第一屆理事會成員,他出任常務理事[2]

由於受到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漢大學三方保守勢力的阻撓,1988年2月10日,劉道玉被國家教委幹部局負責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漢大學校長職務,但劉道玉卻被廣大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譽為「永遠的校長」、「武漢大學的蔡元培」。[3]

在此期間,還兼任的職務有:1983年5月-1993年9月任武漢市人民政府第一、第二屆諮詢委員會主任;1988年5月-1999年2月,任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專家委員會主任;1988年10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金屬有機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八九學運

編輯

八九學潮時,劉道玉已無職務,只能勸阻學生出校,並聯名上書要求高層與學生對話。事後黨員重新登記時,竟未獲通過。[4]

教育創新

編輯

劉道玉卸職後,除繼續從事化學研究外,主要研究教育。1994年3月8日,武漢路石教育改革基金會(後改稱湖北省劉道玉教育基金會)成立,任理事長。並出任私立武漢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校長。

研究成果

編輯

劉道玉除任職校長外,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化學和教育理論兩方面。

在化學方面,主要研究金屬有機化學。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863」高技術和攀登計劃項目等多項重點項目。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部分獲優秀論文獎。

在教育方面,從事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先後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智力·創造力》、《創業與人生設計》、《愛的學校》等10多部著作並在報刊上發表了150多篇文章。1983年撰寫的《要重視大學生智力培養》獲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獲湖北省優秀社科圖書三等獎;《教育經濟學研究》獲全國教育成果一等獎。《愛的學校》獲武漢市第二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1997)。2004年11月在《學習月刊》第11期發表《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校長》。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劉道玉.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35430878. 
  2. ^ 李均著.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29–130. ISBN 7-5361-3221-2. 
  3. ^ 刘道玉简介. 鳳凰網讀書頻道. [2017-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3). 
  4. ^ 野夫. 尘世·挽歌. 新星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2258990. 
前任:
莊果
武漢大學校長
1981年7月-1988年4月
繼任:
齊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