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舞台戏院

(重定向自利舞臺

利舞台(英语:Lee Theatre)原是香港一间著名戏院,位于铜锣湾波斯富街99号,即波斯富街与霎东街交界,面向礼顿道。主要用作粤剧、歌剧及演唱会等表演,及放映电影等用途,曾经是香港的高尚娱乐表演场地。利舞台在1991年拆卸,重建成利舞台广场

1980年代的利舞台戏院

历史

编辑
 
1938年粤剧《貂蝉》在利舞台首演盛况

利希慎家族1920年代购入铜锣湾利园山地皮,范围包括今日利园山道白沙道等多条街道。当时香港的粤剧表演场地主要在西环一带,利希慎为方便其母亲欣赏粤剧,便把利园山部分土地建成利舞台,并于1925年落成,1927年启业,[1]由中国首位电影皇后胡蝶剪彩开幕。首场粤剧由关德兴新大陆粤剧团演出。利舞台戏院落成后初期,香港电车每晚均会有一辆“午夜专车”从利舞台载客到石塘咀[2]

1970年代,利舞台进行修葺。1973年,利氏家族拥有股权的无线电视首次接办香港小姐竞选,当年的决赛在利舞台举行。自此每年的香港小姐竞选决赛通常在利舞台举行,直至1980年代后期。1976年的环球小姐竞选亦在利舞台举行。1975年台湾艺人欧阳菲菲从日本带来18人乐队,创下华人歌手连开三场演唱会的纪录,而欧阳菲菲亦是第一位登上利舞台的华人女歌手。

利舞台亦是香港歌手举行演唱会等表演的场地。1977年,罗文是香港乐坛史上第一位开演唱会的香港歌手,而当时的地点正是在利舞台。他后来也多次在利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并曾演出舞台剧《白蛇传》和《柳毅传书》。邓丽君曾在1976年至1981年间五度举行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1981年邓丽君在利舞台七天连开九场演唱会更破当年演唱会场次纪录。其他曾在利舞台表演的艺人包括甄妮汪明荃等。而在1959年10月25日,维也纳爱乐乐团及指挥卡拉扬在利舞台演奏了该乐团的香港首演[3]。1982年,无线电视举办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其中准决赛及总决赛分别于该年6月30日及7月18日假利舞台举行,该届比赛冠军得主为演唱徐小凤名曲《风的季节》的梅艳芳。1991年,梅艳芳重临利舞台以《梅艳芳飞越舞台十载情》名义演出,纪念自己入行十周年,并向即将拆卸的成名地告别,同时为仁济医院及内地华东水灾筹款,意义深长。梅艳芳在演出中其中一首演唱的歌曲正是《风的季节》,并与徐小凤合唱,二人其后亦合唱了梅艳芳名曲《似水流年》。[4]

利舞台除作粤剧及其他表演外,亦有作放映电影。1940年上映的首部电影是《大独裁者》,1991年拆卸前最后一部放映的电影,则是阿诺·舒华辛力加主演的《未来战士续集[5]

建筑特色

编辑
 
香港文化博物馆内的利舞台

利舞台早期主要用作粤剧表演,但其设计则以西式为主,揉合一些东方特色,是香港首间类似设计,亦是当时香港最豪华的表演场地。利舞台由一名法国工程师设计,以19世纪末法国和意大利歌剧院的设计为蓝本,但内部则辅以中式装饰。建筑物以大理石建成,大门顶建有一小塔,正门及侧面建有檐蓬,顶部建有圆拱形的拱顶,并绘画上以箔装饰的九条金,舞台顶层有丹凤朝阳的雕刻,下层则有二龙争珠雕刻;舞台两旁挂有一对对联:“利擅东南万国衣冠临胜地 舞征韶頀满台簘管奏钧天”。对联头一个字为“利”和“舞”,中间为舞台(台),巧妙地将剧院的名称呈现。

舞台可作360度旋转,自动转换布景,是当时香港唯一拥有此设备的剧院。

拆卸

编辑

198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地产有价。利氏家族开始考虑拆卸利舞台,以带来更大经济效益。1991年3月,利氏家族旗下的希慎兴业,以4.5亿港元向利氏家族购入利舞台地皮。1991年8月18日,利舞台正式谢幕。香港歌手罗文梅艳芳曾在利舞台拆卸前举行告别利舞台演唱会。香港电台电视部及无线电视亦分别制作特备节目,纪念这座建筑物。

现况

编辑

利舞台原址在1995年建成了今日的利舞台广场。详见利舞台广场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黄夏柏《香港戏院搜记‧岁月钩沉》,2015,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伍荣仲《粤剧的兴起─二次大战前省港与海外舞台》,2019,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 ^ 旧地重游:礼顿山 日占时期激战场
  3. ^ 存档副本.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4. ^ Anita Mui 梅艷芳飛越舞台十載情 1991 8 風的季節 似水流年. YouTube. 2016-05-19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5. ^ 新旧利舞台商场胜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戏院志
其他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