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 (赵王)

(重定向自劉珪 (趙王)

赵孝王刘良(前1世纪—41年),次伯谥号荆州南阳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叔父东汉时先后封广阳王赵王[1]

赵孝王刘良
刘汉宗室
国家
时代
姓名刘良
次伯
封爵广阳王、赵王、赵公
出生
逝世41年
谥号
亲属
父亲刘回
母亲张氏
兄弟刘钦、刘歙
刘栩
其他亲属刘秀

家世

编辑

刘良的哥哥是刘秀之父刘钦。他们都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良在汉平帝时举孝廉,为萧县县令。刘秀九岁时,刘钦去世,刘秀兄弟从此便由刘良抚养。[2]

简介

编辑

刘秀起兵反抗王莽时,曾派人以事相告,但刘良知道后大怒,认为“今家欲亡”,不应该起兵。但事情已成定局,也只得随军前往,结果行军至小长安时,军队大败,其妻子和两名儿子也都遇害。

更始时期

编辑

后来更始帝刘玄立,刘良因为是他的族父,被委任为国三老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帝被赤眉军杀害。

光武时期

编辑

刘良听闻刘秀在洛阳即位,前去投奔,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受封为广阳王。建武五年三月癸未(公元29年4月10日),改封赵王[3][4]。建武十三年二月丁巳(公元37年4月2日),降为赵公[5]。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正月在京师洛阳去世[6]。其子刘栩继嗣。[1][7][8]

家族

编辑

世系图

编辑
先祖
 
 
 
 
 
 
 
 
 
 
 
 
 
 
 
 
 
 
曾祖父:舂陵节侯刘买
 
 
 
 
 
 
 
 
 
 
 
祖父:郁林太守刘外
 
 
 
 
 
 
 
 
 
 
 
 
 
 
父:钜鹿都尉刘回
 
 
 
 
 
 
 
 
 
 
 
 
 
 
 
 
 
赵孝王刘良
 
 
 
 
 
 
 
 
 
 
 
 
 
 
 
 
 
 
 
 
母:夫人张氏
 
 
 
 
 
 
 
 
 
 
 
 
 
 
 
 
东汉赵王刘良家族世系
  • - 赵王 橘
  • - 皇帝 黄
  • - 其他 黑
刘回
?–?
刘钦
?–3
刘良
?–41
广阳王1
26–29

赵孝王1
29–37

赵公1
37–41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刘栩
?–81
赵公2
42–43

赵节王2
43–81
刘良子2人
刘商
?–104
赵顷王3
82–104
刘栩子10人
亭侯
刘商弟3人
亭侯
刘宏
?–116
赵靖王4
105–116
刘商子4人
亭侯
刘干
?–164
赵惠王5
117–164
刘干弟2人
亭侯
刘豫
?–?
赵怀王6
165–?
刘干子1人
亭侯
刘赦
?–211
赵献王7
?–211
刘珪
?–?
赵王8
212–213

博陵王1
213–220

家庭

编辑

兄弟:

妻:

  • 姓名不详,地皇三年(22年)被杀。[1]

子:

  • 刘栩
  • 另二人本名不详,地皇三年(22年)被杀。[1]

子孙

编辑

刘商

编辑

赵顷王刘商(?-104年)是赵节王刘栩之子,为东汉第三任赵王。他是在建初七年(82年)继赵王位。在位期间曾认为赵王宫不吉利,想移居学官养病,被鲁丕拒绝。[9][10]永元十六年(104年)汉历五月二十四日去世,[11]在位共23年,谥号为[1][7][8]

刘商有5个儿子,刘宏,另有4人本名不详,于永元六年(94年)封为亭侯。[1]

刘宏

编辑

赵靖王刘宏(?-116年)是赵顷王刘商之子,为东汉第四任赵王。他在元兴元年(105年)继赵王位,于元初三年(116年)农历9月5日去世,[12],在位共12年,谥号[1][7][8]

刘宏有3个儿子,刘乾,另有2人本名不详,于元初五年(118年)封为亭侯。[1]

刘干

编辑

赵惠王刘干(?-164年)是赵靖王刘宏之子,为东汉第五任赵王。他是在元初四年(117年)继赵王位,刘干在服丧期间私自离开封国前往魏郡、途中于驿馆暂宿,令奴仆偷取驿馆席垫,亭佐孟常发现后与之争论,奴仆用刃划伤孟常,被官吏追捕,刘干逃避隐藏,奴仆则被捕获绞杀,悬吊在路旁的树上。后来赵国国相上奏,刘干因在居丧期间纳妾、白衣出司马门事而被下诏削减封县,后在郎中程坚教导下改过前非,才恢复了被削减的封县。[1][13]

延熹七年(164年)农历7月22日去世,[14],在位共48年,谥号[1][7][8]

刘干有2个儿子,刘豫,另有1人本名不详,于本初五年(146年)封为亭侯。[1]

刘豫

编辑

赵怀王刘豫(?-?)是赵惠王刘干之子,为东汉第六任赵王。他在延熹八年(165年)继赵王位,卒年及在位年数不明,谥号为怀[1][7][8]

刘豫有1个儿子,刘赦

刘赦

编辑

赵献王刘赦(?-211年)是赵怀王刘豫之子,为东汉第七任赵王。他继赵王位,在位时间不明。董卓曾辟郑玄为赵国相,但郑玄没有就任。刘赦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去世,[15]在位年数不详,谥号为[1][7][8]

刘赦有1个儿子,刘珪

刘珪

编辑

刘珪(?年-?年)是赵献王刘赦之子,为东汉第八任(末任)赵王。于建安十七年(212年)继赵王位,建安十八年(213年)六月十四日徙封博陵王。[16][17]黄初元年(220年)降为崇德侯,在位共9年。[1][7][8]

刘珪的子女无考。

相关条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后汉书·卷14》,出自范晔后汉书

参考资料

编辑
文献:
  1. 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上
  2. 《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下
  3.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4.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5.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6. 《后汉书》孝安帝纪第五
  7. 《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8. 《后汉书》孝桓帝纪第七
  9. 《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
  10. 《后汉书》孝献帝纪第九
  11. 《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12.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3. 《后汉书》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14. 后汉纪卷第五
  15. 《后汉纪》卷第六
  16. 《后汉纪》卷第十六
  17. 《后汉纪》卷第三十
资料:
  1. 万斯同,《东汉诸王世表》,《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中华书局,1984年
  2. 黄大华,《东汉皇子王世系表》,《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中华书局,1984年
  3. 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ISBN 9787101062946
  4. 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中华书局,2020年,ISBN 9787532597352
  5. 《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584页
脚注: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后汉书·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赵孝王良字次伯,光武之叔父也。平帝时举孝廉,为萧令。光武兄弟少孤,良抚循甚笃。及光武起兵,以事告,良大怒,曰:“汝与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谋如是!”既而不得已,从军至小长安,汉兵大败,良妻及二子皆被害。更始立,以良为国三老,从入关。更始败。良闻光武即位,乃亡奔洛阳。建武二年,封良为广阳王。五年,徙为赵王,始就国。十三年,降为赵公。频岁来朝。十七年,薨于京师。凡六十六年。子节王栩嗣。建武三十年,封栩二子为乡侯。建初二年,复封栩十子为亭侯。栩立四十年薨,子顷王商嗣。永元三年,封商三弟为亭侯。元年,封商四子为亭侯。商立二十三年薨,子靖王宏嗣。立十二年薨,子惠王干嗣。元初五年,封干二弟为亭侯。是岁,赵相奏乾居父丧私娉小妻,又白衣出司马门,坐削中丘县。时郎中南阳程坚素有志行,拜为干傅。坚辅以礼义,干改悔前过,坚列上,复所削县。本初元年,封干一子为亭侯。干立四十八年薨,子怀王豫嗣。豫薨,子献王赦嗣。赦薨,子珪嗣,建安十八年徙封博陵王。立九年,魏初以为崇德侯。
  2. ^ 《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3.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三月癸未,徙广阳王良为赵王,始就国。
  4. ^ 《后汉书·鲍永传》:建武十一年,(永)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
  5.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
  6. ^ 《后汉书·赵憙传》:(憙)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万斯同《东汉诸王世表》:赵 〔始封〕良,世祖叔父,立十六年卒,谥孝。子栩嗣。 〔二世〕栩,立四十年卒,谥节。子商嗣。 〔三世〕商,立二十三年卒,谥顷。子宏嗣。 〔四世〕宏,立十二年卒,靖节。子干嗣。 〔五世〕干,立四十八年卒,谥惠。子豫嗣。 〔六世〕豫,卒,谥怀。子赦嗣。 〔七世〕赦,卒,谥献。子珪嗣。 〔八世〕珪,徙封博陵,立九年汉亡,魏降封崇德侯。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黄大华《东汉皇子王世系表》:赵孝王良 光武帝叔父,建武二年封广阳王,五年徙为赵王。 〔二世〕节王栩 〔三世〕顷王商 〔四世〕靖王宏 〔五世〕惠王干 〔六世〕怀王豫 〔七世〕王赦 〔八世〕博陵王珪 建安十八年徙。魏初为崇德侯。
  9. ^ 《后汉书·鲁丕传》: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䜩,事不可听。”诏从丕言,王以此惮之。
  10. ^ 《后汉纪》卷16:丕后为青州刺史,迁拜赵相,门徒数百人,吏民爱之。赵王尝欲避疾便时,止于学宫〔一〕,丕不听。王上书自言,诏下丕。丕上言曰:“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适室〔二〕,死生有命,本无偏旁可避者。学宫传先王之礼乐,教化之处,不宜妨塞之。”诏书从之。
  11. ^ 《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十六年〕五月壬午,赵王商薨。
  12. ^ 《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三年〕九月辛巳,赵王宏薨。
  13. ^ 《东观汉纪校注》卷七:干私出国,到魏郡邺、易阳,止宿亭,令奴金盗取亭席,金与亭佐孟常争言,以刃伤常,部吏追逐,干藏逃,金绞杀之,悬其尸道边树。国相举奏,诏书削中丘。
  14. ^ 《后汉书·桓帝纪》:〔延熹七年〕秋七月辛卯,赵王干薨。
  15. ^ 《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十六年〕是岁,赵王赦薨。
  16. ^ 《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十八年〕徙赵王珪为博陵王。
  17. ^ 《后汉纪》卷30:六月己巳,徙赵王珪为博陵王。
前任:
东汉广阳王
26年-29年在位
继任:
前任:
东汉赵王
29年-37年在位
继任:
前任:
东汉赵公
37年-41年在位
继任:
刘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