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达
释慧达(345年~436年),俗名刘萨诃(刘萨河),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赴天竺取经的僧人之一[2]。稽胡人[1]。
| ||||
---|---|---|---|---|
本名 | 刘萨诃 | |||
出生 | 公元345年(东晋16国穆帝永和元年) | |||
圆寂 | 西元436年(北魏太武帝太延2年) | |||
公民权 | 中国 | |||
国籍 | 稽胡[1] | |||
著名成就 | 敦煌刘萨诃因缘变 | |||
宗派 | ||||
头衔 | ||||
教育程度 | ||||
驻锡于 | ||||
师承 | ||||
徒弟与学生 | ||||
译作 | ||||
转世为 |
死而复生
编辑释慧达原是并州西河离石人,未出家前,是驻守于襄阳的骑兵,平时喜好打猎。三十一岁时突然暴毙,经过一日又再度还阳复活。复活后的他向众人表示,在这段死亡期间,他到了地狱看遍种种苦刑,期间遇到一位自称是他前世师父的道人,告诉他:“还阳后须出家修行,并前往丹阳会稽吴郡寻找阿育王建造的佛塔佛像,虔诚向此佛塔佛像礼拜,忏悔过去所造的罪业。”于是他在还阳苏醒后便出家学佛。[3]
出家参访
编辑礼阿育王塔
编辑慧达出家后,在东晋宁康年间,来到了京师。他首先参访简文帝在长干寺建造的三层佛塔。此佛塔落成后,每晚都会放出光明,当慧达登上越城,看见了这个独特奇异的放光瑞象后,便动身前往长干寺,早晚都非常诚恳虔诚的向佛塔恭敬礼拜。一天夜里,慧达发现佛塔下不时有光透出,于是便告知人们一同来挖掘。在挖到一丈深时,发现了三座石碑,其中位于中央的石碑里,隐藏有一个铁盒子,铁盒中又有一个银盒,银盒里又有一个金盒,就在这个金盒之内,发现了三颗舍利子、一截指甲,和一根卷曲成螺状、伸长则有数尺、光色炫耀的头发。原来是周敬王时阿育王兴建的八万四千佛塔之一。无论是学佛向道之人乃至一般的百姓俗人,对于这件神异非常之事均非常的赞叹,于是便在旧塔的西方,再建造另一座舍利塔安奉舍利。到了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孝武帝更将此佛塔增建为三层。[3]
礼阿育王像
编辑东晋咸和年间,丹阳府尹高悝,于张侯桥水下挖掘得到一尊做工精细,前方以梵文写着阿育王第四女所造,但遗失底座及背光的金像。一年之后,有临海渔民张系世,在捕鱼时捞到一座浮在水面上的铜莲花座送到县里,高悝试着将它与金像组合,居然正是此尊金像脚下的莲座。
后来有五位从西域来的僧侣拜访高悝,述说过去曾于天竺得到一座阿育王像,来到邺城时遇到乱事,将此像藏在河边后就不见了。近日得到梦示,知道此像已在江东出现并由高悝得到,所以特地从远方翻山渡海而来礼拜此像。高悝听闻后,便引领他们来到长干寺,五位僧侣见到金像后感动得悲泣抽噎。就在此时,金像放出光芒照耀室内,于是他们想到,这尊金像还有背光遗失在远方,也应该要找出来。
到了东晋咸安元年,交州合浦县的采珠人董宗之于海底捡到一片佛像背光,刺使将此背光上呈,简文帝命令将此背光与阿育王像组合看看,正好就是所遗失的阿育王像背光。对于这尊供奉于长干寺内,历经四十年才完整复原的阿育王像,慧达倍加精勤的礼拜。
礼拜石像
编辑修葺鄮塔
编辑遥礼望御谷
编辑迁化
编辑刘萨诃因缘变
编辑莫高窟自七世纪晚期起,便开始绘塑与刘萨诃有关的题材。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陈三平. 木蘭與麒麟. 八旗文化. 2019-05-15: 3. ISBN 9789578654372.
- ^ 《导读:法显大师与《佛国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从长安与法显一起出发西行者为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四人,在张掖镇加入西行队伍者为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五人,慧达具体在什么地方加入,《佛国记》言之不详,在叙述于阗见闻时首次出现。上述十人中,智严、慧简、慧嵬三人在焉夷国返回高昌寻求川资,僧绍在于阗国观礼完行像之后,随同西域的一位僧人前往罽宾国,宝云、僧景、慧达等三人从弗楼沙国返回中土。”
- ^ 3.0 3.1 《高僧傳‧卷第十三‧釋慧達一》.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 ^ 4.0 4.1 《續高僧傳‧第25卷‧魏文成沙門釋慧達傳三》.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外部链接
编辑- 陈祚龙:〈刘萨诃研究----敦煌佛教文献解析之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萨诃信仰解读——关于中古民间佛教信仰的一点探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敦煌本《刘萨诃因缘记》解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萨诃研究论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