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灣台北美術館
(重定向自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术馆,简称北美馆,是台湾台北市的公立美术馆,位于台北市中山区花博公园美术园区内,成立于1983年12月24日[2],是台湾第一座当代美术馆与第一座公立美术馆。

台北市立美术馆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北美馆馆徽
美术馆建筑本体
成立1983年8月8日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181号
坐标25°04′21″N 121°31′29″E / 25.07250°N 121.52472°E / 25.07250; 121.52472
馆长王俊杰
建筑师高而潘
所有者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网站www.tfam.museum
地图
地图
台北市立美术馆
TAIPEI FINE ARTS MUSEUM(英语)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机构
基本信息
所属部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要官员
馆长王俊杰(2021年2月26日就任)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83年12月24日
联络信息

台北市立美术馆南进门廊道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三段181号[1]
电话+886 2 2595 7656
网站www.tfam.museum

作为台湾首座公立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即肩负推动台湾现当代艺术的保存、研究、发展与普及之使命。除整理台湾近百年美术史外,亦持续关注发展中的当代艺术。运作方针为积极掌握全球视野,建构区域脉络,扶植艺术人才,推动艺术教育,以促进艺术生态发展,提升全民文化修为和艺术涵养,臻于具审美观、创造性与思辨力的当代社会。

建筑

编辑
 
向外突出的斗拱造型结构体
 
馆内雕塑中庭

台北市立美术馆由台湾战后建筑师高而潘所设计,建筑采取低限灰白的国际现代主义风格,融合华人传统建筑四合院,以悬臂飞廊形式将斗拱元素交叠堆砌为“井”字形建筑主体结构体,寓意美术馆为文化之泉源活水。馆内大厅挑高九米明亮开阔,对应地上三层及地下一层的展示空间,四周以玻璃帷幕采光,取代封闭墙面;中枢内庭承接自然光源,引入随时间移转的光影韵律,整体形塑为造型洗练、形式宏伟、量体轻盈、具文人气韵、与庭园景观相结合之建筑。馆体占地20,422平方米,平面展示空间为11,741平方米。

位置

编辑
 
台北市立美术馆

该馆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花博公园美术园区,旧址曾为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总部所在地,[3][4]北侧隔美术广场有台北故事馆,再北边为大佳河滨公园基隆河,西边隔中山北路与圆山园区相望,东边为计程车休息站。

任务与目标

编辑

研究出版

编辑

研究是美术馆重要功能与发展基石。北美馆关注知识生产与艺术实践之相互关联,除了策展、学术研讨、讲座论坛等方式,亦着重展览专辑、专书论丛、《现代美术》季刊与学报之出版。

展览呈现

编辑

强调兼顾台湾与全球特色的双年展、艺术生态链接与育成的公开征件计划,亦由馆方自制或与客座策展人合作之国内外专题策划展、巡回交流展,均促使台湾现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并提升大众的认知和参与。展区规划强调空间美学与展间形制,一楼挑高宽阔,是台北双年展、国际交流与国内大型当代专题展的展出舞台。二楼独立与序列展间,是办理专题回顾或典藏常设展的主要场地。三楼对称廊道式展场,适宜举办对照性主题展或艺术家个展。地下楼廊道与独立展区则适宜外光介入或控光的实验性展出。

典藏管理

编辑

透过策展研究,计划性地搜藏台湾现当代艺术作品,具体呈现以台湾美术史为纵轴,以当代议题为剖面之典藏脉络,兼及部分国际特色收藏,迄今达约5,000件代表作品。除妥适管理珍贵文化资产,进行登录考据、维护装裱及修复等,并积极运用,进行研究出版及藏品活化的各式典藏专题展与近年推动的议题实验展。

教育学习

编辑

以分龄分众的策略,规划各类学习与参与活动,包含演讲、座谈、播映、导赏、展览现场对谈,以及各式节庆活动等。每年办理专业志工培训、学生实习,与国内外艺术家合作策划儿童艺术教育中心展出计划和互动学习装置,及透过工作坊进行的各种探索/体验课程,提供观众自主学习与艺术游憩空间。

行销推广

编辑

行销推广是北美馆近年来积极推动的方向,运用公共关系、行销宣传、资源整合、国际交流等方式建立与各界优质沟通对话的桥梁,借由实体行销策略与媒体发布、馆内外资源的整合运用,建立友好媒体管道、开发新宣传通路、增强与民众即时互动、提高观众社群黏着度为着眼点,同时耕耘国内外媒体对于本馆大型展览的关注,并透过自媒体与观众热络互动,形塑北美馆数位时代新形象。2021年也推出 Podcast 节目《王大闳您哪位?》,[5]由剧场编导蔡柏璋策划、主持,共计15集,邀请建筑人文学者及影视剧场名人参与,透过平易近人的口吻将已逝建筑师王大闳的创作与经历与听众分享。

组织架构

编辑

北美馆隶属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为二级机关,置馆长、副馆长各1人,以及咨询委员会、美术品典藏审议委员会,下设有研究发展组、展览规划组、典藏管理组、教育服务组、行销推广组、秘书室、会计室、人事室、政风室,共五个组四个室,预算员额130人,组织架构如下:

馆本部包含馆长、副馆长、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助理及工友共8人

各单位职掌(预算员额数)如下:

研究发展组(7人)

掌理馆务发展研究、馆史文献与图书业务、现当代艺术学术专题研发及研讨会等事项。

  • 其下设有美术图书室,对外提供艺术专业书籍阅览服务。
  • 学术研究出版、馆务发展政策拟订、专案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策办。

展览规划组(25人)

掌理现当代艺术展览研究、规划与执行及展示技术研发等事项。

  • 其下设有美工设计室、摄影室、布展小组。
  • 国内当代、现代艺术展览策展、国际展览引介交流。
  • 台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策划、重要国际展览专案计划。

典藏管理组(8人)

掌理现当代艺术作品征集搜藏、登录编目、保存、修复及维护等事项。

  • 其下设有作品维护室、典藏库房。
  • 美术作品之征集搜藏、分类登记、整理考据、裱装修护。

教育服务组(15人)

掌理艺术教育推广与交流、美术馆志工大队招募培训管理等观众服务业务;管理儿童艺术教育中心与视听室。

行销推广组(6人)

掌理机关形象、公共关系、媒体宣传、观众开发、赞助合作及数位内容行销等事项。

秘书室(50人)

掌理文书、档案、出纳、总务、财产之管理与资讯、法制、研考、机电设备、营缮工程、景观环境等业务及其他不属于各单位事项。

  • 其下设有机电室、驻卫警察队。
  • 行政文书、采购事务、出纳保管、财产管理、管制考核、机电管理、警卫安全。

会计室(5人)

依法办理岁计、会计及统计事项。

人事室(4人)

依法办理人事管理事项。

政风室(1人)

依法办理政风事项。

历任首长

编辑
美术馆筹备处主任
  • 苏瑞屏:1983年1月—1986年9月(1983年12月24日后转为代理馆长)
美术馆馆长
  1. 黄光男:1986年9月—1995年2月(转任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
    1. 蔡静芬:1995年2月—1995年9月(秘书代理)。
  2. 张振宇:1995年9月—1996年6月
    1. 刘宝贵:1996年9月—1996年11月(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代)
  3. 林曼丽:1996年11月—2000年8月
    1. 黄才郎:2000年8月—2000年9月(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代)
  4. 黄才郎:2000年9月—2007年8月
    1. 谢小韫:2007年8月—2008年12月30日(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长兼代)。
  5. 谢小韫:2008年12月31日—2010年3月(转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1. 陈文玲:2010年3月—2010年9月14日(副馆长代理)
  6. 吴光庭:2010年9月15日—2011年7月31日
    1. 刘明兴:2011年8月1日—2011年9月5日(副馆长代理)
    2. 翁志聪:2011年9月5日—2012年7月1日(台北市文献委员会执行秘书代理)
  7. 黄海鸣:2012年7月2日—2015年1月31日
    1. 蒋雨芳:2015年2月1日—2015年4月29日(副馆长代理)
  8. 林平:2015年4月30日—2021年2月1日
    1. 蒋雨芳:2021年2月1日—2021年2月25日(副馆长代理)
  9. 王俊杰:2021年2月26日—现任

未来计划

编辑

北美馆艺术园区计划

编辑
 
花博公园美术园区

为提升首都美术馆功能与高度,启动“北美馆艺术园区扩建计划”,计划斥资新台币53亿元,整合周边约10公顷的花博园区重新规划为绿地公园,并在其中兴建一座地上1层、地下2层、总楼地板面积48,000平方米的当代艺术新馆,以缓解本馆现今仅有24,169平方米的空间。[6]


园区将以本馆为主体,新馆则位于目前原民风味馆与舞蝶馆位置,原民风味馆将移至中山北路另一侧的旧儿育中心,舞蝶馆将予以拆除。新馆建筑规划与自然绿地融合,地面层为公园绿地,地下则为美术馆空间;且强调绿色运输与人本交通的概念,借由地下连通道穿越中山北路,将西侧圆山捷运站人流透过引导至新馆,并借此作为新馆主要出入口。[7]


台北艺术园区扩建工程于2022年9月30日动工,预计2028年开馆启用。[8]

参观资讯

编辑

开放时间

编辑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闭馆 09:30–17:30 09:30–20:30 09:30–17:30

票价

编辑
  • 全票:新台币 30元
  • 优待票:新台币15元
  • 65岁以上、未满3岁之民众,免费入场

◎ 免票区:王大闳建筑剧场

注:自110年5月1日起,本馆恢复地下楼收费(包含D、E、F展览室、儿童艺术教育中心、视听室、图书文献中心、餐厅及艺术书店等空间)请先于一楼购票入馆。

◎ 每日17:00后,全馆免费参观

◎ 周六全日凭学生证免费参观


交通

编辑

台北捷运

编辑

自捷运  淡水线圆山站下车后,于1号出口出站,步行穿越花博公园圆山园区,再左转行进至中山北路三段,于右前方即可抵达美术馆。

公车

编辑

搭乘21、42、200、203、208、218、247、260、277、279、287、310、612、677、1717、2022、9006、红2、中山干线至“台北市立美术馆”站下车。

  • 公车站牌位置:美术馆前(往北,士林大直方向)、花博公园圆山园区小径与中山北路三段交叉口旁(往南,台北车站方向)。
  • 203、277、279、612仅往北方向设站。
  • 红2、21、中山干线为无障碍公车。

相关条目

编辑

周边场馆

编辑

其他公立美术馆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旅游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0). 
  2. ^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9). 
  3. ^ 《找尋舊時代的回憶》:在台美軍的故事(二). 玉山周报. 2009-08-17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7). 
  4. ^ 花博公園美術園區.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2013-01-02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5. ^ 王大閎建築劇場X劇場編導蔡柏璋 全新Podcast節目《王大閎您哪位?》推出.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6. ^ 陈怡璇. 北美館擴建森林美術館 環評通過. 中央社. 2019-11-20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6). 
  7. ^ 张玉音. 「大美術館」計畫再現? 台北當代藝術園區與美術館擴建計畫啟動. 典藏 ARTouch.com.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8. ^ 臺北藝術園區擴建工程開工.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22-09-30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