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桑德海姆

美国作曲家、剧作家
(重定向自史提芬·桑坦

斯蒂芬·约书亚·桑德海姆(英语:Stephen Joshua Sondheim/ˈsɒndhm/;1930年3月22日—2021年11月26日),美国著名音乐剧电影音乐作曲家剧作家,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七次托尼奖,托尼奖戏剧终生成就奖,多次格莱美奖项以及一次普利策奖。他被誉为是“美国音乐剧界最重要及最具知名度的人物”。[1]他包办作曲及作词的著名音乐剧有《理发师陶德》、《春光满古城英语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伙伴们》(Company)、《痴人大秀》、《小夜曲》、《与佐治在公园的星期天》、《拜访森林》以及《刺杀》等等,而负责作词的音乐剧则有《西区故事》以及《吉卜赛人》。他是美国剧作家协会1973年至1981年的主席。

斯蒂芬·桑德海姆
Stephen Sondheim
斯蒂芬·桑德海姆,摄于1976年
作曲家
出生
斯蒂芬·约书亚·桑德海姆
Stephen Joshua Sondheim

(1930-03-22)1930年3月22日
逝世2021年11月26日(2021岁—11—26)(91岁)
职业作曲家作词家
音乐类型音乐剧
活跃年代1954年-2021年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歌曲
1990 《迪克·特雷西
劳伦斯奥利弗奖
最佳新音乐剧
1980 Sweeney Todd
1987 Follies
1988 Candide
1991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2001 Merrily We Roll Along
Special Laurence Olivier Award
2011 "in recognition of his contribution to London theatre"
其他奖项
普立兹戏剧奖
1985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总统自由勋章
2015

早年

编辑

斯蒂芬·桑德海姆是赫伯特·桑德海姆和珍妮·桑德海姆的儿子,生于纽约,并在纽约曼哈顿的上西区成长,后来曾居住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场。父亲赫伯特是制衣商人,母亲珍妮是服装设计师。斯蒂芬·桑德海姆自九岁第一次接触百老汇音乐剧之后便对音乐剧产生热爱。在十岁时,他的父母离婚,斯蒂芬跟随母亲生活。

事业

编辑

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的教育

编辑

斯蒂芬·桑德海姆十岁认识杰米·汉默斯坦,杰米是著名剧作家及作词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的儿子。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成为桑德海姆心目中的父亲,也是他的音乐剧启蒙导师。汉默斯坦的音乐剧《南太平洋》演出时,桑德海姆遇上了导演哈洛·普林斯(Harold Prince),日后许多桑德海姆的著名音乐剧都是由普林斯导演。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高中乔治学校(George School)就读期间,桑德海姆首次创作了一出校园喜剧音乐剧《乔治作品》(By George),获得同学的欣赏。但奥斯卡·汉默斯坦却指出该剧剧本和歌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指导桑德海姆去撰写更多音乐剧练习,让桑德海姆获益良多。

在1950年,桑德海姆自麻省威廉士镇威廉姆斯学院毕业。毕业后,桑德海姆跟随米尔顿·巴比特(Milton Babbitt)学习作曲。巴比特以创作无调性音乐著名,但他认为桑德海姆在有调性的音乐风格里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桑德海姆因此逐渐发掘到自己的音乐风格,以有调性的音乐为主,虽然他亦经常运用半音及不协调的和弦。

初期写作生涯

编辑

桑德海姆形容最初几年的创作生涯颇为艰苦。在1950年代,他曾在荷李活为电视剧Topper撰写配乐。桑德海姆后来回顾时认为电影配乐的经验对他有重要影响。1954年,他创作了《星期六晚》(Saturday Night),但该作品直至1997年伦敦的演出之前,一直都没有上演的机会。

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是桑德海姆事业的突破。由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作曲,桑德海姆作词,杰洛美·罗宾斯(Jerome Robbins)导演,并在1957年上演了共732场。虽然这是桑德海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桑德海姆却并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歌词写得太过像诗歌,并不切合剧中角色的身份。

接着他为另一出著名音乐剧《吉卜赛人》作词。虽然桑德海姆希望包办作曲填词,但主演的明星埃塞尔·默尔曼(Ethel Merman)却推荐了朱利·史坦(Jule Styne)作曲。在这个剧里,桑德海姆也是第一次和编剧阿瑟·劳伦兹(Arthur Laurents)合作。《吉卜赛人》在1959年首演,共上演了702场。

在《春光满古城》(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桑德海姆终于有机会包办作曲及作词。《春光满古城》在1962年首演,共上演了964场。剧本由Burt Shevelove及Larry Gelbart撰写,改编自罗马帝国时期的剧作家普罗托斯(Plautus)的荒诞剧。该剧赢取了当年的托尼奖年度最佳音乐剧奖,但桑德海姆的音乐却没有获得提名。

之后几年桑德海姆的事业并不顺利。1964年的《众人皆懂的口哨》(Anyone Can Whistle)剧评评价甚低,只上演了九场便告终,直至1995年重演之后才逐渐为观众认识。1965年他和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合作,为难道我听见华尔兹?(Do I Hear a Waltz?)填词,但合作并不愉快。1966年他为外百老汇的一个节目《疯狂表演》(Mad Show)之中的一首歌曲填词,但在节目介绍里他仅仅以笔名出现。

七十年代的成熟期

编辑

在1970年桑德海姆创作的《伙伴们》(Company)终于带来突破。这是桑德海姆和导演哈洛·普林斯首次合作,直至1981年两人一直合作创作了许多音乐剧。《伙伴们》以幽默的角度描写都市人种种不安定的婚姻和伴侣关系,被认为是当时百老汇音乐剧中少有的深刻的作品。《伙伴们》更突破了以往音乐剧的故事形式,被称为“概念音乐剧”,剧本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发展,虽然也着眼于人物关系,但却并不会像通俗剧那样有开端、冲突、大团圆结局的故事铺排。

1971年的《富丽秀》(Follies)原名《楼上佳人》(The Girls Upstairs),继承了《伙伴们》概念音乐剧的形式。二三十年代美国盛行富丽秀(Follies),这出音乐剧讲述两对当年曾参与富丽秀的夫妇,数十年后故地重聚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几十年来美国社会的变迁。桑德海姆以怀旧的音乐风格模仿埃尔文.柏林(Irving Berlin)和盖希文(Gershwin)的早期百老汇音乐剧。因为布景及服装皆极尽奢华,这个音乐剧虽然大获好评,却结果以亏本收场。

桑德海姆1973年的作品《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剧本改编自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夏夜的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这出音乐剧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华尔兹或者三拍子的舞曲。音乐风格里有拉威尔(Ravel)、布拉姆斯(Brahms)以及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的影子。而桑德海姆的多声部合唱,更运用了复杂的对位法。这出音乐剧被当年时代杂志评为桑德海姆最优秀的成就。

1976年的《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是少有融合东方戏剧风格的音乐剧。内容描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年代,美国以船坚炮利打破了日本的锁国政策,日本因而走上现代化之路。这个剧从日本人的视角描述,批评西方殖民主义对亚洲文化的影响,更运用了能剧歌舞伎的戏剧风格,演员经常以舞蹈或默剧表达剧情,而故事则由旁述者叙述。这出剧更以全男班演出,而且主要角色皆由亚洲裔演员饰演。在音乐风格上桑德海姆亦尝试模仿日本传统音乐,除了运用了日本的乐器,歌词亦常常模仿日本俳句的诗歌形式。

1979年的《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可能是桑德海姆最为人熟悉的音乐剧。内容以工业革命时期、贫富悬殊的伦敦作为背景,讲述理发师为了复仇而导致人吃人的故事。《理发师陶德》在2007年由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拍成电影

晚期作品

编辑

1981年的《那些曾经有过的欢乐岁月》(Merrily We Roll Along)由George Furth编剧,是首出以全倒叙法叙事的音乐剧,亦是桑德海姆音乐风格上比较传统的作品,虽然首演时并不成功,只演了16场,但其中有部分热门歌曲后来被弗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和卡莉.赛门(Carly Simon)演唱及灌录唱片。

在《那些曾经有过的欢乐岁月》的失败以后,桑德海姆和哈洛·普林斯便开始分道扬镳。1984年,桑德海姆开始和当时一位年青导演詹姆斯·拉潘(James Lapine)合作,创作出《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英语Sunday_in_the_Park_with_George》(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为桑德海姆的事业再次带来另外一个突破。这出音乐剧以画家乔治·秀拉(George Seurat)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为题材,探讨艺术的价值以及在商业社会中如何平衡艺术和商业效益的关系。桑德海姆利用类似“点描法”的手法,以一个个片段去刻划每个人物。这出音乐剧在1995年获得普立兹戏剧奖,并被作曲家及指挥家伯恩斯坦形容是桑德海姆最有个性的作品。

桑德海姆和詹姆斯·拉潘1987年合作创作的《步入森林》(Into the Woods),颠覆了格林童话的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等的大团圆结局,在故事里每一个角色最终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上责任。同年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奖,桑德海姆和拉潘却借着《步入森林》分别夺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和最佳剧本奖项。

桑德海姆和约翰·怀德曼(John Weidman)1990年在外百老汇的剧院上演的作品《刺客》(Assassins),引起当时广泛争论,因为1990年正值波斯湾战争,这个音乐剧却以另一个角度去描写反面人物,似乎在歌颂美国历史上行刺总统的刺客,。这出剧在十年后2001年9月再次排演,却刚刚又发生了911事件,以致制作的剧团决定暂停演出计划。直到2004年4月才有机会在百老汇上演,获得了托尼奖最佳重演音乐剧、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1994年的《激情》(Passions)改编自伊吉尼奥·雨果·塔切蒂(Iginio Ugo Tarchetti)1869年的小说《佛斯卡》(Fosca),描述一位军官和一位被认为是精神病患人之间的爱情。

在九十年代末,桑德海姆再次和哈洛·普林斯合作,2000年本来打算演出音乐剧《Wise Guys》,但计划延迟,后来改名为《反弹》(Bounce)。内容讲述二十世纪初,美国两位兄弟成为企业家的故事,2003年在华盛顿芝加哥上演,剧评的评价不佳,只能等到2008年才有机会在纽约外百老汇的The Public Theater上演。

桑德海姆在2006年接受伦敦Timeout杂志访问时,说因为年纪渐长的关系,而且以往成功的剧作变成了观众对新剧的期望,令他感到难以突破,缺乏信心去创作新剧。[2]在2008年接受Playbill.com访问时,则表示自己正在批注以往音乐剧的歌词,有可能会在不久将来出版。在2008年至2009年,桑德海姆接受Frank Rich访问并在多间大学演讲。除此之外,导演詹姆斯·拉潘准备在2009年4月15日在阿特兰大举办一场名为iSondheim:aMusical Revue的表演。

百老汇以外

编辑

除了音乐剧以外,桑德海姆亦有不少其它工作及兴趣。在1968年至1969年之间,他在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刊登了不少填字游戏。他曾经和Anthony Perkins一起为1973年电影《勾魂游戏》(The Last of Sheila)撰写剧本。在1996年桑德海姆曾经为舞台剧《逃离谋杀》(Gettomg Away with Murder)撰写剧本,但观众反应不佳,只是预演了29次及正式上演17次。

桑德海姆亦曾为不少电影配乐。1990年,他为由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导演的电影《至尊神探》(Dick Tracy)撰写了一系列歌曲,由麦当娜主唱的Sooner or Later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个人生活

编辑

内向而孤独是桑德海姆的个人标签。在接受法兰克·瑞奇英语Frank Rich采访时,他说:“这种置身局外的感觉——成为他人既想亲吻又想杀死的人——在我人生很早的阶段就出现了。”他直到40岁才出柜。他在 1990 年代与剧作家彼得·琼斯一起生活了八年。2017年,他与杰弗里·斯科特·罗姆利结婚。他们住在曼哈顿和康涅狄格州的罗克斯伯里。

桑德海姆于2021年11月26日在康涅狄格州罗克斯伯里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音乐剧作品

编辑

除非特别注明,音乐及歌词皆为史提芬.桑德海姆创作

与桑德海姆一起(Side By Side By Sondheim, 1976),嫁给我一会儿(Marry Me A Little, 1980),你明天会爱上(You're Gonna Love Tomorrow, 1983)以及凑在一起(Putting It Together, 1993)都是为了纪念桑德海姆贡献而制作的综合表演,其中的乐曲皆选辑自其它桑德海姆的音乐剧。

注释

编辑
  1. ^ Rich, Frank. Conversations With Sondheim. The New York Times. 2000-03-12 [2007-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8). 
  2. ^ 2006 Sondheim feat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out.com London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