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巴特曼事件

史蒂夫·巴特曼事件(英语:Steve Bartman incident)发生在2003年10月14日,那天是国家联盟冠军赛的第六战,芝加哥小熊在主场瑞格利球场(Wrigley Field)迎战佛罗里达马林鱼[1]。当时小熊差5个出局数就可以挺进世界大赛,事件发生后,小熊不仅当天被马林鱼逆转,也在隔天输掉了第七战,无缘世界大赛。

事件当事人史蒂夫·巴特曼坐的第四区第8排113号座位

史蒂夫·巴特曼

编辑

史蒂夫·巴特曼Steve Bartman)在伊利诺伊州库克县诺斯布鲁克(Northbrook)长大。其小时候的家位于棒球场旁边,因此史蒂夫常常和朋友及他的父亲在球场里打球。史蒂夫之后就读于圣母院男子中学(Notre Dame High School for Boys),他在那里除了打大专棒球外,也会参加社区举办的剧团演出。1995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26岁时,他在人力资源公司上班,此年发生史蒂夫巴特曼事件。

工作之余,史蒂夫也担任Renegades球队的兼职教练,这是一支位于伊利诺伊州奈尔斯(Niles),由13岁至14岁的少年所组成的棒球队。其实史蒂夫在1992年也曾经效力于这支球队,当年球队以47胜10负的战绩赢得巴拉丁联赛(Palatine League)冠军[2]。他也曾为了观看小熊队的春训而跑到亚利桑那州梅萨,是个热爱小熊队的球迷[3]

关键的界外球

编辑

小熊在NLCS第4战就取得听牌优势,尽管第5战落败,但第6战前7局打完小熊3:0领先。

8局上半,前7局只被击出3支安打且一分未失的小熊先发投手马克·普莱尔继续在场上投球。马林鱼从Mike Mordecai开始打起。

Mike Mordecai击出左外野飞球出局后,胡安·皮埃尔击出左外野二垒安打。路易斯·卡斯提欧在满球数的情况下,将该打席的第8球击成左外野界外飞球。左外野手Moises Alou冲过去并伸长手臂试图抓到8局上半的第2个出局数,没想到当时坐在内野左侧角落、很靠近牛棚的史蒂夫就在Moises Alou要接到的瞬间竟然把球拨掉,Moises Alou气得把手套摔在地上并朝着史蒂夫大声咆哮。小熊马上跟裁判争取这是干扰守备(Interference),但裁判Mike Everitt不认同,卡斯提欧可以继续打击[4][5]

接续

编辑

接下来的战局

编辑

卡斯提欧死里逃生后,开启马林鱼8局上半的一轮猛攻。得到的8分当中,只有2分是自责分[6]

  • 卡斯提欧获得四坏保送,而且该打席第9球(第四颗坏球)是暴投,让二垒跑者进占三垒
  • 伊凡·罗德里奎兹在2好0坏之下,将第3球敲成带有1分打点的左外野一垒安打,比数变成1:3。
  • 米格尔·卡布瑞拉打第一球,形成游击方向滚地球,造成游击手Alex S. Gonzalez失误,马林鱼攻占满垒。
  • 德瑞克·李打第一球,敲出带有2分打点的左外野二垒安打,3:3平手,也把投了119球的马克·普莱尔打下场。
  • 后援投手Kyle Farnsworth上场投球,先投出一个故意四坏保送,挤成满垒。
  • Jeff Conine把第1球击成右外野高飞牺牲打,马林鱼4:3超前,两出局。
  • 单局第二个故意四坏保送,再度挤成满垒。
  • Mike Mordecai在1好2坏之下,将第4球击城中左外野清垒二垒安打,7:3。
  • 小熊再度更换投手,左投Mike Remlinger接手。
  • 皮耶打第1球,形成带有1分打点的右外野一垒安打,8:3。
  • 卡斯提洛在2好2坏之下,将第5球击成二垒小飞球接杀,3出局。这个半局马林鱼一共打了12个打席,连得8分,逆转小熊拿下第6战。

隔天晚上,马林鱼击败小熊,成为国联冠军[7] ;接下来4胜2负打败纽约洋基,赢得世界大赛[8]

史蒂夫·巴特曼的下场

编辑

忿怒的小熊球迷不断对他骂脏话和丢东西,史蒂夫必须在安全人员的护送下才能离开球场。史蒂夫的个人资料在球赛结束后马上被贴在大联盟的网络留言版[9],导致警方派出6台警车到他家保护他的安全[2]。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建议史蒂夫加入证人保护计划,而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希表达愿意提供庇护[1]

许多球迷将这个事件和山羊诅咒联想在一起,那是一位球迷Billy Sianis和他的山羊宠物在1945年世界大赛被赶出瑞格利球场(Wrigley Field)的故事。[1] 也有人把它跟1969年9月9日例行赛的黑猫事件相比。黑猫事件是发生在当天小熊和纽约大都会席亚球场(Shea Stadium)的一场例行赛,有一只黑猫跑进场内,导致分区第一的小熊输掉比赛,并且接下来连输8场,让大都会顺势逆袭成功,小熊无缘季后赛。[10]

事件发生后,史蒂夫发表了一份声明:“我非常抱歉,当时我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那颗球上,完全没注意到阿鲁有可能接到它。[2]”史蒂夫尽可能的保持低调,换掉电话号码,拒绝任何露面的要求[11] 。他将所有马林鱼球迷送给他的礼物通通转送给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Juvenile Diabetes Research Foundation)[12]。2008年7月,位于伊利诺伊州罗斯蒙特(Rosemont)的全国体育收藏协会(National Sports Collectors Convention)愿意出25000美元,希望史蒂夫提供签名照让他们收藏,但他仍不为所动[13]

巴特曼事件后来在电影《斯蒂威·格瑞菲:未曝光的故事》(Stewie Griffin: The Untold Story)之中被谐拟[14]

巴特曼的辩护

编辑

芝加哥小熊在事件后发表一份声明[15]

几位小熊的球员也跳出来替史蒂夫讲话,马克·普莱尔说:“我们其实有好多机会可以守住局势的,我在球数领先的时候投了一个好打的曲球,被伊凡·罗德里奎兹打出安打;而我们的游击手亚历克斯·冈萨雷兹,在处理球呢...........。所有事情就像雪球越滚越大,球员和球团都知道史蒂夫不是我们输球的原因。”[16]。前小熊投手瑞克·苏克利夫(Rick Sutcliffe)觉得群众的反应会毁了史蒂夫,他说:“看到史蒂夫被这样对待之后,如果有人叫我投世界大赛的第一场,我会带着史蒂夫一起上投手丘。”[17];联盟主席巴德·塞利格(Bud Selig)也替史蒂夫说话:“我了解大家那种心碎的感觉,但去责怪一位热爱小熊的球迷,是不公平的。我看完史蒂夫的声明后真的很难过........大家可以把一切推给山羊诅咒,但责怪史蒂夫是不对的。[18]

史蒂夫的家人和朋友也声援他,他的父亲对芝加哥太阳报说:“史蒂夫是小熊的死忠球迷,我也一直教他当界外球飞来时要接住它。”;邻居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从来不惹任何麻烦。他不该被骂成这样子。每个人都会去接那颗球,只是这次情况有点特殊,如果马林鱼接下来没得分,大家也不会讨论这么多。”[2];史蒂夫的高中同学写信到芝加哥论坛报说“他很赞,就酱”[19];而史蒂夫教过的球队小朋友也举办一个活动声援他,“他是一个伟大的教练,一个榜样”;另一个小球员则说史蒂夫是一位好打击教练[20]

五年后的摩伊希斯·阿鲁

编辑

2008年4月,阿鲁说:“即使到现在,还是有人会对着我喊‘巴特曼!巴特曼!’,我觉得这些人很坏,这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那时候我根本不可能接到球”[21] ,但他马上否认他有说过这些话,并表示他当时有机会可以处理那颗球,“该是原谅史蒂夫和继续前进的时候了”[22]

巴特曼球的摧毁

编辑

那颗轰动一时的界外球最后被一位芝加哥律师捡到,并在当年12月拍卖,由哈利·凯瑞(Harry Caray)餐饮集团以113,824.16美金买下。2004年2月26日,奥斯卡特效奖专家迈克尔·兰特瑞(Michael Lantieri)把它给炸了[23][24]

2005年,球的残骸成为餐厅里意大利面酱汁的一部分,当然不是把球丢下去煮,只是把它丢到水里煮沸,然后收集那些水蒸气来做菜而已[25]

巴特曼座位

编辑

事件发生后,史蒂夫坐的位置(第四区第8排113号)变成热门景点,球迷常在这里拍照,而座位则被贴满小熊贴纸[26]

救赎的曙光

编辑

史蒂夫在接下来13年左右的岁月里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低调的工作并依旧居住在芝加哥。即便发生这争议事情,他依然没有灰心丧志,一直都是以球迷身份支持小熊。在社群网站以化名的方式低调关注著最爱的球队。

即便之后有不少媒体希望他能接受采访甚至上电视节目,史蒂夫依旧不为所动,并且由友人法兰克·墨瑟(Frank Murtha)代为发言拒绝邀约活动。

在2016年的球季中,史蒂夫依旧拒绝邀约,但事情最后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发展。小熊在季后赛先后淘汰了旧金山巨人洛杉矶道奇,打进世界大赛。面对阵容相对残破的克里夫兰印地安人,虽然面临1:3被听牌的劣势局面,可是却奇迹似的将战线逼进第7战。

第七战虽然一开始小熊取得了领先,可是在第8局终结者阿罗鲁迪斯·查普曼被敲出追平分的两分本垒打,比赛在9局都是六比六平手的局面,双方进入延长赛。 历经几十分钟的大雨后,第10局小熊队终于在连续安打下领先两分,而之后虽然又被对方反击到只剩领先一分的局面,但是在迈克·蒙哥马利登板救援时,让对方最后一位打者敲出滚地球,成功刺杀跑者后百年魔咒正式破除。在许多球迷享受着喜悦时,不少球迷也在网络上发言希望史蒂夫一起参加封王游行,一起享受着死忠球迷应有的喜悦。

2017年7月31日小熊队致赠冠军戒指给史蒂夫。[27]

参照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Baseball fan feels Chicago's fury. BBC News. 2003年10月17日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7) (英语). 
  2. ^ 2.0 2.1 2.2 2.3 Annie Sweeney; et al. Infamous fan: I'm truly sorry.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16日: 9 (英语). 
  3. ^ Natasha Korecki and Bob Susnjara. Day of infamy for sorry fan with foul reach. 荷瑞德日报(The Daily Herald). 2003年10月16日: 9 (英语). 
  4. ^ Mike Kiley. Stunned Prior : 'I gave it everything I possibly had'.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15日 (英语). 
  5. ^ Lisa Olson. Fan latest goat in historic hex. 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 2003年10月15日: 65 (英语). 
  6. ^ (英文)Box score and play-by-play of the "Bartman Game".Retrosheet.org.于2008年10月5日查阅.
  7. ^ Toni Ginnetti. Wood gives it his all but gets little help.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16日: 6 (英语). 
  8. ^ Chris De Luca. Marlins on top of the World - Series title belongs to Beckett, Florida after gem in Game 6.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26日: 128 (英语). 
  9. ^ Jay Mariotti. Damage can't be undone - Alou's remorse over Bartman incident a case of too little, too late. 芝加哥太阳报. 2008年4月2日: 78 (英语). 
  10. ^ Jay Mariottii. KARMA Prior, Cubs have it bad. 芝加哥太阳报. 2005年5月29日: 134 (英语). 
  11. ^ Jimmy Greenfield and Kathryn Masterson. Bartman today; four months later, Cubs fan trying to lead a normal life. RedEye. 2004年2月26日: 6 (英语). 
  12. ^ Michael Sneed. $113,824 will help put foul ball out of its misery.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2月20日: 3 (英语). 
  13. ^ Bill Suda. What's price of a Bartman autograph? It's not $25k. 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San Diego Union-Tribune). 2008年7月25日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8月1日) (英语). 
  14. ^ Zaki Rahaman. DVD Review: Victory is Mine!. 大学新闻(University Wire). 2005年10月7日 (英语). 
  15. ^ Cubs thank their fans. cubs.com. 2003年10月17日 [2008-07-09] (英语). [永久失效链接]
  16. ^ Jay Mariotti. Time for fan to reach out, have say.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28日: 110 (英语). 
  17. ^ Chris De Luca. Sutcliffe disgusted by how fans reacted in Bartman fiasco.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22日: 147 (英语). 
  18. ^ Fred Mitchell. Major League Baseball's commissioner commiserates with forlorn Cubs fans, consoles the vilified Wrigley Field foul ball fan and reflects on the All-Star Game. 芝加哥论坛报. 2003年10月28日: 2 (英语). 
  19. ^ Jocelyn DeLaurelle. Defense of a friend. 芝加哥论坛报. 2003年10月17日: 36 (英语). 
  20. ^ Dave Newbart. To baseball team members, Coach Bartman did no wrong. 芝加哥太阳报. 2003年10月19日: 17 (英语). 
  21. ^ Alou says he wouldn't have caught Bartman ball in 2003 NLCS. ESPN News Wire. ESPN.com. 2008年4月1日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1) (英语). 
  22. ^ Joe Capozzi. Marlins notebook: Moisés Alou sticks to his original 'Bartman' story. 棕榈滩邮报(Palm Beach Post). 2008年5月28日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4) (英语). 
  23. ^ Fran Spielman; et al. 'It's going to be like a firecracker' - Signs point to ball's explosion, but owners mum on the method. 芝加哥太阳报. 2004年2月25日: 16 (英语). 
  24. ^ Lucio Guerrero. Mission accomplished for special effects man - Oscar winner drills, stuffs, electrifies for good show. 芝加哥太阳报. 2004年2月27日: 13 (英语). 
  25. ^ Jon Greenberg. 'Cursed' ball simmers in Chicago. MLB.com. 2005年2月21日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英语). 
  26. ^ Pat Sullivan. Special views at a special place. 芝加哥论坛报. 2006年3月26日: 12 (英语). 
  27. ^ 存档副本.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