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竞技场

41°00′23″N 28°58′33″E / 41.00639°N 28.97583°E / 41.00639; 28.97583

君士坦丁堡竞技场
Sultanahmet Meydanı
广场
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在伊斯坦布尔的位置
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在伊斯坦布尔的位置
坐标:41°00′23″N 28°58′32″E / 41.0064°N 28.9756°E / 41.0064; 28.9756
国家 土耳其
城市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赛马场的位置
1582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仪仗队经过赛马场,当时蛇柱的三个蛇头仍然存在
蛇柱和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基座
墙柱

君士坦丁堡赛马场(英语: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土耳其语Sultanahmet Meydanı, At Meydanı)是一个罗马竞技场,曾是拜占庭帝国京城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今天,这里是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 Meydanı),原来的建筑只保存了少数的片段。在土耳其语中有时也称为“马广场”(Atmeydanı)。

“赛马场”(hippodrome)一词源于希腊语的hippos(ιππος,)和dromos(δρομος,道路)。在古代世界,赛马双轮战车赛车是受欢迎的休闲活动,在希腊化时期古罗马时期和拜占庭时期的希腊城市,赛马场都很常见。

历史

编辑

第一座赛马场修建于这座城市还称为拜占庭的时代,当时它是一个省会城市。公元203年,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重建了该城,扩建了城墙,并修建了赛马场,用于战车比赛和其他娱乐项目。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首都从罗马迁往拜占庭,并将该城更名为新罗马(Neu Roma),很快又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大规模扩建城市,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复赛马场。估计君士坦丁赛马场长约450米,宽约130米,能够容纳10万观众。

赛马道呈U形,皇帝看台(Kathisma)位于其东端。皇帝看台有一个通道可以直接到达大皇宫,这个通道只有皇帝和皇室其他成员可以使用。在其北端,有四尊鎏金的铜驷马雕像,不能确定是属于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它们在1204年遭到第四次十字军的洗劫,运往威尼斯,安装到圣马尔谷圣殿的立面上,现在称为圣马尔谷之马。沿赛道排列的其他著名马匹和战车的青铜雕像,现在都已不存在。赛马场布满了众神、帝王和英雄的雕像,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留西波斯赫拉克勒斯雕像、罗慕路斯与雷穆斯与狼雕像,以及蛇柱[1]。在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著作《典仪论》(De Ceremoniis)中,描述了在萨拉森或阿拉伯访客参观之际跑马场的装饰品,提到了罕见的紫色帷幔和挂毯。[2]

在整个拜占庭时期,赛马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大量赌注押在了战车比赛。最初有四支队伍参加比赛,每一支队伍由元老院内不同的政党(Deme)资助,它们分别是蓝党(Venetoi)、绿党(Prasinoi)、红党(Rousioi)和白党(Leukoi)。红党和白党逐渐衰弱,并被其他两个主要党派吸收(蓝党和绿党)。

每次参加比赛的共有八辆战车(每队两辆战车),各由四匹马拉动,在赛马场的赛道上竞争。这些比赛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还提供了罕见的机会,让皇帝和平民可以来到一起。在赛马场常会举行政治讨论。

蓝党和绿党之间的竞争,往往与政治或宗教对抗相交融,有时甚至形成骚乱,其中最严重的是532年的尼卡暴动,估计有30000人死亡,许多重要建筑,如第二座圣索非亚大教堂在暴动中被摧毁。目前所见到的第三座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在尼卡暴动之后重建的。

自从第四次十字军之后,君士坦丁堡始终未能从此次战乱中得到有效的恢复,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那时,跑马场已成为一片废墟。1453年,这座城市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并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由于土耳其人对赛车不感兴趣,赛马场原来的用途逐渐被人遗忘。但是,这个地方始终没有建造建筑物,而且还被用于各种庆典活动,例如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儿子隆重豪华的割礼仪式,持续了几天之久。在奥斯曼帝国的绘画中,竞技场的座椅和纪念建筑仍然完好无损。今天,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的平面和尺度,都大致相当于已消失的赛马场。

纪念建筑

编辑

蛇柱

编辑

为了美化新首都的形象,君士坦丁和他的继任者,特别是狄奥多西大帝,将来自帝国各地的艺术品,运到君士坦丁堡。在赛马场的中央(spina),是来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现在称为蛇柱。这座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其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君士坦丁下令将其从德尔斐移到君士坦丁堡赛马场中间。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金碗被破坏或被盗。至于蛇头,迟至17世纪末才被破坏。在土耳其征服后的最初的几个世纪中,它们仍然存在,因为许多奥斯曼土耳其绘画都描绘了这些蛇头[3]。部分蛇头已被复原,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今天,德尔斐三脚祭坛仅剩的就是它的下部,称为“蛇柱”。

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编辑

另一位装饰赛马场的皇帝是狄奥多西大帝,他在公元390年[4]埃及购买了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竖立在赛道内侧。这块方尖碑是从大约公元前1490年,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间,就竖立在卢克索卡纳克神庙。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其状态还是非常良好。

墙柱

编辑

在10世纪,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在赛马场的另一端,兴建了另一座方尖碑。最初它覆盖着镀金铜牌,但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这个纪念碑的石质核心幸存了下来,被称为墙柱

薄菲力雕像

编辑

在赛马场的中央,曾竖立着七尊雕像,以纪念薄菲力(Porphyrios)这位传奇的车夫,他曾效力于互相对抗的绿党和蓝党。这七尊雕像现在都已不存在,只有其中两尊雕像的底座还在,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

现状

编辑

今天,这一地区的正式名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受到土耳其当局的精心维护。沿老的赛道一线已经铺砌了路面,虽然真正的赛道位于今天路面的2米以下。赛道内幸存的古迹,两个方尖碑和蛇柱,现在位于风景优美的花园。

德国喷泉(“德皇威廉喷泉”)位于赛马场区域的北部入口,就在蓝色清真寺前,它是一个新拜占庭式风格的八角形拱顶喷泉,由德国政府兴建于1900年,纪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 Rüstem Duyuran 在1950年和1951年对赛马场进行了挖掘[5]。1993年,附近的蓝色清真寺前面的一个区域被铲平,以便兴建一座公共建筑,露出了赛马场的几排座位和一些柱子。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但座位和柱子被搬走,现在可以在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看到。可能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公园的地下,还保存有赛马场更多的遗迹。

赛马场的形象出现在1953年至1976年土耳其500里拉纸币的背面[6]

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夜景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arah Guberti Bassett. The Antiquities in the 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 Dumbarton Oaks Papers (Dumbarton Oaks Papers, Vol. 45). 1991, 45: 87–96 [2011-01-08]. doi:10.2307/12916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2. ^ Rodolphe Guilland. The Hippodrome at Byzantium. Speculum (Speculum, Vol. 23, No. 4). 1948, 23 (4): 676–682. doi:10.2307/2850448. 
  3. ^ The Atmeidan, or Hippodrome-in Constantinople. [201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6). 
  4. ^ "The Obelisk of Theodosi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iscusses the inscription and the date.
  5. ^ Erdem, Yasemin Tümer. "Atatürk Dönemi Arkeoloji Çalışmalarından Biri: Sultanahmet Kazısı," ATATÜRK ARAŞTIRMA MERKEZİ DERGİSİ, Sayı 62, Cilt: XXI, July 2005.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tanbul’da yapılan başlıca arkeolojik araştırmalar = Principal Archeological Researches... İstanbul / Rüstem Duyuran. 1957.[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n 11 March 2010.
  6. ^ 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Turke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nknote Museum: 5. Emission Group - Five Hundred Turkish Lira - I. Se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I. Se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II. Se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V. Se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trieved on 20 April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