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尾蛇导弹(法语:Crotale EDIR (Ecartométrie Différentielle Infrarouge),意为:响尾蛇·红外微分测距系统)是一款短程地对空导弹近迫武器系统,由汤姆森无线电生产,可用于拦截并击毁低空飞行的敌军飞行器空对面导弹

响尾蛇防空导弹
2007年巴黎航空展上的响尾蛇 NG导弹系统。
类型地对空导弹
原产地法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1年~现今
使用方参见现役使用国家
参与战争/冲突查德—利比亚冲突
南非边境战争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生产历史
研发者汤姆森无线电
研发日期1960年代晚期
生产商汤姆森无线电(~2000年)
达利斯集团(2000年~)
三星集团(1999年~)
单位成本响尾蛇 NG(不含载具):800万欧元(90年代初)
K-SAM天马座:4.7亿欧元(2003年)
生产日期1970年代早期
制造数量6,600枚R440导弹
基本规格
重量80公斤
长度2.89米
直径15公分

弹头R440、R460:前向爆炸战斗部
VT1:爆炸破片战斗部
弹头量13公斤
引爆机制红外近炸引信,后续型号改为无线电近炸引信。

发动机R440:Lens 3固体燃料助推滑翔引擎
有效负载VT1:35g
翼展54公分
作战范围VT1:11公里
响尾蛇三型:16公里
射高VT1:6公里
响尾蛇三型:9公里
速度R440:800米/秒(2.3马赫)
VT1:1250米/秒(3.6马赫)
制导系统自动视线指令导引[1]
转向系统前翼&尾翼控制
发射平台

响尾蛇导弹系统根据安装载具类型具有两种型号,一款是可移动的4联装陆基型,另一款则是固定的8联装舰载型,而舰载型也可装备于Sylver垂直发射系统A30型与A43型。[2]

历史 编辑

最初的R440响尾蛇型号可追溯至1964年,南非希望为军队装备一款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机动防空系统。在向英国政府要求被拒后,南非转而委托汤姆森无线电为其开发新的武器系统,并由南非中央政府出资提供85%的开发费用。该计划交由汤姆森无线电于法国的电子系统部门的约翰·加利彭领导的研发团队着手进行设计,最终在法国兰德斯导弹测试中心英语DGA Essais de missiles经过一系列测试后,于1971年出口第一批装备交付给南非军队,并命名为仙人掌(Cactus)。同时,该系统展现出的优异性能也获得法军的极高评价,并因此决定为旗下陆、海军采购20组导弹系统。[3]

最初的海基型响尾蛇导弹系统包括舰载传感器、炮塔射控系统和中央指挥系统。炮塔上的8联装防水发射器内各装有1枚可立即发射的导弹。炮塔后方还有一个可容纳18发备用导弹的弹药舱。法军则首先将装载4联装导弹发射器的陆基型R440响尾蛇安装在四轮驱动军用车上。之后为了提升机动性能,再将该系统安装在法国AMX-30主力战车的底盘上,并将发射器的数量增加到6联装,法国海军也将该武器系统的海基型号安装于拉法叶级巡防舰等军舰上。日后的芬兰陆军亦采购了一批响尾蛇导弹系统并着手改装,将其安装在XA-181装甲运兵车英语Patria Pasi variants上,并将发射器的数量增加到了8联装。

设计 编辑

响尾蛇导弹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辆导弹发射车,其上装载跟踪雷达以及两侧的2~8联装导弹发射器;另一辆雷达车则装载能全方位监视空域的搜索雷达。雷达车可与多辆导弹发射车的系统连接,以协同执行防空作战。后续的响尾蛇 NG型号则可将发射器、跟踪雷达和搜索雷达集成在单一车辆中。

该导弹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推进力,可在2秒内加速至2.3马赫的最高速度。导弹接收主机发送的制导指令并保持在视线范围内飞行,直到红外近炸引信侦测到附近的目标并引爆。搜索雷达及跟踪雷达的范围为20公里,电视引导的有效射程则可达15公里。电视引导系统使用一般摄像机及红外摄像机,可以同时跟踪8个目标。跟踪雷达可以锁定悬停的直升机以及超过2马赫的战斗机。响尾蛇导弹系统还可以使用来自其他系统的雷达数据、光学监视数据以及来自国家防空通信系统的航拍照进行定位。早期版本的响尾蛇导弹能够在20秒的飞行时间内击中8.5公里的移动目标,并具有自动指令视距制导系统,可利用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来定位、跟踪目标和导弹。

型号 编辑

 
法国陆军装备的响尾蛇导弹。
 
VAB装甲车上装备的响尾蛇导弹。
 
拉法叶级巡防舰上装备的响尾蛇导弹。
 
伊朗装备的亚扎赫拉防空系统。
R440响尾蛇(R440 Crotale)

原始的响尾蛇导弹系统型号,南非军方称作仙人掌(Cactus)。具有陆基及海基型(海响尾蛇)两种系统。总共销售了超过330组系统及数千发弹药,出口给超过15个国家使用。

R460 SICA(Shahine)

汤姆森无线电为沙特阿拉伯开发的一款名为“沙欣”(Shahine)的响尾蛇衍生型号,于1980年投入使用。与原版主要的差异在于沙欣所使用的导弹载具为AMX-30主力战车的底盘而非原版的四轮驱动车,以及原来的4联装发射器被改装成了6联装。目的是为了让沙欣的导弹发射车及雷达车能安全地在战场上机动,跟上沙军的装甲部队并即时提供防空保护。列装该型号装甲车的沙特军防空部队是在波斯湾战争后期,联合军进驻并解放科威特的第一批部队之一,并在《新闻周刊》杂志广泛宣传了该场景的照片。

红旗-7近程防空导弹(HQ-7)

红旗七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短程防空导弹,1980年代自法国法国引进海基型响尾蛇导弹系统后进行逆向工程仿制,并开发出许多后续改良型号。

亚扎赫拉防空系统英语Ya_Zahra_air_defense_system(Ya Zahra air defense system)

2013年,伊朗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复制并生产中国解放军的红旗七号防空系统,并重新命名为亚扎赫拉防空系统。

“自由号”前线防空系统(“Liberty” Forward Area Air Defense System)

“自由号”前线防空系统是汤姆森无线电与LTV电子系统英语Ling-Temco-Vought联合为参与美国陆军前沿区域防空计划中的视距前线重型防空(LOS-FH)计划的竞标而开发的型号,样车为R460 SICA型号,以“自由号”名字参与性能测试。[4]

响尾蛇 NG(Crotale NG)

新世代型号(法语:Nouvelle Génération),于1990年投入生产并由芬兰陆军首先列装。该型号将发射器、跟踪雷达和搜索雷达集成在一辆载具中,使用8联装发射器及新型VT1导弹,最高速度为3.5马赫,最大负载为35g,射程11公里、射高6公里,战斗部重量13公斤,爆炸杀伤范围为8米。该系统包括S波段多普勒雷达(20公里)、Ku波段行波管跟踪雷达(30公里)、热成像仪(19公里)、感光耦合元件相机(15公里)和红外定位器。[5]90年代初,法军曾提出将该系统安装于勒克莱尔主力战车底盘上,提供野战机动防空火力来保护移动中的装甲部队,但该计划最终因冷战结束而流产。该系统不包含载具的成本约为800万欧元。希腊于1998年亦花费10亿法郎采购了11组该型号的响尾蛇导弹系统,9组用于希腊空军,2组用于海军。

响尾蛇三型(Crotale Mk.3)

2008年1月,法国在比斯卡罗斯的CELM导弹发射测试中心试射了新型响尾蛇三型系统,该系统的最高速度及最大射程皆获得了提升。2008年1月15日,响尾蛇三型系统的VT1导弹在11秒内成功拦截了一架在970米高、8公里远飞行的女妖式靶机英语Meggitt Banshee。随后,2008年1月31日,该系统在35秒内又成功拦截了另一架在500米高、15公里远飞行的靶机。[6]

K-SAM天马座(K-SAM Chunma "Pegasus")

1999年,大韩民国国军三星集团、达利斯集团签订合同,共同开发命名为“K-SAM天马座”的韩国改进型响尾蛇 NG系统。该系统装备了新的传感器系统,以满足K-SAM天马座[7]以及LIG Nex1公司英语LIG Nex1的新型本土导弹所需的作战能力。[8]其中电子设备和雷达由三星电子开发。[9]斗山集团将改进后的响尾蛇 NG系统与K200步兵战车英语K200 KIFV集成为K-SAM天马座。最初生产了48辆,单价为3.3亿欧元。[10]2003年韩国军再度订购了第二批66台,单价4.7亿欧元。

多重防御100型(MultiShield 100)

达利斯集团在2007年的巴黎航展上展示了配备新型褐耳鹰(Shikra)雷达的更新版响尾蛇 NG系统。[11]该系统结合了响尾蛇三型系统、VT1导弹和褐耳鹰多波束搜索雷达,具有150公里的搜索距离。[12]

作战纪录 编辑

响尾蛇导弹系统在1966~1990年间的南非边境战争中作为南非国防军装备参战。

利比亚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部署了一支装备响尾蛇导弹系统的防空部队。另外,据报导在1986年4月14日至15日夜间的黄金峡谷行动中,一架美军F-111战斗轰炸机利比亚国民军的响尾蛇系统发射的导弹击落。

法国在查德—利比亚冲突期间于查德国民政府领土内部署该系统。1987年9月7日,一架利比亚军的图-22轰炸机袭击阿贝希空军基地,法军发射了4枚导弹将其驱离并成功阻止空军基地受到空袭。在此冲突期间,法军也在法国本土部署了该系统,但最终并未投入到战斗中。

沙特阿拉伯波斯湾战争后期解放科威特首都期间,部署该系统于科威特。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法国乌克兰军捐赠数组该系统以用于对抗俄罗斯巡航导弹

现役使用国家 编辑

艺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rotale (Rattlesnake) / Shahine. www.globalsecurity.org. [2023-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5). 
  2. ^ Crotale NG. Army-Technology. [27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07). 
  3. ^ Crotale Système d’arme sol-air à courte portée (France) (PDF). [2023-06-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2-07) (法语). .
  4. ^ Acquisition of the Army’s Line-of-Sight Forward Heavy Air Defense System (PDF). June 1988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29). 
  5. ^ Crotale NG. Army-Technology. [27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ly 2007). 
  6. ^ Crotale Mk3 Demonstration Firings : Missiles and Bombs : Defense News Air Force Army Navy News. [26 March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March 2008). 
  7. ^ Marine Week 2011. MarineWeek.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July 2011). 
  8. ^ Pegasus missile of LIG Nex1. eMilitarynews. [2023-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9. ^ Defense & Security Intelligence & Analysis: IHS Jane's - IHS. articles.janes.com. [10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7 July 2012). 
  10. ^ Chunma. Deagel.com. [27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September 2007). 
  11. ^ THALES at the International Paris Air Show - Le Bourget 18 – 24 June 2007 (PDF). [2007-06-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30 September 2007). 
  12. ^ Raising the Shield: Air Defence adapts to a changing world (PDF). Thales. [2007-06-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7 October 2006). 
  13. ^ Aide militaire à l'Ukraine: Lecornu assure que la France est "l'un des 5 plus gros contributeurs au monde". [2023-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