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梵语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1];英语:The Treatise on the Great Perfection of Wisdom),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释论》、《大智度经论》、《大慧度经集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为注释《大品般若经》之作。

简介 编辑

古印度时期龙树菩萨(约3世纪)撰,由中国南北朝后秦鸠摩罗什(344年-413年)译成中文,共100卷。后秦弘始四年(402年)于长安逍遥园西明寺始译,至弘始七年(405年)译讫。因震旦人氏喜爱简洁扼要,故仅全译论之初品,余皆撷取其精要,得三分除二,终成百卷。《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

鸠摩罗什的一百卷译本,尚不是将原来的论全部译出。因为梵文原本没有流传下来,目前只有汉译本。

南北朝慧远以鸠摩罗什译文“繁多”,为便初学,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论钞》。

现代考证 编辑

因为《大智度论》只有汉译本传世,引起学者怀疑此论是否为龙树所作。艾蒂安·拉莫特考证此论著是在印度撰述的作品,原以梵文写成。但是他提出许多疑点,认为此经并不是由龙树所作。

日本学者干潟龙祥认为,有疑问的段落可能是鸠摩罗什在译经时加上的,将这些段落去除掉之后的原典,是龙树所作。印顺法师则举出许多例证,支持此论的作者是龙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周伯戡. 庫車所出《大智度論》寫本殘卷之研究.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今此写本残卷明白地写着“优波提舍”,所以“论”的梵文必定是upadesa无误。《大智度论》的梵文原名必定是Mahāprajñāpāramitopadeśa。经此两写本残卷的验证,过去国际学者对此书梵文原名的揣测,至此可以平息。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