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堂演奏厅

大会堂演奏厅》是香港男歌手李克勤于1988年推出的粤语歌曲,由林慕德作曲,李克勤亲自填词,收录于同年出版的个人专辑《夏日之神话》内,为李克勤的代表作之一[1]。特色为歌词中使用大量叠字

大会堂演奏厅
李克勤歌曲
收录于专辑《夏日之神话
语言粤语
发行日期1988年 (1988)
类型粤语流行
时长5:02
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
作曲林慕德
作词李克勤
编曲林慕德
制作人黄祖辉
音乐视频
YouTube上的《大会堂演奏厅》香港管弦乐团伴奏现场演唱版本)

创作与制作

编辑

背景

编辑

歌手李克勤于1985年在第二届《全港十九区业余歌唱比赛》获得冠军,翌年18岁的他签约为宝丽金唱片旗下歌手,进入乐坛。1988年宝丽金为他推出此歌,属其早期作品,当时他尚未走红。[2]:223

此歌由林慕德负责作曲、编曲,李克勤亲自填词,黄祖辉监制。[3]

曲调

编辑

《大会堂演奏厅》时长5分02秒(按专辑版本)[3],以 
 
D小调创作[4],导音为c♯[5]:58,每分钟72拍[4]音域为9度[6]曲式为AABB[5]:55[注 1]。节奏由急促转向缓慢[5]:57

歌词

编辑

歌词描述歌者在凄清的夜里,忆起与已经分手的恋人在大会堂演奏厅的音乐会上邂逅等往事。[注 2]

修辞技巧上,歌词包含大量叠字及叠词,叠字语句计有“潇潇飕飕悄悄”、“丝丝点点细雨串串落下”、“冰冰冷冷滴著微微柔黄”、“飘飘凉风”、“偏偏想起”、“卿卿我我说笑静静垂头”、“分分秒秒”;叠词语句计有“停留停留”、“没法没法”、“甜蜜甜蜜”、“害怕害怕害怕”。而“不再害怕害怕害怕分手”接“分手以后无奈如旧”,则属顶真[5]:55-57

发行与特别演唱

编辑

此歌最早收录于李克勤第二张个人专辑大碟《夏日之神话》,1988年发行[1][2],为黑胶唱片[3]

2013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颁发“终身成就奖”予人称“大会堂之父”的香港艺术发展局前主席陈达文,颁奖礼上李克勤作为表演嘉宾唱出《大会堂演奏厅》向其致敬。[7]

回响

编辑

李克勤在《大会堂演奏厅》推出后的翌年才因歌曲《一生不变》开始走红,而《大会堂演奏厅》在专辑《夏日之神话》中亦非主打歌,当时并未受广泛注意,派台成绩亦不亮眼[注 3][2],这情况与李克勤另一首早期代表作《月半小夜曲》相似[2][8]。但随着李克勤走红,两歌亦受到乐迷欣赏,被视为其代表作。李克勤在2001年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港乐.克勤》演唱会后,音乐事业再步入高峰[2],有指管弦乐团伴奏配合李克勤成熟稳定的唱功,此风格十分适合演绎两歌,让两歌成为热门歌曲[8][注 4]。《港乐.克勤》的成功也让李克勤更重视伴奏乐器与规模,这点正合此歌的“演奏厅”题材,后来他曾经推出以“演奏厅”为名的专辑《李克勤演奏厅》、《李克勤演奏厅II》,至2007年歌曲《再见演奏厅》后,有乐评人认为是其作品编曲风格简约化的开始,“演奏厅”时期结束。[2]

评价

编辑

歌词中使用大量叠字,多被乐评人联想到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著名词作《声声慢.秋情》,其开首的连续七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9][5]:56。研究歌词的学者朱耀伟引用历代对《声声慢.秋情》的分析,指出当中叠字不止数量多,其发声安排上更具有特别作用,而此歌的叠字则未有该等作用。音乐学者杨汉伦余少华则认为歌中叠字多以急促节奏唱出,应称为“声声紧”[5]:56

朱耀伟又分析因曲式之故,李克勤需要填上多句长句,但他的叠字编排没有堆砌之感,反而减低了长句的沉闷感。歌词借用“大会堂演奏厅”此一场景带出物是人非之感,而其他提到的景物“雨”、“雾灯”、“风”等在该时代已属于公式化运用。此歌营造出凄美气氛,与李克勤另一首亲自填词的早期作品《深深深》(1989年),均反映了他的爱情题材歌词以营造气氛见长。[9]

杨汉伦、余少华对曲、词各部分作出了细致分析及评论。他们也认同此歌的叠字运用得当。此外,他们甚为在意“潇潇飕飕悄悄夜静无人 伴我行是寂寥”这种节奏急促的开首部分,认为1960至70年代的香港粤语歌,均少有这样节奏,及叠字、叠词构成的句法,他们形容此歌是“日本流行曲及美国说唱(rap)歌曲的风格,用汉语叠字手法包装成的香港中文(粤语)歌曲,伴奏的音乐语言基本上是东西洋结合的产品”。其他评论包括“台下弹奏”一句为乐曲高潮位置,但该句在词意上无关痛痒,配合略嫌不当,等等。[5]

华侨日报》当时的乐评称此歌“是一首讨好的抒情慢歌”。[10]

作曲者林慕德自评此歌“旋律形象生动、激情,结尾别致”。[4]

备注

编辑
  1. ^ 刘靖之的论文附表中曲式为ABAB之说,及所列出的获奖纪录,当皆为误植。该表又指转调形式为D-G-D[6],但杨汉伦、余少华则有只上到f♯一说[5]
  2. ^ 香港有多个大会堂,当时的MV中环海旁的香港大会堂取景,歌者的恋人为音乐会上的小提琴演奏者。
  3. ^ 有指当时专辑内最受注意的歌曲,是李克勤首部主演剧集《不再少年时》的同名主题曲[2],而在派台方面则只有《夏日之神话》获得亮眼成绩。
  4. ^ 香港电台1998年出版的唱片收藏指南已列举《大会堂演奏厅》、《月半小夜曲》、《夏日之神话》、《深深深》为李克勤1980年代的代表作[1],可见它们于1990年代已重获注意。而《港乐.克勤》版本则获得更佳效果。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员会 (编). 李克勤. 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 ─ 粵語流行曲 (50's-80's). 香港: 三联. 1998: 34. ISBN 962-04-1458-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何言. 第五天王:李克勤. 夜話港樂2——填詞人X天王巨星X勁歌金曲. 香港: 香港中和. 2015: 223,224,241. ISBN 978-988-8284-97-9. 
  3. ^ 3.0 3.1 3.2 李克勤 – 夏日之神話 (1988, Vinyl). Discogs.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英语). 
  4. ^ 4.0 4.1 4.2 刘靖之. 《大會堂演奏廳》,林慕德曲,李克勤詞,1988. 香港音樂史論──粵語流行曲.嚴肅音樂.粵劇. 附曲谱. 香港: 商务. 2013: 125–128. ISBN 978-962-07-5612-2.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杨汉伦; 余少华. 賞析篇:大會堂演奏廳. 粵語歌曲解讀:蛻變中的香港聲音. 附曲谱. 香港: 汇智. 2013: 55–60. ISBN 978-988-16456-7-8. 
  6. ^ 6.0 6.1 刘靖之. 香港的粵語流行曲──三個時期、三種不同風格 (PDF). 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 16.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09). 
  7. ^ 李克勤向「大會堂之父」致敬. 东方日报. 2013-05-11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8). 
  8. ^ 8.0 8.1 【李克勤】30年顛沛流離的歌唱人生. 香港01. 2017-07-13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9. ^ 9.0 9.1 朱耀伟. 「唱作詞人」李克勤、黃凱芹、劉德華等.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I. 香港: 亮光文化. 2016: 285–286. ISBN 978-988-8365-30-2. 
  10. ^ 史提芬. 李克勤夏日的神話 演繹趨向成熟. 华侨日报. 1988-10-08: 23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