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北距温州市150公里,南至福州市250公里,背山面海,是闽越百越地区古老神祇太姥娘娘(又称皇太姥)的道场,素以“山海大观”著称。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

太姥山

太姥娘娘 编辑

 
太姥山

闾山派祈禳科仪文献中记载,闽西等地有所谓“王姥教”(闾山派分支),“王姥”指的是道坛中的最高女神,陈靖姑的师傅。而王姥又称“太姥”。《王姥行罡》云:“龙王借问何家女,我是三宫太姥娘。”——由此可见,王姥是隐藏于闾山派陈靖姑信仰中的早期主神,而闾山派又源于闽越原始宗教,可见王姥信仰由来已久。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混沌初开,有神曰圣姥,母子三人占此山,秦时人号为圣姥,众立为太姥圣母,今人祝庙呼太元夫人是也。

明《历代神仙通鉴》:王母第三女太武夫人青蚔至闽中拓土以居。

《道藏·仙真衍派》:王母的第三女太姥夫人青蚔,至闽中托土以居,得受九转丹砂,炼而服之,重归天界。

宋淳熙《三山志》引东汉末年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母,以练蓝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有道士尝就求浆,母饮以醪。道士奇之,乃授以九转丹砂之法。服之,七月七日乘九色龙而仙,因相传呼为太母。山下有龙墩,今乌桕叶落溪中,色皆秀碧。俗云:仙母归即取水以染其色。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文,乃改母为姥。

民间传说一:太姥本是尧帝之母,泛舟海上,偶遇太姥山,上山游览,留恋风景,乐不思归,栖居半云洞中,闭关修持,飞升得道。

民间神话二:尧帝登太姥山时,见一老妇酷似其母,便封她为太母,后改母为姥,称太姥娘娘

民国福州学者、藏书家郭白阳先生《竹间续话》:太武山,在海澄镇海卫山,上有太武夫人坛。《图经》谓闽中未有生人时,夫人拓土以居,称为八闽人祖

历史学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先生在《太姥考略》一文中认为:以上传说若舍去道家神道说教的成分,可以从中透露出其人其事的历史影子:太姥是先秦乃至帝尧时代被尊为始祖母的女性,她和她的子孙们是开发福建及其毗邻地区的拓荒者。太姥夫人的传说,反映远古时代在福建及其周围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氏族和部落,他们就是闽族的先民。这是由女性酋长领导的氏族社会,而他们的始祖母被后世尊称为太姥或太母。

综上所述,太姥山乃闽越、乃至东南百越地区最古老的女神太姥娘娘(又称皇太姥)之道场。传说东海诸仙每年到此聚会一次,故又有“海上仙都” 之美名。汉王烈《蟠桃记》云,尧时,太姥种蓝于山中,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乘九色龙马升天。《力牧录》载,黄帝的老师容成子修练于太姥山,后移往崆峒汉武帝命大臣东方朔册封天下名山时,太姥山列为三十六名山之首,闽王西岳,与武夷山并称闽山二绝[1][2]

 
太姥山

特色 编辑

太姥山以花岗岩峰林洞群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包容了山岳峰崖、溪潭瀑布,山顶泉湖、海洋列岛、海滨沙滩、畲寨风情、古寺城堡等风景资源。其中山岳景区是主体,以峰险、石怪、洞奇、云雾多四绝,为世人所称道。它气候温和,无酷暑亦无严寒,四季皆宜游览。

历史 编辑

太姥山盛于唐。唐玄宗敕建国兴寺后,山周先后建了三十六座寺院,使太姥山由道教圣地转为佛教活动中心。同时,西方明教传入,于摩霄峰上建造摩尼宫。宋代,名人雅士聚集,授学传知于太姥。朱熹避难山下,讲理学,注《中庸》。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文学作品,已出版太姥山诗文集计二十多万字。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福建民间最早的女神 太姥娘娘. 炎黄风俗网. 2017-06-19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0). 
  2. ^ 福鼎太姥山:“仙都”之誉溯源. 宁德网. 2019-02-19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