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
太
太姥娘娘
編輯閭山派祈禳科儀文獻中記載,閩西等地有所謂「王姥教」(閭山派分支),「王姥」指的是道壇中的最高女神,陳靖姑的師傅。而王姥又稱「太姥」。《王姥行罡》云:「龍王借問何家女,我是三宮太姥娘。」——由此可見,王姥是隱藏於閭山派陳靖姑信仰中的早期主神,而閭山派又源於閩越原始宗教,可見王姥信仰由來已久。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混沌初開,有神曰聖姥,母子三人占此山,秦時人號為聖姥,眾立為太姥聖母,今人祝廟呼太元夫人是也。
明《歷代神仙通鑑》:王母第三女太武夫人青蚔至閩中拓土以居。
《道藏·仙真衍派》:王母的第三女太姥夫人青蚔,至閩中托土以居,得受九轉丹砂,煉而服之,重歸天界。
宋淳熙《三山志》引東漢末年王烈《蟠桃記》:堯時有老母,以練藍為業,家於路旁,往來者不吝給之。有道士嘗就求漿,母飲以醪。道士奇之,乃授以九轉丹砂之法。服之,七月七日乘九色龍而仙,因相傳呼為太母。山下有龍墩,今烏桕葉落溪中,色皆秀碧。俗云:仙母歸即取水以染其色。漢武帝命東方朔授天下名山文,乃改母為姥。
民間傳說一:太姥本是堯帝之母,泛舟海上,偶遇太姥山,上山遊覽,留戀風景,樂不思歸,棲居半雲洞中,閉關修持,飛升得道。
民間神話二:堯帝登太姥山時,見一老婦酷似其母,便封她為太母,後改母為姥,稱太姥娘娘。
民國福州學者、藏書家郭白陽先生《竹間續話》:太武山,在海澄鎮海衛山,上有太武夫人壇。《圖經》謂閩中未有生人時,夫人拓土以居,稱為八閩人祖。
歷史學家、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先生在《太姥考略》一文中認為:以上傳說若捨去道家神道說教的成分,可以從中透露出其人其事的歷史影子:太姥是先秦乃至帝堯時代被尊為始祖母的女性,她和她的子孫們是開發福建及其毗鄰地區的拓荒者。太姥夫人的傳說,反映遠古時代在福建及其周圍分佈著眾多的原始氏族和部落,他們就是閩族的先民。這是由女性酋長領導的氏族社會,而他們的始祖母被後世尊稱為太姥或太母。
綜上所述,太姥山乃閩越、乃至東南百越地區最古老的女神太姥娘娘(又稱皇太姥)之道場。傳說東海諸仙每年到此聚會一次,故又有「海上仙都」 之美名。漢王烈《蟠桃記》雲,堯時,太姥種藍於山中,遇仙人指點,於農曆七月七日乘九色龍馬升天。《力牧錄》載,黃帝的老師容成子修練於太姥山,後移往崆峒。漢武帝命大臣東方朔冊封天下名山時,太姥山列為三十六名山之首,閩王封西嶽,與武夷山並稱閩山二絕[1][2]。
特色
編輯太姥山以花崗岩峰林洞群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包容了山嶽峰崖、溪潭瀑布,山頂泉湖、海洋列島、海濱沙灘、畲寨風情、古寺城堡等風景資源。其中山嶽景區是主體,以峰險、石怪、洞奇、雲霧多四絕,為世人所稱道。它氣候溫和,無酷暑亦無嚴寒,四季皆宜遊覽。
歷史
編輯太姥山盛於唐。唐玄宗敕建國興寺後,山周先後建了三十六座寺院,使太姥山由道教聖地轉為佛教活動中心。同時,西方明教傳入,於摩霄峰上建造摩尼宮。宋代,名人雅士聚集,授學傳知於太姥。朱熹避難山下,講理學,注《中庸》。唐宋以來,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文學作品,已出版太姥山詩文集計二十多萬字。
參考資料
編輯- ^ 福建民间最早的女神 太姥娘娘. 炎黃風俗網. 2017-06-19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0).
- ^ 福鼎太姥山:“仙都”之誉溯源. 寧德網. 2019-02-19 [2022-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