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主要继承自《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 |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太極 | ||||||||||||||||||
简化字 | 太极 | ||||||||||||||||||
| |||||||||||||||||||
越南语名称 | |||||||||||||||||||
越南语 | thái cực | ||||||||||||||||||
汉喃 | 太極 | ||||||||||||||||||
朝鲜语名称 | |||||||||||||||||||
谚文 | 태극 | ||||||||||||||||||
汉字 | 太極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太極 | ||||||||||||||||||
|
出处
编辑历史传说
编辑与八卦有关,成书于东周末年的《易·系辞传》记载有“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原与天文气象及地区远近方向相关[来源请求],后来被宋代的理学家以哲理方式进一步阐释。
“ |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官;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大宗师第六〉 | ” |
哲学观念
编辑太极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混天太极。
道家、道教的太极
编辑太极的概念,比较早使用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主要继承自《易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易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易占卜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这里讲的是八卦画出的过程。
在中国的典籍中,易素来是作为穷尽天地奥秘的哲理书,对成卦过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
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教的易学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教易学的宇宙论、宗教修养理论和法术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
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至宋代之后,道教思想家为了区别先天的气与后天的气,采用古字“炁”来代表先天的气,代表无极,氣则被当成是后天的气,为太极。这两个字的意义又被分开。但是除了道教文献之外,通常都以氣来概括。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儒家认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也就是:
道=太极=阴+阳,譬如:无+有 |
参见
编辑
有太极的思想:“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太极图
编辑“太极阴阳图”(又称“太极两仪图”)常被错认为“太极图”。“太极”是由无极而来,是阴阳两分前之混沌状态,没有阴阳分明的“阴阳鱼”,只有外面之圆圈,内部有一群小点;然后是阴阳分明的“两仪”(一般所说之‘太极图’);再来是阴阳中有阴阳是“皇极”[2][3]。
无极图
编辑太极图据说是宋朝处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隐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等人;种放又有传《河图》、《洛书》给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则传〈太极图〉传给周敦颐[4]。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5]。据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6]。
《太极图》,和原图《无极图》的图形一样,但读法不同。
涵括内丹修炼之理的“无极图”。读它的顺序是从下而上。 最下一圈称为玄牝之门,是内丹修炼的起点,指人身的下丹田命门两肾空隙之处。这是人身祖气所在之地,一切内丹根基,都从这里开始。内丹术语,又称为得窍。
第二圈称炼气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气,进行化炼,将后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再将先天之气化为先天之神。这一层功夫 ,叫做炼己,主要在炼去后天的阴质,透出先天之神。
第三层,是五行之气混合之象,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五脏之气攒簇为一,称为五气朝元,五气调和,故又称为和合。更上一层,系由坎离 二卦变形而成,叫做取坎填离。到这一境界,已经获得体内的精华,炼丹之药成熟,叫做得药。坎卦中爻为阳,为实。离卦中爻为阴爻,为虚。它们代表内丹中的肾水与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将坎卦中的阳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变成纯阳之体。最上一层圆圈,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指在得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回返到无极 ,那便是虚空大道了。整个炼内丹的过程便告完成,脱出炼成的圣胎,成为仙人,所以叫做脱胎求仙。
至于太极图,是从上往下读的。道教认为,从大道化万物的顺序看,是从太极分阴阳开始的,炼内丹则是逆着来路返回到大道,与道同体,自然长生不死成神仙。所以顺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着的路径则是同一条 。
周敦颐写下《太极图说》,解释太极的奥秘。前半段基本上符合道教的思想。后半段比较多地讲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 他的解释,第一句是“自无极而太极”,意思是从无极生出太极,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整理注解《太极图说》时,删去了“自”字,改成“无极而太极”,认为无极只是形容太极 ,说明它之上没有更高的本原。这并不符合陈抟所传《太极图》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实。同时,朱熹对图也有个别改动。
道教界人士,从宋以后也认同周敦颐的观点。比如南宋时的萧应叟就将之采入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始无量上品妙经内义》,以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也都采纳其图与说。
太极图有另一种更加简捷的画法:就是用一个以曲线分隔的圆圈表示。
在这一图中,一条曲线将它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阳,黑者像阴,白中又有一个黑点,黑中又有一个白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开的两半,酷似两条鱼,所以俗称阴阳鱼。这一图,与周敦颐太极图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前者的更加简明的表述。它说明了世界由阴阳二气、二元对立相互联结的统一体。这一图,过其圆心作任何一条直线将之分成两半,任何一半中都包含阴阳两个因素,绝不存在孤立的没有内在矛盾的成分。有时人们又在其外面围以先天六十四卦,表示太极是一切运动的发动者。
太极字符
编辑太极记号如下:
太极符号(☯)的Unicode编码是U+262F(十六进制),在网页HTML当中可以写成☯
或&9775;
,名称是YIN YANG。
☯ |
藏文的Unicode编码中也收录了太极符号(࿊),其编码是U+0FCA(十六进制),在网页HTML当中可以写成࿊
或&4042;
,名称是TIBETAN SYMBOL NOR BU NYIS -KHYIL。
࿊ |
参考文献
编辑- ^ 黄亚平. 考古发现最早的"太极纹":原始"阴阳"观念的形象表达[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7 (4): 26–33. doi:10.3969/j.issn.1673-8039.2020.04.005.
- ^ 刘力红,《思考中医》,台湾:2004,ISBN 986-7863-61-5
- ^ 一、太極源起. [200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 ^ 《宋史·卷435·列传第194·儒林五·范冲朱震胡安国子:寅 宏 宁》记载,“震经学深醇,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
- ^ 北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上·太极图》记载,“右太极图,周敦实茂叔传二程先生。茂叔先生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户为其根.....斯其至矣!”
- ^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 何倩 - Google 图书.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6).
外部链接
编辑- 庄宏谊:〈太极原理与养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三)何为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