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良之围
奥尔良之围发生于1428年10月12日—1429年5月8日之间。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军队对法国城市奥尔良的围攻战。被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率领军队解除,以法国的胜利告终,英军最终损失约4000人,而防守反击方损失2000余人。
奥尔良之围 | |||||||
---|---|---|---|---|---|---|---|
百年战争的一部分 | |||||||
《奥尔良之围中的圣女贞德》,朱尔-欧仁·勒内弗绘制于1886年–1890年 | |||||||
| |||||||
参战方 | |||||||
英格兰王国 勃艮第公国[a] |
法兰西王国 苏格兰王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索尔兹伯里伯爵 † 威廉·德拉波尔 约翰·塔尔博特 威廉·格莱斯代尔 † |
让·德·迪努瓦 圣女贞德(负伤) 吉尔·德·雷 让·德·布罗斯 拉海尔 | ||||||
兵力 | |||||||
5,000人[1] | 6,400名士兵, 3,000名武装平民[1] | ||||||
伤亡与损失 | |||||||
超过4,000人[1] | 2,000人[1] |
奥尔良围攻战,是贞德本人所取得的第一场胜利。这场战役成为了英法百年战争中一个重大的也是最后的转折点,为法国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发生在百年战争后半阶段,英军势力巅峰的时期。奥尔良对双方都具有象征性与战略性的价值,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一旦奥尔良被英军成功占领,作为英军盟友的勃艮第公爵约翰就将完成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的愿望,全面接管控制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领土。这场围攻战之初,英国人占据着优势而进展顺利,城市似乎已即将易手,但是他们累积半年的胜势被年仅17岁的贞德仅用9天时间即彻底毁灭。
背景
编辑英法百年战争
编辑奥尔良之围发生在百年战争期间,为法兰西王室与英格兰王室对法兰西王国掌控权的竞逐。冲突缘起于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因其母法兰西的伊莎贝拉,宣称自己拥有法兰西王室血统及法兰西王位继承权。
1415年,随着阿金库尔之役的决定性胜利,英军在战争中占了上风,控制大部分法兰西北部地区[2]。根据1420年特鲁瓦条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兰西王国的摄政,并与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成婚,并预计在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兰西王国的王位。查理六世之嫡子,即法国王太子瓦卢瓦的查理因而被剥夺继承权[3]。
地理位置
编辑奥尔良位于法国中北部卢瓦尔河流域,在发生围城的期间是法国北方仅存效忠于法兰西瓦卢瓦家族的城市。英格兰与其盟友勃艮第掌控北部其余地区,包含巴黎。奥尔良位在主要河道上,使其成为英格兰进军法国中部最后的阻碍。同时间英格兰已控制法国西南海岸。
阿马尼亚克派
编辑作为奥尔良公国的首都,这座城市在15世纪的政治上具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奥尔良公爵是阿马尼亚克派的领袖,他们反对特鲁瓦条约并支持被剥夺继承权的王太子查理。阿马尼亚克派已存在两个世代,当时的领袖查理一世同样也有王位继承权,但在阿金库尔战役后遭到英军俘虏,此时已被关押14年。
根据传统骑士精神,未经反抗向入侵者开城投降的城市将会受到新统治者的宽大对待,顽强反抗的城市则可能会受到苛刻的占领,处决大量市民在这种情形下并不罕见。奥尔良在战争中对英格兰的激烈反抗,加上城市与阿马尼亚克派的连系,使其市民不太可能在城市陷落后幸免于难。
战前阶段
编辑战争状态
编辑在1425到1426年英格兰与勃艮第为埃诺伯爵继承权的而短暂关系紧绷后,双方重新建立同盟,并在1427年对王太子查理发动攻势[4]。巴黎西南部的奥尔良地区成为同盟入侵的关键,除了控制卢瓦尔河的目的外,也为了能顺利连结英格兰向西及勃艮第向东的行军路线。法军在1427年成功解除蒙塔日围城之前,战果一面倒向英格兰—勃艮第联盟。蒙塔日的胜利在西边英格兰防守较薄弱的曼恩占领区激起零星的反抗,想将英军在此的战果化为乌有[5]。
然而法兰西没有利用这股气势趁胜追击,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宫廷内部,王室统帅阿尔蒂尔·德·里士满与王太子查理的新宠臣—宫廷内务大臣乔治·德·拉特雷穆瓦耶之间的政争[6]。法军将领奥尔良的私生子让·德·迪努瓦、拉伊尔、让·波东·德·桑特拉耶为拉特雷穆瓦耶的支持者,而夏尔·德·波旁、元帅让·德·布罗斯、苏格兰援军领袖达恩利的约翰·斯图尔特等人则与王室统帅站在同一阵线[7][8]。法兰西宫廷内的两派冲突甚至增温到双方在1428年中期发生公开冲突[7]。
1428年初期,英军利用法兰西宫廷内斗的期间获得充分补员。被视为当代最有效率的英军指挥官[9],索尔兹伯里伯爵托马斯·蒙塔古募集2700人的新部队(450名披甲战士与2250名长弓手)。加上诺曼底与巴黎征募的新兵[10]、勃艮第的援军以及来自皮卡第与香槟等附庸地区的部队,整体军力可能到达将近一万人。
在1428年春天的战争会议,英格兰摄政贝德福德德公爵决定英军将要向西平定曼恩的动乱并对昂热发动围城[11]。奥尔良不在原订的计划当中,因为贝德福德德公爵与迪努瓦私下达成协议。迪努瓦正专注在宫廷内部的斗争。同时奥尔良公爵是英格兰的俘虏,长期囚禁战俘不合骑士战争传统。贝德福德德宫爵同意释放奥尔良公爵,但因为某些原因,在索尔兹伯里伯爵的军队在同年七月抵达后不久,他改变了心意。根据贝德福德德公爵的备忘录,转而攻击奥尔良可能是索尔兹伯里伯爵的想法而不是他的。[12][13]
英军逼近
编辑七月到十月之间,索尔兹伯里伯爵扫荡了巴黎西南的乡村地区,收复朗布依埃、诺让勒鲁瓦以及沙特尔周边地区[11]。接着索尔兹伯里伯爵并没有继续向西南朝昂热前进,而突然间转向东南逼近奥尔良。八月间索尔兹伯里伯爵朝卢瓦尔河推进途中夺下勒皮塞与让维尔,他并未从该南下直接进入奥尔良北侧,他绕过城市攻取西边农村。索尔兹伯里伯爵在默恩抵达卢瓦尔河,派遣一支分队过河掠夺克莱里修道院[11][14]。他稍微向下游朝布卢瓦推进以夺取博让西的桥梁和城堡[11],在此他跨越卢瓦尔河,由南边逼近奥尔良。十月七日,索尔兹伯里伯爵抵达奥尔良南部一里外的奥利韦[10]。同一时间,由萨福克伯爵的弟弟约翰率领的分队被遣往上游奥尔良东部,十月五日雅尔若陷落[11],紧接着新堡陷落,在更上游处勃艮第人拿下叙利[10],至此奥尔良已被完全孤立并包围。
让·德·迪努瓦一面分配奥尔良的防御工作,一面看着英军收紧包围网准备围城。迪努瓦准确地预测英军会瞄准奥尔良南边400米长的桥,这座桥由卢瓦尔河南岸直接通向北岸的奥尔良市中心。桥梁经过河岸边圣安托万岛,这座岛是最适合索尔兹伯里伯爵配置火炮的地点,可以让奥尔良市中心进入射程范围[10]。在桥梁的最南端河流上有一座带塔楼的大门土列尔(Les Tourelles)与连接南岸的钓桥。迪努瓦派遣大量人手快速在南岸建立起一座大型土菱堡(Boulevart)来防卫桥梁[15]。菱堡的对面是一间奥斯定会修院,虽然可以对任何进攻桥梁的军队进行侧面攻击,但迪努瓦决定不利用这间修会,在他的命令下,奥尔良南岸的近郊平民被撤离,并且夷平所有建筑物来避免给英军作为掩体[15]。
围城前期
编辑攻击土列尔堡垒
编辑奥尔良之围正式开始于1428年10月12日,在10月17日发动初次炮击。21日攻击菱堡,但攻击者被法军的弓箭、绳网、热油、热煤灰与生石灰逼退。[15][16]英军决定不进行另一次正面攻击,打算挖地道进入菱堡。23日,法军将计就计,放火烧毁地道杭木后撤回城塔,但在隔日城塔却遭到风暴破坏[15],离开的法军破坏部分桥梁来避免英军追击。
城塔的陷落使奥尔良陷入阴霾,但元帅让·德·布罗斯时机正好带领大批法军抵达阻止英军立刻修复桥梁攻取奥尔良[15]。两天后英军受挫,索尔兹伯里伯爵在监工城塔修复时,一枚炮弹击中城塔,遭击碎的残骸砸中他的脸部。英军暂时停止计划,将索尔兹伯里伯爵送往默恩治疗,但在苟延残喘约一周后因伤死亡。[17][18]
围城建设
编辑英军在治疗索尔兹伯里伯爵的空窗期使奥尔良市民有时间破坏掉南端桥梁的桥拱,使英军失去快速修复桥梁的可能性。新来的攻城指挥官萨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尔受命于贝德福德德公爵抵达于11月中,他决定包围城市等待城内饥荒后顺服。他没有足够的人力挖掘环绕城市的壕沟,所以他建设一系列的外堡(bastides)。在接下来的数月间,北岸建立了七座要塞,南岸建立四座,以及一座在奥尔良西侧的查理马恩岛,建立桥梁连接南北两岸[19]。
冬季,1500名勃艮第士兵加入英军的围城作战。
外堡的建设过程并非没有阻碍,法军的驻防部队不断来回骚扰建筑工,并且系统性地破坏郊区其他建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教堂都被破坏了)来避免英军在寒冬中用作庇护所。1429年春季,英军的外堡只控制了城市的西部与南部,北部基本上是开放状态(当然仍有英军部队巡逻)。一定数量的法军披甲战士可以击退英军巡逻部队以进出城市,但少量护卫的物资与补给则被完全封锁,或近或远[19]。
在南岸,英军以土列尔堡垒与要塞化的奥斯定修道院为中心。防卫桥梁东方的是圣让勒布兰要塞,防卫西方的是圣皮维要塞。圣皮维要塞同时也守着通往查理马恩岛的桥梁(那里有另一座要塞)。卢瓦尔河北岸,在查理曼桥的另一侧,是圣劳伦要塞,这是英军最大的堡垒暨指挥中心。往北是一系列的小型外堡,皆建筑在主要道路上[20]。东北方的缺口遍布浓密的森林。最后,城市东边两公里外,有着一座孤立的圣路普要塞。
虽然法军仍有孤立的城堡,如东北边的蒙塔日或上游的日安[21],任何驰援的部队都必须经由西南边的布卢瓦,正好就是英军防御最坚实的位置。运输车队必须走危险的迂回路线绕到城市东北边。很少有部队成功抵达,而城市也很快地感受到物资匮乏。一旦奥尔良陷落,法军便不可能收复北方国土,而王太子查理的王位也会跟着幻灭。1428年9月,希农召开三级会议,他们逼迫王太子向勃艮第公爵不论代价求和[22]。
鲱鱼之战
编辑奥尔良的危机迫使王室统帅里士满与拉特雷穆瓦耶两方的支持者于1428年10月迅速停战。在1429年初,克勒芒伯爵夏尔·德·波旁组织法兰西—苏格兰联军由布卢瓦出发为奥尔良解围[23][24]。听闻英军由约翰·法斯特尔夫领导一支补给车队,由巴黎出发送往英军围城军队,克勒芒伯爵决定绕道拦截。一队迪努瓦的人马成功溜出英军防线加入他们。两队在让维尔会合,并在2月12日于鲁夫赖袭击英军车队。这场战斗被称为鲱鱼之战,得名于车队中为即将到来的四旬期所载运的大量鲱鱼。[25][26]
英军注意到法军的接近,用货车组成临时防御工事,在内侧周围布上弓手。克勒芒伯爵命令法军后撤,让火炮攻击。但达恩利的约翰·斯图尔特率领的苏格兰援军不满意炮击的成效,决定向前推进。法军部队一时间不知到该向前进或站定原位。看到法军站定不动或只是怯生生地前进,英军感觉机会到来,骑兵从货车堡垒中冲出,压倒孤立的苏格兰军然后攻向不知所措的法军。法军陷入混乱与恐慌,开始撤退。约翰·斯图尔特战死,迪努瓦负伤。三天后法斯特尔夫带着捷报与补给进入英军围城基地[7]。
鲁夫赖的失败对法军士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克勒芒伯爵与迪努瓦互相谴责对方,再度开启利修蒙与拉特雷穆瓦耶两方的嫌隙。克勒芒伯爵厌恶的离开战场并回归他的领地,拒绝继续参战[7]。再一次地,王太子查理被建议向勃艮第讲和,若不成,则考虑放弃王太子身份,退休回多菲内,甚至流亡到苏格兰[7]。
提议投降
编辑3月,让·德·迪努瓦被迫向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提议让出奥尔良,代表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奥尔良公爵做为中立地带[27]。城市内的一群贵族和中产阶级尝试请求菲利普说服贝德福德德公爵解除围城,好让奥尔良向勃艮第投降。具体条件写在当时一名商人的信件中:勃艮第将能够任命城市总督代表奥尔良公爵,城市的税收一半付给英国,另一半作为被俘公爵的赎金,贡献10,000金埃居给贝德福德德公爵做军费,而英格兰将会得到奥尔良的军事通行权。全部只为了解除围城并将城市交给勃艮第人。[28]
这项协议会给英格兰机会通过奥尔良直攻王太子查理的行政中心布尔日,这也正是英军攻打奥尔良的主要目的。4月初勃艮第派人赶往巴黎说服摄政贝德福德德公爵接受提案,但贝德福德德公爵认为奥尔良已在崩溃边缘,拒绝转让他的战利品。失望的菲利普愤怒地将勃艮第援军撤离围城[29]。勃艮第军队于1429年4月17日离开[30],使得英军只能用极少量的部队维持围城。这项决定长远来看是英格兰最糟的失误,并证明他们失去了最好的机会[31]。
贞德抵达奥尔良
编辑恰好在鲱鱼之战当日,年轻的法国农村少女贞·德与沃库勒尔的多菲内人队长—罗贝尔·德·博德里古会面[32][33],尝试说服这位多疑的队长她收到神圣的使命来救助王太子查理,并送他前往兰斯进行加冕。此前她已和博德里古见面两次并都遭到拒绝,但这次博德里古认同贞德并安排护卫送她到王太子在希农的宫廷。根据当时外交官纪尧姆·库西诺父子的日志《少女编年史》(Chronique de la Pucelle )的纪载,这次与博德里古的会面,贞德预测当天王太子的军队将会在奥尔良附近遭到惨痛打击,如果不尽速让她和王太子见面,便会发生另一次惨败[34]。于是当鲁夫赖战败的消息传到沃库勒尔,博德里古便相信了少女的预言并同意护送她。不论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贞德在2月23日离开沃库勒尔向希农出发。
关于会有一名披甲少女拯救法兰西的模糊预言已流传数年。许多预言提到披甲少女将会由洛林边界而来,贞德的出生地栋雷米便在那附近[b]。结果当贞德前往和王太子见面的消息传入奥尔良市民耳中时,期待与希望一时高扬。
1429年3月6日,博德里古亲自护送贞德抵达希农,并和拉特雷穆瓦耶见面。3月9日她终于见到王太子查理,又过了数日才和王太子私下会面,这时他才终于相信贞德拥有“神力”(或至少他认为贞德有用)[35]。然而王太子坚持要她先前往普瓦捷让教会权威鉴定。在判决书宣布贞德无害且能安全雇用后,王太子终于在3月22日接受她的效忠。贞德被授予一套板甲、一面旗帜、一位侍童与一批使者。
贞德的第一个任务是加入布卢瓦集结的车队,由元帅让·德·布罗斯指挥将补给运至奥尔良。在这里贞德向英军围城指挥官发送知名的公文,自称“少女”(La Pucelle) ,以上帝之名命令他们:“离开,否则我逼你们走。”[36]
4月27或28日,援助车队以近乎宗教游行式的队伍由4-500名士兵护卫离开布卢瓦。贞德坚持从英军密集的北边进入奥尔良,想要立即和他们交战。但指挥官决定带着车队迂回绕过城市的南侧而没有知会贞德,最后抵达奥尔良东部约4里外的卢瓦尔河南岸(靠近谢西)。奥尔良的指挥官让·德·迪努瓦亲自渡河与他们见面。贞德对指挥官的欺瞒感到忿忿不平,并下令立刻攻击最近的英军要塞圣让勒布兰,但迪努瓦和元帅提出抗议,付出些努力让贞德不在城市完成补给前发动任何攻击。补给车队靠近圣路普的渡船口,通过北岸的英军圣路普要塞渡河。当法军游击队牵制要塞守军时,一支船队由奥尔良来到渡船口接应补给、贞德和两百名士兵。一个贞德知名的奇迹据说发生于此,原本的风向将船带向上游突然改变方向,顺风将他们在夜幕下送回奥尔良。4月29日约晚间8点,贞德在市民的欢庆下进入奥尔良,而剩余的车队则返回布卢瓦。
解除围城
编辑在接下来的数日,为了提升士气,贞德不时来到街上游行,为市民分送食物,为士兵发放薪俸。贞德也向英军堡垒发送讯息要求离开,英军指挥官则以嘲讽回应,还有人威胁要以“女巫的使者”之名杀害信使。
贞德也参加了迪努瓦和其他法军将领的战术会议,根据《奥尔良围城日志》(Journal du siege d'Orléans)纪录,在这一周中贞德和负责城市防御的奥尔良私生子迪努瓦有着多次激辩。
迪努瓦认为城市的守军不足以进行任何行动,5月1日将城市交给拉海尔,亲自前往布卢瓦筹集援军。贞德利用这段空档走出城墙外,亲自观察英军的所有围城设施,并一度和英军指挥官威廉·格莱斯代尔对话。
5月3日,迪努瓦的增援车队离开布卢瓦向奥尔良出发。同时,其他部队也从蒙塔日和日安出发到奥尔良。5月4日早晨,迪努瓦的军队来到卢瓦尔河北岸,完全进入英军圣劳伦要塞的视野内,由于法军人数众多,英军拒绝出战,贞德亲自骑马出城迎接。
攻击圣路普
编辑援军抵达同日中午,为了确保更多补给车队由东边顺利抵达,迪努瓦连同蒙塔日和日安的部队向圣路普要塞发动攻击。贞德因为小睡片刻而几乎错过战斗,但她立刻赶赴现场加入战局[37]。英军400人的守军敌不过法军1500名攻击者。为了分散法军的力量,英军指挥官约翰·塔尔博特从奥尔良北端的小要塞出击,但是却被法军的突围部队拦阻。数小时后,圣路普要塞陷落,约140名英军战死,40名遭俘掳。一些圣路普的英格兰守军在附近的教堂遗址被抓到,但贞德要求放过他们。听闻圣路普要塞陷落的消息,塔尔博特放弃北边的攻势。
攻击奥斯定修院
编辑隔日,5月5日是耶稣升天日,贞德催促攻击英军最大的堡垒,西边的圣劳伦要塞。但是法军将领深知该要塞实力坚强且士兵需要休息,劝说贞德让大家平安地度过节日[38]。经过一整夜,在一个军事会议上,法军决定最佳地攻击方针是清除英军最弱的南岸要塞。
行动在5月6日一早展开,奥尔良市民在贞德的激励以她的名义组成了民兵队,并且出现在城门,这困扰了正规军指挥官们,但贞德还是说服这些专家让民兵队加入。法军乘船过河,在圣埃南岛上岸,搭建浮桥抵达南岸大桥要塞及圣让勒布兰要塞之间。法军的计划是从中间截断两座要塞并攻下西部的圣让勒布兰,但英格兰驻军指挥威廉·格莱斯代尔嗅出法军的意图,事先破坏掉圣让勒布兰要塞,并将军队集中到南岸中央的菱堡—土列尔—修道院复合堡垒。
在法军完全登陆南岸以前,据报贞德对菱堡的强处发动急袭。这次攻击让军队侧翼暴露在修道院的射击范围内,差点成为一桩惨剧。这次攻击中断原因是有传言英军在更西边的圣皮维要塞守军正在向上游快速移动,支援格莱斯代尔并切断法军。法军发生恐慌并拖着贞德从菱堡撤退回到登陆地点。英军看见“女巫”正在逃跑且“魔咒”被破除,格莱斯代尔的军队冲出要塞追击。根据传说,贞德转身面对英军,高举神圣旗帜大喊“以上帝之名”(Au Nom De Dieu),吓退了英军使他们撤回菱堡[39]。逃亡中的法军回头集中到她身边。
看着战局转变,吉尔·德·雷谏言贞德立刻恢复攻击,但不是针对菱堡而是攻击与其分离的奥斯定修院。在整日的激战过后,法军在日落前成功夺下修院。
由于法军掌控修道院,格莱斯代尔的守军被围困在土列尔堡垒内,当夜,圣皮维要塞的剩余守军撤出堡垒过河加入圣劳伦要塞的指挥中心。格莱斯代尔虽然被孤立,但是他仍有精良且掩蔽良好的7-800名守军。
攻击土列尔堡垒
编辑贞德在攻击修道院时腿部受伤,并被送回奥尔良内休养一夜,因此并未参加傍晚的战争会议。隔日(5月7日)早晨,她被要求待命不参加最后的土列尔堡垒攻击,但她拒绝然后起身来到法军南岸的营地,受到人们的欢迎[40]。市民募集更多新兵加入贞德,并准备资材计划修复桥梁以对堡垒进行夹击。炮兵部署在圣安托万岛上。
这天被消耗在徒劳的炮击以及尝试挖掘及烧毁船只削弱堡垒。随着夜幕将近,迪努瓦决定将最后的攻击留待明日,贞德收到讯息后招来她的马匹骑到一处地点进行祈祷,接着她返回营地,自己带着一架攻城梯往菱堡正面攻去。据传她在唤来部队的时候喊出:“全都是你们的,冲进去!”(Tout est vostre – et y entrez!)[41]。法军跟随着她冲入战场,架起攻城梯爬上菱堡。贞德在冲突开始不久便负伤,被长弓射中脖子与左肩之间,并迅速被带离战场。贞德战死的传闻提振了英军,且动摇法军士气。但目击者说,贞德在傍晚回归,并告诉士兵,最后一波攻势将可拿下要塞。贞德的告解神父让·巴斯克尔事后表示她对于受伤有着某种预感,贞德在战斗前一日曾向他说:“明日我的鲜血将会由胸口上方涌出。”[42]
法军持续整日的攻势并迫使英军撤出菱堡进入最后防线土列尔堡垒,但是连接棱堡与土列尔的吊桥损毁,格莱斯代尔坠入河中溺毙[43]。法军从两侧(桥梁已修复完毕)袭卷堡垒主体。最后堡垒在半焚毁的状况下在傍晚落入法军手里。
英军的损失十分惨重,包含当日发生的其他战斗(英军赶来的支援被中途拦截),英军接近千人被杀,600人被俘。200名法军俘虏在堡垒内被发现并释放。
围城战结束
编辑随着土列尔堡垒陷落,英军完全失去卢瓦尔河南岸,奥尔良现在已经能够轻易完成充分补给,没有理由继续围城。
5月8日早晨,北岸的英军部队在萨福克伯爵与约翰·塔尔博特指挥下摧毁圣劳伦要塞并在附近的原野布阵。法军在迪努瓦的领导下在他们前方列阵,双方面对面僵持近一小时。之后英军撤出原野,前往加入默恩、博让西、雅尔若的其他部队。部分法军将领促请出击迅速歼灭周边的英军,但据闻贞德否决了,因为当天是周日[44]。
战后
编辑英军并不认为自己战败了,即便他们已经受到挫折且在奥尔良大量损兵折将,但奥尔良周边地区的城镇—博让西、默恩、让维尔、雅尔若,都还在他们手里。英军仍有机会重新集结部队再次包围奥尔良,而且这次桥梁已经修复,更有机会直接攻击夺城。萨福克伯爵当日(5月8日)的主要任务在营救残余的英军军力。
法军将领除了贞德外也很清楚这个可能性。贞德离开奥尔良,5月13日在图尔城外和王太子查理会面,向他报告她的胜利。她立刻要求法军向北进军前往香槟的兰斯,但法军将领知道他们必须先清除卢瓦尔河的英军以脱离险境。
经过数周的补给与休养,法军发动卢瓦尔河战役。自愿兵与物资涌进法军以为贞德服务,甚至连受到宫廷排挤的王室统帅阿尔蒂尔·德·里士满都被允许加入战役。经过一系列的小规模围城—雅尔若战役(6月12日)、默恩战役(6月15日)与博让西战役(6月17日),法军收复卢瓦尔河地区。一支由约翰·塔尔博特领导的英军增援部队由巴黎赶到,在6月18日的帕提战役被击败,这是多年来法军第一次在野战中获得显著胜利。这场战役中萨福克伯爵与约翰·塔尔博特被俘虏,在此之后法军感到安全无虞才正式答应贞德的要求向兰斯进军。
经过些许准备,向兰斯的进军在6月29日由日安出发,王太子查理跟随贞德与法军进入勃艮第占领的香槟地区。沿路上欧赛尔拒绝开城迎接(7月1日),圣弗洛朗坦投降(7月3日),在经过一些抵抗后,特鲁瓦(7月11日)、沙隆(7月15日)也跟着降伏。7月16日他们抵达勒姆斯,1429年7月17日,王太子查理在贞德的陪同下终于正式加冕为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
文化遗产
编辑奥尔良市每年皆会举办庆典活动纪念奥尔良解围,包含了中世纪与现代的元素,会有一名女性穿着全套甲胄骑在马上象征贞德[45]。
恰巧在每年5月8日同时庆祝奥尔良解围与欧战胜利纪念日。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1.2 1.3 Charpentier & Cuissard(1896年),第410页
- ^ DeVries(1999年),第20–24页
- ^ DeVries(1999年),第26页
- ^ Ramsay(1892年),第374页
- ^ Ramsay(1892年),第375–376页
- ^ Ramsay(1892年),第380页
- ^ 7.0 7.1 7.2 7.3 7.4 Ramsay(1892年),第386页
- ^ Beaucourt(1882年),第144–168页
- ^ Jones(2000年),第20页
- ^ 10.0 10.1 10.2 10.3 Ramsay(1892年),第382页
- ^ 11.0 11.1 11.2 11.3 11.4 Ramsay(1892年),第381页
- ^ Ramsay(1892年),第382页,n. 2
- ^ Ramsay(1892年),第398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57页
- ^ 15.0 15.1 15.2 15.3 15.4 Ramsay(1892年),第383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61页
- ^ Ramsay(1892年),第383–384页
- ^ DeVries(1999年),第61页
- ^ 19.0 19.1 Ramsay(1892年),第384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65页
- ^ Ramsay(1892年),第387页
- ^ Ramsay(1892年),第386页,n4
- ^ Ramsay(1892年),第385–386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66页
- ^ DeVries(1999年),第65–66页
- ^ Battle of the Herrings. Xenophon Group. 1999-12-21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69页
- ^ Jones(2000年),第24页
- ^ Ramsay(1892年),第386–387页
- ^ Pollard(2005年),第15页
- ^ Jones(2000年),第26页
- ^ DeVries(1999年),第67–68页
- ^ DeVries(1999年),第39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72页. 贞德与博德里古的见面是根据审判贞德当时的证词,详见Quicherat's Procès, vol. 1 p. 5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ol. 2 pp. 43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5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amsay 1892,第390页; Beaucourt 1882,第204–09页.
- ^ 公文内容请参考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81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88页
- ^ Ramsay 1892,第393页. 这是根据Cousinot de Montreuil (pp. 28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所述。然而让·巴斯克尔看法不同(见 Quicherat's Procès vol. 3, p. 1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认为在耶稣升天日停战最初是贞德的想法。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90–291页; Ramsay 1892,第394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91–292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93页
- ^ Quicherat's 1845 Proces, p. 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根据Cousinot de Montreuil (p. 29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将两个事件分开,并纪录贞德是在更早的晨间攻势中受伤,直到她恢复后才决定发动下午的攻势。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94页
- ^ Cousinot de Montreuil,第296页
- ^ Fêtes de Jeanne d'Arc (Festivals of Joan of Arc, Orleans) – May 8, 2016 Photo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leans & son AgglO
参考资料
编辑- Beaucourt, G.F. Histoire de Charles VII, 2: Le Roi de Bourges 1422–1435 (PDF). Paris: Société Bibliographique. 1882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9) (法语). Archived.
- Charpentier, Paul & Cuissard, Charles. Journal du siège d'Orléans, 1428–1429. H. Herluison. 1896.
- Cousinot de Montreuil, G. M. Vallet de Viriville , 编. Chronique de la Pucelle ou chronique de Cousinot. Paris: Delays. 1864.
- Davis, P.K. Besieged: 100 great sieges from Jericho to Sarajev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06-26 [2019-01-03]. ISBN 978-0-19-5219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DeVries, K. Joan of Arc: a Military Leader (PDF). Stroud: Sutton Publishing. 1999 [2019-01-03]. ISBN 978-0-7509-180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7.
- Jones, M.K. 'Gardez mon corps, sauvez ma terre' – Immunity from War and the Lands of a Captive Knight: The Siege of Orléans (1428–29) Revisited. Mary-Jo Arn (编). Charles d'Orléans in England (1415–1440). D.S. Brewer. 2000: 9–26 [2019-01-03]. ISBN 978-0-85991-5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Pernoud, R. & Clin, Marie-Véronique. Joan of Arc: her story. Translated and revised by Jeremy duQuesnay Adams, edited by Bonnie Wheeler. New York: St. Martin's Griffin. 1998 [2019-01-03]. ISBN 978-0-312-214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 Pollard, A.J. John Talbot and the War in France 1427–1453. Pen & Sword Military. 2005-11-19 [2019-01-03]. ISBN 978-1-84415-24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 Quicherat, J. Procès de condamnation et de réhabilitation de Jeanne d'Arc dite La Pucelle 1. Paris: Renouard. 1841.
- Quicherat, J. Procès de condamnation et de réhabilitation de Jeanne d'Arc dite La Pucelle 2. Paris: Renouard. 1844.
- Quicherat, J. Procès de condamnation et de réhabilitation de Jeanne d'Arc dite La Pucelle 3. Paris: Renouard. 1845.
- Ramsay, J.H. Lancaster and York: A century of English history (A.D. 1399–1485) 1. Oxford: Clarendon. 1892. Archived.
延伸阅读
编辑- Cooper, Stephen. The Real Falstaff: Sir John Fastolf and the Hundred Years' War. Pen & Sword Military. 2010-09-20. ISBN 978-1-84884-123-9.
- Nicolle, D. Orléans 1429: France turns the tide (PDF). Osprey Publishing. 2001-11-25 [2019-01-03]. ISBN 978-1-84176-2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8).
外部链接
编辑- Orleans, Siege of. eHistory. [14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2).
- Siege of Orléan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
- Chapter on the Siege of Orle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oan of Arc at Orlea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t Joan of Arc and the Scots Conn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Siege of Orle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7°54′09″N 1°54′32″E / 47.9025°N 1.908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