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思晦
孔思晦(1267年7月26日—1333年4月26日),字明道,山东曲阜人,孔子五十四代孙。生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七月初四日[1]:8。少年天姿颖秀,从孔颜孟三氏学教授张篆,讲求义理,尊尚德行,不拘泥于词章之学。至元二十年(1283年),其父孔浣去世,家贫,下田亲耕而不废学业,深受张篆器重。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游学于京师,得国子监祭酒耶律有尚赏识,欲举为官,以老母年高为由,谢绝耶律氏好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居母丧期满,荐为孝廉,授范县(今属河南)儒学教谕。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转任宁阳县(今属山东)教谕,俭约自律,尽职尽责,深受生员爱戴。
孔思晦 | |
---|---|
孔子第五十四世孙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别名 | (表字)明道 |
出生 | 元世祖至元四年七月初四日 1267年7月26日 |
逝世 | 元文宗至顺四年闰三月十二日 1333年4月26日 (65岁) |
籍贯 | 山东省兖州府曲阜县 (今名:山东省曲阜市) |
配偶 | 张氏 |
亲属 | 孔子 (远祖) 孔宗愿(九世祖) |
经历
|
当时,孔氏族人以衍圣公孔思诚乃孔元用之后,不属嫡系,上书朝廷请求罢免。元仁宗详核孔氏族谱,以为孔思晦系孔子家族北宗长支之后,当袭封。遂罢免孔思诚。于延祐三年(1316年)授孔思晦以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给四品印。袭爵后,孔思晦请求朝廷新置典籍、管勾、司乐3人,分掌书籍音乐,钱谷出纳。庙宇、碑刻、祭器、礼器等皆整饬一新。编修孔氏谱牒,刻谱于石,以垂永久。得朝廷之命,恢复尼山祭田150亩,岁收入粟48石,又获命增置尼山书院,重开邹县子思书院。元英宗至顺元年(1330年),他上书请追封孔子之父叔梁纥为启圣王,母颜征在为启圣王夫人。泰定四年(1327年)升嘉议大夫,改给三品银印。卒于元文宗至顺四年闰三月十二日[注 1](1333年4月26日),享寿六十七岁。夫人张氏;有一子孔克坚[1]:8。
附注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孔氏大宗支譜. FamilySearch. [202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参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元史》
前任: 堂兄孔思诚 |
衍圣公 1316年—1333年 |
继任: 子孔克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