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危机

一種自我內心衝突

心理学心理治疗所述存在危机是指一种自我内心冲突,令人认定生活没有意义、无法认清个人身份是其特征。存在危机会与焦虑压力一同出现,引发个体功能缺陷,并导致抑郁存在主义思潮中的多项概念,均在这种消极面对人生,以及其中各样意义的态度上得到体现。与之密切相关的术语包括存在之、存在之、存在神经官能症,以及疏离。有时,存在危机会被分解成情绪认知行为几个部分。感情创伤、绝望、无助、内疚、焦虑、孤独等易被引爆的感受,归于情绪部分;意义、个体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缺失,以及琢磨自我之等思维状态,归于认知部分;成瘾、反社会、强迫等外界易于观察到的表征则归于行为部分。

面对大自然时感到孤独与渺小是存在危机的一种常见表征。

具体症状在不同病患身上差异明显。理论学家对各种存在危机进行甄别归类,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存在危机的核心问题受人生阶段、个人发展影响,因人而异——归类正是依照这种观点进行。学术文献当中常见的危机类别,包括少年危机、青年危机中年危机,以及晚年危机——其均带有思考人生意义与使命而引发的内心斗争。年少时期,危机多与未来相关:个体会因不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感到焦虑、困惑;涉及学业、事业,以及社会纽带中的个人身份、独立意识时尤甚。年长时期,危机多与过去相关:个体认定再也无法企及人生巅峰致使危机爆发,并且常见内疚、遗憾、畏惧死亡等特质。多数时候,个体所经历的危机类别与其年龄密切相关,但也并非绝对:自我发展水平每人各有不同。有人完全不会,或只会经历某些存在危机。妥善解决年少时期的存在危机,会令化解后续危机变得更加轻松简单。

意义——可为宏观意义或是个体世俗意义——缺失是各类危机的关键肇因。问题如生命意义为何、我们为何存在,与宏观意义相关;如个体本身存在使命、价值为何,与个体世俗意义有关。人对生活意义的渴望,与平庸、明显缺乏意义的世界(偶被称作“荒诞本体”)形成强烈反差,令意义缺失变成问题。奉行利他主义(造福他人);献身特定事业例如宗教政治运动;挥洒创意(打造艺术作品);奉行享乐主义(追寻欢愉);自我实现(发掘天赋潜能);寻找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均是意义之源,人们可循其径,收获意义。

存在危机带给个人、社会许多负面冲击。其致使个人焦虑、破坏正常人际关系;同时导致社会离婚率升高、生产效率下降。不过,其也可能带来正面效应:例如迫使患者直面、解决内心深处问题,实现个人发展。可用生命意义问卷评估某人是否正在经历存在危机。解决存在危机非常重要,毕竟其影响多属负面。最常见的办法是帮助患者在其生命中找到意义:实现信仰飞跃或可收获这一成效。具体而言,人们可去全心接纳、深信新的意义体系;或是对特定意义之源基于事实依据地审慎、理性评估,最终产生认同。部分理论学家认为,该用虚无主义解决这个问题:个体须先接受生命本无意义,再去寻找最佳应对方案。此外还有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社会观点接纳法。

心理学与心理治疗范畴之外,偶用“存在危机”表示某物存在状态受到威胁。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