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豪(1960年11月2日—2017年6月23日),台湾政治学者政治人物,曾任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东吴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华梵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专长为马克思主义德国唯心论哲学、西洋政治思想史、意识型态新儒家等。1960年出生[1],2017年去世,享寿57岁。

孙善豪
孙善豪学生时期档案照
出生(1960-11-02)1960年11月2日
逝世2017年6月23日(2017岁—06—23)(56岁)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社会学系
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政党中国民主社会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

生平及理念 编辑

1964至1979年间就读再兴幼稚园、再兴中小学。1979年就读政治大学民族社会学系(现为民族学系、社会学系)。1983年就读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受时任政治大学哲学系沈清松指导,1986年完成硕士论文《对当代新儒家的实践问题之探讨:劳思光的政治哲学》。就读政治研究所期间,1983至1984年间担任研究生学会学术部长,1984至1985年间担任研究生学会会长,并在中国文化大学担任社会学讲师。1985至1987年间担任中国民主社会党刊物《宇宙》主编、弘文馆出版社编辑。1986年由时报出版《思光少作集》共七册(张灿辉、关子尹等合编)。

1987年获阿德诺基金会(Adenauer-Stiftung)奖学金负笈德国,隔年入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1991年获中华民国教育部公费留学奖学金。1991至1992年担任柏林中国学生会会长。受政治学院耶尔玛·阿尔发特德语Elmar Altvater指导,1998年完成哲学博士论文《Kritik und Dialektik: zur Marxschen Methode》。

学成归国后,2000年任教政治大学政治学系,也任教于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华梵大学哲学系等。除了勤于笔耕外,也积极参与时政,担任张君劢学会理事长、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思想体系以“批判是辨证的基础、而辩证是批判的导线” 贯穿,政治理念为社会主义内阁制[2],最推崇的知识分子为宋教仁张君劢

著作列表 编辑

列表为孙善豪著作[3]

著书 编辑

  • 1988,《宰制与合法(上下卷)》(社会主义丛书003)。台北:稻乡。
  • 1999,《马克思:作品选读》(诚品人文经典)。台北:诚品。
  • 2009,《批判与辩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论文集》。台北:唐山。
  • 《个人与实践:布达佩斯学派自选集》。

编著 编辑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儒学精神与世界文化路向》(思光少作集一)。台北:时报。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哲学与历史》(思光少作集二)。台北:时报。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哲学与政治》(思光少作集三)。台北:时报。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知己与知彼:时论甲集》(思光少作集四)。台北:时报。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远虑与近忧:时论乙集》(思光少作集五)。台北:时报。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西方思想浅谈》(思光少作集六)。台北:时报。
  • 劳思光(著),1986,张灿辉、关子尹等(编),《书简与杂记》(思光少作集七)。台北:时报。
  • 顾绍昌(著),孙善豪(编),1987,《公道、自由、社会民主》。台北:中国民主社会党台北市党部。
  • 顾绍昌,2002,潘光哲、刘季伦等(主访),《顾绍昌先生访谈录》。台北:国史馆。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1:自由民主的基本概念》。台北:稻乡。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2:司法与人权》。台北:稻乡。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3:宪政问题 》。台北:稻乡。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4:言论自由》。台北:稻乡。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5:地方自治》。台北:稻乡。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6:党国体制的批判》。台北:稻乡。
  • 2003,李福钟、薛化元、陈仪深、潘光哲等(编),《自由中国选编-选集7:国际情势与中国问题》。台北:稻乡。

翻译 编辑

  • 1991,郭恒钰、罗梅君 Mechthild Leutner(编),许琳菲等译,《德国外交档案1928-1938 年之中德关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Erhard Eppler,2000,《重返政治》(Die Wiederkehr der Politik)。台北:联经。
  • Chantal Mouffe,2005,《回归政治》(The Return of the Political)。台北:巨流。
  • Martha Nussbaum,2010,《培育人文:人文教育改革的古典辩护》。台北:编译馆。
  •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2016,《德意志意识形态:I. 费尔巴哈原始手稿》(科技部经典译注计划)。台北:联经。

注释 编辑

  1. ^ Sun, Shan-hao. Kritik und Dialektik: zur Marxschen Methode. 1998: 178. 
  2. ^ 孙善豪. 我的哲學:綱要. 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 2017, (62): 195-213. 
  3. ^ 吴冠纬, 李炜. 孫善豪教授著作列表. 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 2017, (62): 221-228.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