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思光(1927年9月3日—2012年10月21日),原名劳荣玮,字仲琼,号韦斋,笔名思光湖南长沙人,中国哲学家及教育家。

劳思光
Sze-Kwang LAO
出生劳荣玮
(1927-09-03)1927年9月3日
 中华民国西安市
逝世2012年10月21日(2012岁—10—21)(85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肄业(1946-1949)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1952)
知名作品中国哲学史
配偶黄岱云(又名 黄慧莲) married 1970
儿女劳延韵
父母劳竞九 程嘉顺

生平 编辑

家庭及成长 编辑

劳思光是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出身翰林世家,打下扎实深厚的国学基础。

高中毕业,劳思光至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未及毕业,就因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遂随父母移居台湾,在台湾大学哲学系完成学业。其后的白色恐怖年代,因反对国民党独裁,主张民主自由,引起调查局警备总部注意,意图加害,得其父旧部通知危险,被迫离开台湾,寓居香港

劳教授反对专制,发誓除非共产党下台,否则不回中国大陆;又发誓除非台湾解严,否则不到台湾,所以劳师下半生从未踏足中国大陆,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劳师的著作都被台湾政府列为禁书,甚至父母过世,也无法返台奔丧。[1]

香港时期 编辑

劳教授到港后,专心在学术方面,先后于珠海书院崇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哲学,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劳教授在中大崇基学院时,除任课之外,尚须编写教材,譬如劳教授就因此而完成《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后来他更担任研究所主任一职。劳教授公务虽忙,但著作更勤,特别以《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名重于时。但劳教授也非常关心时局世运、重视中国前途。1977年,文革结束;1980年,邓小平彻底掌权,并开始审判四人帮;台湾方面,蒋介石去世蒋经国接掌大政,但1971年中华民国被逼退出联合国,海峡两岸风起云涌、变化多端。更直接影响到香港地位的,是中英双方就关于香港前途的问题展开谈判。劳教授关心香港,更关心海峡两岸的发展,于是在1981年请李怡等共同发起组织“前景社”,探讨香港中国的前途。劳教授退休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该校逸夫书院高级导师。

劳思光在香港中文大学授课期间,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被喻为“香港人文三老”。其所著的《新编中国哲学史》,运用其提倡的“基源问题研究法”进行严格的分析,展示中国哲学各时代不同门派的学术见解与内层理境,出版以来,深为学界所重,有学者推重之为同类型著作之中最突出的一本。

台湾岁月 编辑

劳教授离台前,曾立誓说除非国民党终止戒严,否则不回台湾,并时常关切、帮助台湾的党外运动。从香港退休后,因为台湾已经解严,1989年年劳教授受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亦园之邀,担任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台期间,劳教授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担任华梵大学教授及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教授,并于2001年荣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2002年获选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荣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劳教授在台,仍然不改关心时事的心怀,除了应邀撰写报纸短文外,1990年代民进党人士接触劳师,劳教授点出民进党不能只以反对国民党而自足,而应该对两岸问题及台湾前景提出正面的方案,此后,民进党人士草就《台湾前途决议文》。2005年,劳教授以七十八高龄,仍关心时事,倡议反对六千亿元新台币的军购案,与其他十名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联名发表建言,终于力挽狂澜。劳教授晚年多病,痨病未愈,外加肠胃病,让身体虚弱,常常感冒,2010年,劳教授因大肠癌,入院进行切除手术,当时马英九总统曾亲自去医院探访。

2012年10月21日,劳教授年迈,因心肌梗塞跌倒,昏厥台北寓所,经发现后,送医不治,享年85岁[2][3][4]。劳先生的生日是八月初八,身份证上登记的出生年为1922年,但出生年确为1927年,所以终年为85岁。华梵大学并于劳思光逝世后成立劳思光研究中心。

身后 编辑

公祭之日,海内外文史哲学界近50个团体参加追思公祭马英九总统亲临会场颁赠褒扬令。因其生前表明不愿意回到由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大陆,学生与家人将其葬于台湾宜兰县樱花陵园。华梵大学并成立劳思光研究中心,收集其手稿和友人书信,并保存劳思光先生在华梵讲课的录音档,可供研究者使用借阅。

家族 编辑

高祖劳崇光为清道光进士,曾任两广总督,1860年将九龙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父亲劳竞九出身保定军官学校,曾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后跟白崇禧同学,中将退伍。

堂兄劳干中研院院士

学术思想 编辑

劳思光学贯中西,尤其长于中国哲学史及现当代西方哲学。但劳教授不愿画地自限,曾谓“百家出入心无碍,一海东西理可知”,所以平生又特别重视比较哲学

劳教授以自由主义者称著,实是卓然大成的人文学者。劳教授虽然研究成绩斐然,但生平不以已有成绩自限,而重视不断反省上进的哲学生命。所以对自己的作品常不自满,甚至说“每悔多言删少作”;但对于自己的学问,他又从不轻言放弃,他不但要求个人不断反省,以免成为封闭的系统,也劝勉弟子,切勿成立门派,而应保持开放性,这都显示他自由主义的特色。同时,他诲人不倦,喜欢跟青年谈学问,虽然自叹“才难况乱离”,但终生不离教学岗位,晚年常感体力不足,但一登讲坛,仍可以连讲数小时。

著作 编辑

劳教授著作遍及文、史、哲学、考据、时论等,于1968年出版中国哲学史第一卷,1970年出版第二卷,1980年出版第三卷上下册,1981之后才在台湾三民书局重新出版《新编中国哲学史》望重于时,其中独创“基源问题研究法”认为哲学史不只是“历史”,还要有思想,也就是哲学问题意识。他认为身为一个知识分子就是有承担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因此著作颇多针对社会政治而发的时论。劳思光亦喜欢写诗与术数自娱,诗中常可见与诗友及同道交往,也流露对国家社会的所思所感,其诗作因延续同光体的风格,而好用典,中文学界王隆升、林碧玲及彭雅玲等曾注释其诗作,并发表系列研究。

劳教授桃李满门,许多学生及学者都曾选读或旁听先生讲课,或私下请益。但追随先生撰写论文的弟子,在香港博士学位的至少有黄慧英冯耀明温伟耀等教授,硕士学位则至少有关子尹张灿辉刘国英教授等。而台湾方面则仅有两人。而劳先生过世后,有遗孀黄岱云女士及女儿劳延韵一人。

   有關勞思光先生在雜誌所發表之文章可以參考劉國編彙的勞思光著作初稿,

生平简表 编辑

1927 0岁。出生

1946 19岁。进入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

1949 22岁。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肄业

1952 25岁。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

1955 28岁。担任香港珠海书院讲师

1964 37岁。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讲师、高级讲师及教授

1985 58岁。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89 62岁。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2 65岁。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客座教授

1994 67岁。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至2012年

1999 72岁。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

2000 73岁。中华民国斐陶斐荣誉学会杰出成就奖,转任台湾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教授

2001 74岁。获得行政院文化奖

2002 75岁。获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4 77岁。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2007 80岁。香港中文大学唐君毅访问教授

2012 85岁。在台北住所因心肌梗塞跌倒,送医不治

履历 编辑

学术荣誉 编辑

著名作品 编辑

  • 1957年7月:《康德知识论要义》(香港:友联出版社初版,1974年5月再版)
  • 1959年2月:《存在主义哲学》(香港:亚洲出版社,1998年再版新编)
  • 1962年7月:《共产党是很认真的》(Fred Schwarz著,劳思光翻译 香港:友联出版社)
  • 1962年8月:《哲学浅说》(香港:中国学生周报出版)
  • 1968年1月:《中国哲学史》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初版,1986韩文译本,郑仁在译)
  • 1971年10月:《中国哲学史》第二卷(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初版,1987韩文译本,郑仁在译)
  • 1971年:《历史之惩罚》(香港:大学生活社;1993年台北:风云时代出版社台一版)
  • 1980年7月:《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下两册(香港:友联出版社初版,1987韩文译本,郑仁在译)
  • 1981年5月:《中国之路向》(香港:尚智出版社)
  • 1981年1月:《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 (台北:三民书局)
  • 1984年1月:《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 (台北:三民书局)
  • 1986年10月:儒学精神与世界文化路向(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哲学与历史(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儒学精神与世界文化路向(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哲学与政治(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知己与知彼(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远虑与近忧(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西方思想浅谈(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6年10月:书简与杂记(思光少作集):时报文化出版
  • 1988年12月:思光时论集:允晨文化
  • 1988年:《变革与传承》(台北:幼狮文化)
  • 1991年5月:解咒与立法:三民书局
  • 1992年2月:思光诗选:三民书局
  • 1993年2月: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东大图书
  • 1996年1月:思辩录:东大图书
  • 1998年:《中国文化要义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1998年:《存在主义哲学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1998年:《思想方法五讲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1998年:《中国文化要义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0年:《历史之惩罚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0年:《中国之路向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0年:《文化问题论集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0年:《大中庸译注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康德知识论要义新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家国天下:思光时论文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哲学问题源流》(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自由、民主与文化创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思光人物论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2年:《文化哲学讲演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3年:《虚境与希望:论当代哲学与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07年:《危机世界与新希望世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2012年:《劳思光韦斋诗存述解新编》王隆升主编(万卷楼)
  • 2014年:《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台湾商务印书馆)
  • 2016年:《论哲学基本问题》(华梵大学劳思光研究中心)
  • 2017年:《哈伯玛斯道德意识与沟通行为》(华梵大学劳思光研究中心)
  • 2019年:《哈伯玛斯事实性与规范性》(华梵大学劳思光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拒回共产中国 劳思光长眠宜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 2012-11-12
  2. ^ 85歲哲學大師 勞思光走了. 中国时报. 2012-10-22 [201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中文(台湾)). 
  3. ^ 哲學大師勞思光 跌倒不治. 自由时报. 2012-10-22 [201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1) (中文(台湾)). 
  4. ^ 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 港台學生聖經. 联合报. 2012-10-22 [2012-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