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

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的縣級市

宜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由宜昌市代管,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约37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三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离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为宜都市。市人民政府驻陆城街道

宜都市
县级市
宜都市滨江公园“宜都”字碑
宜都市滨江公园“宜都”字碑
坐标:30°23′00″N 111°27′00″E / 30.38333°N 111.45000°E / 30.38333; 111.45000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湖北省宜昌市
撤县建枝城市(县级市)1987年11月30日
政府
 • 市长胡志莉
 • 市委书记罗联峰
面积
 • 总计1,357 平方公里(52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
 • 总计36.74万人
语言
 • 母语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443300
车辆号牌鄂E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420581
旧称夷道
城市精神守信、敬业、融合、厉行
国内生产总值(2016年)¥550.5亿元 [1]
毗邻枝江市松滋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网站{{URL|example.com|可选的显示文本}}
市象征
紫薇花
香樟树
中国·宜都
宜都市在中国的位置
宜都市
宜都市
宜都市 (中国)
宜都市在湖北省的位置
宜都市
宜都市
宜都市 (湖北省)

宜都市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清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市域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有一块飞地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内),西南、正西与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夷陵区接壤。

历史 编辑

宜都市是一座历史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宜都市境内红花套镇的新石器时代城背溪遗址,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此地自西汉至今已有2100多年以上的建制史。

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临江郡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

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宜都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座落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石器时代 编辑

先秦时期 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属境。

帝制时代 编辑

中华民国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基本情况 编辑

宜都市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面积1357平方公里,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政府驻陆城街道

人口 编辑

宜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367374人[2],男性人口占比50.38%,女性人口占比49.62%,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1.83%,15-59岁占比61.35%,60岁以上占比26.82%,65岁以上占比19.82%。

地理 编辑

宜都市地处长江中游近三峡出口、鄂西南部,处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接界,东南与松滋市相邻,西南与五峰县接壤,西北与长阳宜昌两县市相连。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最高点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点为枝城镇的官洲,海拔仅38米。西南地势高竣,群山连绵,高程在250-8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0%。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是宜昌市粮油和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地。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严冬酷暑时间短。全市的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宜都市AAAA级景区三峡九凤谷

行政区划 编辑

当前行政区划 编辑

宜都市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1个民族乡[3]

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聂家河镇、​松木坪镇、​枝城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王家畈镇、​潘家湾土家族乡和松宜矿区。

历史行政区划 编辑

  • 同治四年(1865年),分为14铺(县总铺、莲花铺、横碛铺、汉洋铺、红花铺、兴善铺、善溪铺、新添铺、雅石铺、峰山铺、安福铺、泰山铺、青泥铺及青庄铺)与13市镇(西门长街、聂家河市、栗树垴市、白田市、观音桥市、湾市、茶店、红花套市、白洋市、虎脑背市、安福寺市、北观音桥市及林家渡市)。
  •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为4区:一区署驻陆城,二区署驻聂家河,三区署驻古老背,四区署驻白洋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辖3个区、29个乡镇,同年缩减为26个乡镇。
  • 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为18个乡镇,第一区辖6个、第二区辖7个、第三区辖5个乡镇。撤销3个区署。同年长江以北因日军侵略沦陷,江南划为毛湖埫潘家湾、青汇、柳津滩、汉泉、鄢家沱、松木坪、乐津、王家畈、甘爱、观音桥11个乡及陆城红花套聂家河3个镇。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县政府组建江北沦陷区办事处,辖吴二溪、武魁场、顾家店紫荆岭安福寺古老背白洋7个乡镇。
  •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参议会决议,将21个乡镇合并为17个:江南12个(陆城镇、莲花乡、文英乡、文萃乡、文华乡、汉中乡、汉源乡、汉泉乡、红安乡、红兰乡、红花乡及红岩乡),江北5个(猇亭镇、新善乡、福山乡、雅峰乡及青泥乡)。
  •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红安乡易名为青汇乡,红兰乡易名为青平乡,红花乡易名为青兰乡,红岩乡易名为青岩乡。
  •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江北沦陷区办事处。 6月全县划为3个区和1个督导区,各区设办事处,仍分为17个乡镇。 7月16日,全县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再次为中共占领,人民政府初期仍保留了保甲组织。
  • 1950年(民国三十九年)3月,撤销乡、保、甲,建立乡人民政府。
  • 1953年,划分为9个区(姚店区、白洋区、安福寺区、古老背区、红花套区、石门区、聂家河区、潘湾区及王畈区)和1个镇(城关镇)。
  • 1955年2月,省枝江入宜都,区划为13个区(姚店区、白洋区安福寺区、古老背区、红花套区、聂家河区、潘湾区、枝城区、茶园区、百里洲区、新场区、问安区及仙女区)和2个镇(城关镇及江口镇)。
  • 1956年,撤销13个区公所设立16个指导组。
  • 1957年11月,撤销指导组,设12个区。
  •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划为姚店、红花套白洋安福寺聂家河、潘湾、王畈、枝城、新场、百里洲、问安及仙女12个人民公社和城关、枝江2个镇。
  • 1961年5月,撤人民公社建区,增设江口镇。
  • 1962年10月22日,复置枝江县。 次年11月,宜都、枝江分署办公。宜都县划为6个区(姚店、红花套、聂家河、潘湾、王畈及枝城和2个镇(城关和枝城)。
  • 1975年11月5日,撤销原6个区,建11个人民公社:姚店公社、红花套公社、古老背公社、聂家河公社、潘湾公社、毛湖埫公社、王畈公社、松木坪公社、五眼泉公社、枝城公社、黎坪公社。城关镇和枝城镇仍为县辖镇。
  • 1981年6月,城关镇易名为陆城镇。
  • 1982年12月7日,古老背镇划归枝江县。
  • 1984年,撤人民公社建8个区(姚店、红花套枝城松木坪聂家河、王畈、毛湖埫及潘湾区)和2个镇(陆城镇和枝城镇)。
  • 1985年11月16日,调整为5个陆城枝城红花套聂家河松木坪和4个区(姚店、毛湖埫、潘湾、王畈)。
  • 1987年9月,撤4个区,设7个乡:姚家店曾家岗黎家坪王家畈毛湖埫、潘家湾和五眼泉乡。
  • 1988年2月,撤陆城镇、枝城镇设陆城街道办事处、枝城街道办事处和洋溪街道办事处,全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和7个乡。
  • 1998年1月,撤曾家岗乡建为高坝洲镇。
  • 2001年2月,毛湖埫乡并入王家畈乡,洋溪镇、黎家坪乡并入枝城镇。

人物 编辑

  1. 文学家王永彬(1792-1869)
  2. 晚清学者杨守敬(1839-1915);
  3. 晚清民初地理学家曹廷杰(1850-1926);
  4. 当代诗人余地(1977-2007)
  5. 医学家朱裕壁(1903-1986)
  6. 天文学家李启斌(1936-2003)
  7. 美女牟阳(198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贺炳炎(1913-1960)

事件 编辑

  1. 反贪局长高登喜离奇死亡事件: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高登喜自2010年1月27晚失踪,2月24日上午现尸长江。警方尸检后发现其胃内有很多水而称其为落水溺亡,但家属感到疑惑。[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宜都市人民政府网站. 2009-01-01 [2009-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30) (中文(简体)). 
  2. ^ 中國: 湖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3. ^ 2023年宜都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4. ^ 宜都失踪28天检察官尸现长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三峡新闻网

外部链接 编辑